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21.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no-MgO and soil shear property, the nano-MgO was evenly mixed in the soil to perform the triaxial consolidation draining shear test. Then the microscopic soil granules on the shear planes were observed through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soil water content was 10% and soil dry density was 1.5?g/cm3, different dosages of nano-MgO, i.e., 0, 2, 4, and 6% were put into the soil samples. The result of triaxial consolidation draining shear test showed that, under low confining pressure and more nano-MgO dosage,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nano-MgO-modified soil turned from hardening to softening. The incorporation of nano-MgO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oil failure strength and cohesive force, and the increasing dosages of nano-MgO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soil shear strength and cohesive force, but little effect on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The analysi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the dosage of nano-MgO can reduce the void ratio of soil and reinforce the cementation between soil granules to change the shear property of soil.  相似文献   
22.
矿物材料在纳米科技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林江  吴大清 《矿物学报》2001,21(3):351-354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被称为21世纪的新材料、其制备技术是纳米科技的核心和研究基础。具层状结构和微孔空间的矿物材料可用于制备纳米微粒,为纳米科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生长点,也为矿物材料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开辟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蒙脱石、高岭石和文石珍珠层在纳米科技中的应用,粘土/有机物纳米复合材料、无机介孔材料和仿生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根据物质呈纳米级状态时,其物理性质发生显著的变化,认为由其作为分散相分散于不同的分散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所构成的气溶胶、胶体溶液或固体溶胶,尤其是胶体溶液对运移成矿物质尤为重要,而对于被运移的胶粒来说,自身凝聚或被其他载体矿物或岩石的吸附富集将是一种重要的成矿作用,这特别有助于解释微细浸染型金矿、砂金矿及某些稀有及分散元素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24.
洛川黄土微米级至纳米级物质颗粒度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易惟熙  刘东生 《地球化学》1995,24(4):327-333
以洛川黄土剖面为对象,应用碎形模式和分形理论进行颗粒分布特征研究,获得了S1层位古土壤微米级至纳米级粒子数、单位表面积、质量、表面积、粒子数积分量等与粒径关系的一组关系曲线。S0、L1LL1、L1LL2、S1、L2等层位全岩样品比表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各层位全岩样品颗粒比表面积由小到大的递变次序与样品层位所反映的气候由冷至暖的递变次序恰好一致。呈现了一种新的可能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替代性指标。S1  相似文献   
25.
齐艳华  刘宝昌 《世界地质》2005,24(1):97-101
为降低孕镶金刚石复合材料的烧结温度,采用脉冲电流烧结法,对纳米Cu粉末、纳米WC-12%Co粉末及常规的63^#配方胎体进行了烧结实验。结果表明,纳米Cu粉在700℃可实现致密化,纳米WC-12%Co粉末、63^#配方胎体可分别在1100℃、850℃实现致密化,均大大低于常规烧结方法的烧结温度,还起到保护金刚石、降低能耗、增加石墨模具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凹凸棒石与酸反应纳米尺度研究——反应机理和表面积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BET-比表面积分析(BET-SSA)技术调查了沉积型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形态和比表面积变化,并探讨了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理。对不同条件下凹凸棒石与酸反应产物纳米尺度观察表明,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既表现出棒状晶体端部四面体和八面体一致溶解,也表现出柱面位置四面体和八面体不一致溶解。纳米尺度观察揭示出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制是质子从外表面扩散渗透,而不是质子从晶体孔道的渗透,反应速率主要受穿过酸溶产物硅酸层扩散速率控制。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过程中,酸处理凹凸棒石的纳米孔结构现象与柱面位置四面体硅局部溶蚀有关。酸处理凹凸棒石比表面积增加归因于凹凸棒石中八面体不均匀、不连续溶解和局部四面体硅的溶蚀导致凹凸棒石孔道开放和直径扩大,从而使N2分子更多的进入凹凸棒石的孔道。部分八面体残留对四面体片起支撑作用,当凹凸棒石中八面体阳离子近于完全溶解时,四面体片失去支撑,结构塌陷,内孔孔道消失,比表面积再度下降。  相似文献   
27.
Palygorskiteusuallyisonlyaminorcomponentofmodernsedimentsandsoils.Onlyinspecificenvi-ronmentscanitoccurinlargeamountsandformeco-nomicaldeposits.Inspiteofitsscarcity,thismineralhasbeenrecordedinnumerousenvironments,rangingfromdeepseaandperitidalflatstosoilsandlacustrinesedimentaryrock[1—4].Palygorskiteinsedimentaryrocksandsoilscanbeofthreedifferentorigins:inherited,detritalandauthigenic[5].Theformationmechanismsofauthigenicpalygorskitearestillcontroversial,andvariousproc-esseshavebeenproposedf…  相似文献   
28.
从纳米科技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滑石纳米化研究的必要性。为了更充分地了解纳米滑石的性质 ,开拓纳米滑石应用的新领域 ,以矿物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理论为基础 ,根据滑石的晶胞参数、原子排列的特点等 ,提出了其最小纳米微粒的假设。通过对滑石微粒的晶胞数、原子数、平行 (0 0 1)面表面原子数及其比例的计算 ,分析讨论了它们与滑石微粒尺度的相关规律 ,同时在理论上对滑石微粒的最佳纳米尺度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29.
以矿物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纳米级高岭石颗粒的晶胞数、原子数以及平行(001)面的表面原子数的计算,讨论了它们与纳米级高岭石颗粒尺度大小的相关规律,并结合纳米微粒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0.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浏阳产菊花石的微观组织,发现浏阳菊花石的花瓣保留了原生矿物——天青石SrSO4及其单晶体的外形,但是花瓣内部出现了硅化现象;菊花石中存在多种纳米矿物材料,例如非晶纳米硅氧线、颗粒状纳米CaCO3和SrSO4、CaCO3的二维纳米片和纳米带等。某些非晶纳米硅氧线外包覆了纳米晶化层,镁含量越高,非晶纳米线越容易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