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6篇
  免费   502篇
  国内免费   588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442篇
地球物理   902篇
地质学   1578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166篇
自然地理   4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41.
应用周期-频度谱和复查分析等方法对大庆台网观测资料进行详细研究,从而取得了对台网的监测能力,其些小事件的性质等问题的明确认识。  相似文献   
942.
杜品仁 《地震研究》1993,16(3):221-228
本文根据月球交点运动周期规律,发现全球主要地震区的浅源大地震(1897—1990,Ms≥7.0)都存在18.6年地震轮回:活跃期为12.4年,平静期为6.2年。根据最好的统计结果,13个研究区中有4个区这种轮回存在的置信水平为95%,有9个区为98%。本文给出了各研究区的范围、各活跃期的具体时间、x~2检验结果和时空分布图。本文还定义了标志震级Mm来反映各研究区不同的地震活动水平。本文的结果可以充分代表全球浅源大地震的活动图象,为认识地震轮回的机制和地震的混沌性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43.
    
Based on the short period surface wave recorded by DSS of Project 85009, the Rayleigh wave dispersion of phase velocity is determined with the periods from 0.3s to 1.07s in Lücan-Fanxian Profile in this paper. The profile is divided into 7 sections by their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hallow velocity structure is inversed for each section. It shows that velocity obviously increases at the bottom of Neogene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the profile; that not only does Rayleigh wave velocity evidently decreases but also its waveform conspiciously changes across Neihuang fault, Changyuan fault and Liaolan fault respectively, by which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positions of these faults can be exactly determined; and that not only is S wave velocity between Changyuan fault and Liaolan fault smaller than that of its two sides, but also the buried depth of Neogene bottom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two sides.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5, 168–175, 1993. This paper is funded by the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944.
政和地区变质岩石形成于晋宁期,遭受了四期复杂的构造变形作用。其中,D_1、D_2和D_3发生于晋宁期。D_2期形变造就了区域性宏观面理构造和松源复背斜,岩石面理产状不代表原始沉积层理,属轴面叶理。D_4期变形为后期加里东运动的产物。变质岩石由绿泥石—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和矽线石带组成一个热背斜式递增变质带,热背斜形态接近于松源复背斜。本区晋宁期变质作用可分为早期、主期和晚期三个变质阶段,各变质带的PTD轨迹均为顺时针,类似于陆—陆碰撞造山带的PTt轨迹。  相似文献   
945.
Confocal scanning light microscopy is a valuable new method for examining the nature and progress of stone weathering at a level of resolution between optical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Not only is it non-destructive, but it can also create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相似文献   
946.
滇东磷矿风化型矿石的判别指标讨论及次生风化富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化型磷矿石-风化磷块岩是滇东最主要的磷矿石,为判别矿石为原生成风化磷块岩,前人已提出过10余种作为判别标志的风化指标,但是这些指标的计算仅以矿石的化学组成为依据。笔者研究后指出,应以次生风化作用过程中磷块岩的组成和结构变化为基础,再合理使用上述某些判别指标,才能正确确定风化矿石,决定其利用价值和方法。笔者还指出,在次生风化作用中被溶蚀的不仅是碳酸盐,只要条件适当,石英和粘土矿物也可以溶蚀,使磷矿石品位增高,结构疏松,成为有利于洗选的优质矿石。  相似文献   
947.
青海湖全新世稳定暖湿期的古水量平衡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各种地貌学、沉积学等证据揭示了青海湖流域在全新世大暖期是一个温暖湿润的环境,特别是距今6000~7200a.B.P.的稳定暖湿期,湖水位远高于现代.利用内陆湖泊的水热平衡原理,构造了青海湖古水量平衡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全新世稳定暖湿期,流域内的降水量、蒸发量及径流量分别比现代高32.0%、14.0%及67.0%.  相似文献   
948.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观测,对资料的分析表明,该区域地磁短周期变化存在一非对称异常.其负异常较大,中心位于无锡、常熟一带;其正异常较小,中心位于海安与大丰之间.异常出现的周期为100-3600s,并在120s处取极大值.二维模型拟合表明,在该地区存在一由北向南上升的地下高导层.该高导层在溧阳、无锡、余山一线消失.这恰是溧阳、崇明大断裂之所在.该地区地表还存在有厚度为300m的高导覆盖层.  相似文献   
949.
18.6年地震轮回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全球地震高发地区分成13个研究区,分析各区浅源大地震(1897-1990年)与18.6年月亮交点运动周期的关系,发现各区均有明显的18.6a地震轮回存在:活跃期为12.4a,平静期为6.2a.提出了软流层岩浆潮的概念,分析18.6a地震轮回的成因是软流层岩浆潮的调制作用,并把这种解释称为岩浆潮假设.全球火山活动的18.6a准周期性和各地震活跃期中心时间分布的规则性是对岩浆潮假设的支持.地震轮回可认为是全球或某一地区对地球内部和外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响应或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950.
应用新疆及边邻地区6级以上强震资料,详细讨论了本区内自1882年开始的地震活动期中各强震活动阶段的情况、不同地震活动轮回中不同地震带强震活动的差异、主体活动带及其变化倾向、轮回的持续时间、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各地震带的相关性。同时探讨了轮回中强震活动时段的起止标志、强震的空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特点,并对各地震带地震活动情况及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趋向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