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113篇
地球物理   254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谭兴龙  王坚  赵长胜 《测绘学报》2015,44(4):384-391
GPS/INS组合导航非线性系统最优估计算法中,基于统计信息和假设检验理论的多渐消因子自适应滤波算法的应用前提条件是残差向量为高斯白噪声。本文针对观测异常会影响残差向量的数字特性分布,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辅助的多重渐消因子自适应SVD-UKF算法。该算法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削弱观测异常对残差序列高斯白噪声分布特性的影响,利用奇异值分解抑制UKF中先验协方差矩阵负定性变化,同时构造多重渐消因子对预测状态协方差阵进行调整,使得不同的滤波通道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高效地应用于多变量复杂系统。最后利用车载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算法极大削弱了观测粗差对残差序列高斯白噪声分布特性的影响,拓展了多重渐消因子的应用范围,使其能在观测值含有粗差的条件下自适应调节不同滤波通道,消除滤波状态中的异常,提高组合导航解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62.
青藏高原多灾种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中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点区域,区内地震、滑坡泥石流、冰湖溃决、雪灾等灾种广泛发育,其灾害分布较广,灾损及其影响巨大,已成为高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高原自然灾害风险等级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地震、滑坡泥石流、冰湖溃决灾害高危区位于高原南部和东部边缘大片区域,该区域也是高原多灾种频发地带,许多路网和管网均处于该频发地段,其潜在危害巨大。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空间异质性较强、冰冻圈发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广布,经济条件较差,这些因素形成了多灾种自然灾害发育的主要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高原受多致灾因子共同影响,各灾种承灾体多有重叠之处,亟须加强多灾种自然灾害综合管控研究。综合风险管控主导思路是决策者利用多灾种成灾机理研究结果,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以及各部门联防联控理念,全过程防范、减缓或规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具体综合风险管控策略如实时监测/观测、信息共享、部委会商、群测群防、防灾教育培训、保险承担、灾前规划。  相似文献   
963.
周延豪 《地质与勘探》2018,54(4):772-780
南堡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复杂,应力转换机制不够清晰,缺乏对多期构造应力叠加的研究,因此对局部构造带内断裂形成及演化规律难以做精细化解释。本文基于南堡3号构造勘探实践,采用平衡剖面技术与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对该区的伸展演化史与沙河街时期构造应力进行了模拟,建立了区域多期构造应力叠加模式,并分析了深部断裂体系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地区经历了"强-弱-强-弱-强"的交替性伸展变化,在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格局转折背景下,以Es_1~下沉积期为分界,区域伸展方向由NW-SE转变为N-S,使得Es_3-Es_2时期的NE向应力至Es_1期渐变为EW向展布,随之派生的EW向断裂也逐渐增多,主要断裂的扩展与演化能够很好地吻合各期差应力,性质与期次得到合理解释;渤海湾盆地东、西两侧主干断裂的右旋走滑运动造成的局部逆时针旋扭力场是导致南堡凹陷伸展转向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64.
定量遥感找矿是遥感大数据在找矿应用中的一项前沿技术。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对多组不同数量地表铝土矿样本进行遥感建模与反演实验,探索样本量对定量遥感建模的影响。实验中,首先以地表采样获得的Al2O3、SiO2含量分析结果作为样本数据,再根据样本位置从Landsat 8遥感数据中分别读取1~7个波段反射率数据,然后利用SPSS软件,将Al2O3、SiO2含量与相应的1~7波段反射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分别建立Al2O3、SiO2含量遥感定量反演模型。为了得到最佳反演模型,随机选出6批不同数量的样本进行建模实验,每批样本大约2/3用于建模,其余1/3用于模型检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样本量增加,模型的判定系数(R2)均呈先快速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反演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则与之相反。当样本量为50左右时,判定系数取得极大值,均方根误差取得极小值,总体具有偏态分布特征。最后,利用遥感影像对样本量为50时建立的模型进行反演验证,研究区地表Al2O3、SiO2含量的反演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得很好,从而证实了该建模方法具有可靠性,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65.
赵密  张少华  钟紫蓝  侯本伟  杜修力 《岩土力学》2019,40(11):4506-4514
岩土工程随机参数统计特征的不确定性,使得岩土工程可靠度设计存在一定风险。岩土工程稳健性设计能够充分考虑随机参数的不确定性结合结构安全性、稳健性和经济性实现最优设计。针对随机参数统计特征的不确定性对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的影响,基于可靠度理论和岩土工程稳健性设计方法,考虑岩土参数、混凝土和钢筋材料力学参数统计特征不确定性的影响,以独立基础几何尺寸作为可控设计参数进行设计分析。将独立基础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基础结构冲切破坏和基础弯曲破坏4种失效模式视为串联系统,进行多失效模式下的结构体系稳健性设计,分析了多失效模式下结构几何参数与结构体系可靠度的关系。结合稳健性和经济性,进行了独立基础多目标优化设计,确定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966.
四川盆地东部广泛沉积一套寒武纪潟湖相的云质膏盐层,盐下的地层及其构造是四川盆地新的油气勘探突破点。该地区高陡构造变形非常复杂,而且钻到该套膏盐层的钻井少,其构造变形特征和分布范围不清,难以落实构造圈闭和优质储集层的分布。通过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基于盐构造的构造变形特征和膏盐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开展了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膏盐层的构造变形及分布范围研究。该套膏盐层作为底部滑脱层引发川东形成薄皮构造,发育隔档式褶皱。隔挡式构造模式与寒武系膏盐层的盐构造变形为正相关关系,寒武系膏盐层是该地区构造格局的主控因素,亦是隔档式构造形成的必要条件。利用膏盐岩的岩石力学性质和对构造的控制作用,结合地震反射特征,预测了寒武系膏盐盆在平面上的展布:其西边界沿华蓥山构造边界延伸,向北沿水口厂构造展布直到大巴山前,往南沿川南低陡构造带西边界向南西展布。寒武纪膏盐盆的沉积中心在方斗山沿北东—南西向一线。  相似文献   
967.
Multi-dating on the same detrital grains allows for determining multiple different geo-thermochronological ages simultaneously and thus could provide more details about regional tectonics. In this paper, we carried out detrital zircon fission-track and U-Pb double dating on the Permian-Middle Triassic sediments from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to decipher the tectonic information archived in the sediments of intracratonic basins. The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and fission-track ages, together with lag tim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Permian-Middle Triassic sediments in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provenances.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and recycled materials from pre-Permian sediments that were ultimately sourced from the basement of the NCC are the primary provenance, while the Permian magmatite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CC and Early Paleozoic crystalline rocks in Qinling Orogenic Collage act as minor provenance. In addition, the detrital zircon fission-track age peaks reveal four major tectonothermal events, including the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post-depositional tectonothermal event and three other tectonothermal events associated with source terrains. The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225–179 Ma) tectonothermal even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upwelling of deep material and energy beneath the southwestern Ordos Basin due to the coeval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Yangze Block and the following collision of the Yangze Block and the NCC. The Mid-Late Permian (275–263 Ma) tectonothermal event was associated with coeval denudation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NCC and North Qinling terrane, resulting from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and Tethys Ocean toward the NCC. The Late Devonian-early Late Carboniferous (348±33 Ma) tectonothermal event corresponded the long-term denudation in the hinterland and periphery of the NCC because of the arc-continent collision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margins of the NCC.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813–565 Ma) tectonothermal event was associated with formation of the Great Unconformity within the NCC and may be causally related to the Rodinia supercontinent breakup driven by a large-scale mantle upwelling.  相似文献   
968.
抛物线Radon变换是地震资料处理中常用的一种多次波压制方法,常规Radon变换由于采用最小二乘算法的原因,对不同的曲率值采用相同的加权值进行求解,分辨率较低。为提高Radon域数据的分辨率,应采用对不同曲率值应用不同的加权值的方法。一般的思路是利用前一次迭代的结果得到加权矩阵,该算法需要迭代进行,运算量较大。这里拟采用低频约束的方式提高Radon变换的分辨率,即利用前一个频率的运算结果对下一个频率的计算进行约束,该算法分辨率高,计算速度快。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测试表明,本文方法在多次波压制处理中,可以快速有效地完成多次波去除。  相似文献   
969.
在微地震监测中有效微地震信号的识别是关键步骤。常规的微地震有效信号识别方法基于单道长短时窗能量比,受噪音影响较大,对于信噪比较低的事件无法准确识别。利用多道记录数据之间的信号相关性好而信号与噪音相关性差的特点,通过记录道自相关求取总能量和相邻记录互相关求取信号能量,以有效信号能量所占比即含信能量比作为门槛值进行有效信号识别,信号识别过程中利用多道互相关对噪音进行了有效压制,提高了微地震信号识别的压噪能力,通过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0.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的社区合作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考察发现,社区共管实施中有社区内部合作、社区间合作以及社区与外部组织间合作3种方式。这3种合作方式的存在既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又是社会发展和社区居民理性选择的结果。从外在表现上看三者相互作用,互为基础,共同发展,但是又存在发展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社区内部合作和社区间合作的忽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充分发挥3种合作的积极作用,尊重社区居民的合理利益诉求,才能抓住发展机遇,实现自然保护区内各方的利益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