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1篇
  免费   2598篇
  国内免费   3154篇
测绘学   234篇
大气科学   1499篇
地球物理   1887篇
地质学   8189篇
海洋学   1267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884篇
自然地理   1545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650篇
  2020年   606篇
  2019年   805篇
  2018年   575篇
  2017年   550篇
  2016年   625篇
  2015年   653篇
  2014年   850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771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652篇
  2008年   647篇
  2007年   690篇
  2006年   608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85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春季东海表层水叶绿素a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北伟  王荣 《海洋与湖沼》1996,27(5):487-492
依据“科学一号”调查船1994年4月在东海10个断面上所进行的表层水连续走航观测资料,研究东海表层水叶绿素α含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叶绿素α含量在陆架区高,在外海低;测区南部海域的含量一般高于北部海域。叶绿素α含量的分布形态变化很大,在某些外海深水区,叶绿素α含量连续百科公里没有显著变化,变化幅度小于0.2mg‘m^3;而在某些近海浅水区,叶绿素α含量在不到1公里范围内  相似文献   
54.
我国常用的风推浪计算方法在多岛屿区域波浪要素计算中具有一定局限性。论文通过不同方法计算的波浪要素计算结果的比较,认为STWAVE模型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操作简单,方法简便,在多岛屿区域波浪要素计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5.
利用南海中南部表层沉积物151个样品中黏土矿物的测试数据,计算了主要黏土矿物含量的平均值并编制分布图,据此分析黏土矿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南海中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为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含量平均值依次为47%、19%、17%和16%。高岭石含量分布具有北部低、南部高的特点,与之对应的是蒙脱石矿物含量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趋势。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分布规律不甚明显。前者呈现北部略高、南部稍低的分布趋势,含量变化起伏较大;后者的含量变化呈西北陆坡区稍偏低,其他部位含量分布均匀的趋势。伊利石/高岭石含量的比值变化与高岭石含量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从黏土矿物含量的分布规律来看,控制本区黏土矿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物源的搬运和输送、水动力条件变化、海底火山活动、地球化学环境影响等。  相似文献   
56.
南海甲藻卡氏前沟藻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省三亚海域收集分离了甲藻卡氏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藻种,并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人工培养,同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种初始的细胞密度对其生长率和最高细胞密度影响很小,实验室培养和大量养殖可以采取低密度接种;最适宜培养的环境条件盐度为34,温度为26℃,营养盐浓度为2K。在温度为18—30℃、盐度为26—42、K培养液浓度系列为1/16—2 K的条件下都可存活,最大指数期平均生长率为0.958分裂.d-1,获得的最大细胞密度为7.27×105cells.ml-1。实验结果与属温带的胶州湾同物种对比,表明该藻种生长特性与温带品系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7.
58.
59.
华南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古纬度漂移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三水盆地古地磁数据所反映的华南地块的古纬度漂移讨论南海的演化模式。结果认为,华南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居主导地位,南海基本上是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期间通过华南的南漂及其后的北向回漂过程中,华南大陆南部的拉张、断裂、解体并自东向西扩展的方式形成的,而南海中散布的微大陆碎块则是在华南回漂时被滞留下来的。演化过程中,其周缘菲律宾岛弧自南向北漂,直到上新世后才构成南海的东界;印支地块则仅起转换边界作用;加里曼丹则基本土没有明显的漂移。  相似文献   
60.
Zooplankton diel vertical migration is evident on the mixed isothermal side of the western Irish Sea frontal system but is often influenced by large tides and persistent geostrophic currents. On the stratified side of the front, temperature acts as a controlling factor with most of the zooplankton occurring above the thermocline and carrying out pronounced vertical migration when chlorophyll a levels are low and diffuse. At higher chlorophyll levels, when discrete chlorophyll a maxima form, zooplankton vertical movement may be greatly modifi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species and stages concentrating within these maxima at all times of the diel light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