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291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20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This paper addresses some of the issues currently surrounding natural resource depletion in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and makes an argument that user costs associated with exhausting natural resources ought not be treated as costs of production and subtracted from net national product in order to arrive at a “net” net national product. Depletion charges should be reflected in income accounts only to the extent that they are actually taken, in which case they should be treated as saving, rather than as a cost. Purely notional disappearances of natural resources should be recorded in off-balance sheet accounts or satellite accounts, not income statements.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WSSA conference in Albuquerque, NM in April 1997.  相似文献   
832.
国际大通道建设对云南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云南省构建“通江达海、连接周边”的国际大通道,将改变云南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充分发挥云南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天然通道的区位优势,对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云南旅游业将面临机遇和挑战。云南旅游业应勇敢面对挑战,采取以下对策:(1)与国际大通道建设结合,统筹规划沿线旅游业的发展;(2)加强旅游与交通的结合;(3)加强同其它邻近省份、国家的旅游合作;(4)提高人口的旅游意识和综合素质;(5)打造旅游精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6)加强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833.
沪蓉高速公路西段线路工程地质遥感解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沪蓉高速公路西段路线走廊带是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区,喀斯特发育,存在一些重要的不良地质现象,如喀斯特地面塌陷和滑坡。该区在长期地壳运动发展中,不同时期、不同规模、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体随时间、空间(构造位置及边界条件)和构造运动方式的变化,在各种地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等级的线性构造形迹。在沪蓉高速公路西段勘察中,利用空间图像的光谱特征和几何图形特征,探讨遥感解译过程中对各类线性构造分布及其特征的识别、判别工作方法与流程。  相似文献   
834.
有限元模拟在路堑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省高坪-吉心段某开挖深路堑为例,探讨有限元分析在边坡稳定性计算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并用剩余推力法的计算结果与之进行对比。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都认为本路堑自然稳定性较好,按此次计算方案开挖后不存在失稳问题,但剩余推力法计算稳定系数略大于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换而言之,用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更偏向于安全。  相似文献   
835.
亚丁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地质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但其丰富的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科学价值和特殊的旅游开发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根据区内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特征,分析了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在亚丁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并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浅评。  相似文献   
836.
秦岭终南山地质遗迹全球对比及世界地质公园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永祥  吴成基 《地质论评》2008,54(6):849-855
秦岭中段终南山地区地质现象复杂,地质遗迹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分布有典型地层剖面、岩浆活动遗迹、构造剖面及典型构造运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等多种类型地质遗迹。这些遗迹在环境、造山带和大陆动力学等研究方面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许多还具有景观价值。全球对比表明,区内多种地质遗迹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为保护好地质遗迹开展科研和旅游并兼顾生态保护,建立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最佳选择。为此,划分出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在保护区内设立若干特殊遗迹保护点,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同时,作为大型地质公园,在分区开发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中应充分注意各种资源及各园区的有效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837.
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近况和东南亚地质遗迹 的保护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汀  赵逊 《地质通报》2008,27(3):414-4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地球科学家致力于世界地质遗产的保护工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的领导下,历时4年开展了2轮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并于1997年正式获得教科文组织大会批准,推动了地质公园的建立。在1996年北京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欧洲地质学家酝酿了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组建,取得了欧盟的支持。2000年,欧洲地质公园网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建立,2004年首批25家世界地质公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正式通过评审并批准.经4批评审现已有52家世界地质公园正式建立。10余年的发展为地质公园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中国和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不仅具有丰富的地质遗产,而且在推动地质公园建设方面也发挥着榜样的作用,但各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838.
辽宁省测绘局基于SuperMap进行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数据生产,在建库过程中采用了新颁布的国家标准,并实现了图库一体化。本文讨论了在采集道路数据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实践证明,一幅1∶10000的地理数据经过数据采集、软件的制图自动处理并经过简单的后期编辑,就可以满足地形图图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39.
薛芮  阎景娟 《热带地理》2021,41(6):1303-1312
游憩活动带来的“人”与“地”的互动使国家公园原本的人地关系有了更复杂的内涵。国家公园的社区协调与游憩利用需要联动发展,其机理是当代社会由流空间与地方场所形成的空间重构。以流空间理论为基础,解析国家公园空间重构机理,构建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空间联动逻辑模型,结果发现:1)国家公园生态空间所具有的独特资源禀赋是生活空间、生产空间、游憩空间运行发展的基础,生活、生产、游憩空间三者都影响生态空间的生态承载力。2)生活空间中原住民的地方依恋和文化认同都起源于生态空间,为游憩空间提供人文资源,通过宜居程度和生活保障的提升来促进生产空间的优化。3)生产空间也为游憩空间提供具有原真性的文化资源,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就业渠道的增加提高原住民的收入水平,带动生活空间的改善。4)游憩空间所产生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能够助力于生态空间的维护、助力于生活空间的改善和生产空间的优化。因此在未来的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中,一是需要根据流空间结构,推进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科学管理;二是基于空间重构机理,促进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要素流动;三是需要利用空间联动逻辑,完善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多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40.
全国重点矿区矿山遥感监测综合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山遥感监测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国情调查工作。通过5年的遥感调查与监测实践研究,初步建立了矿山遥感监测基本理论,基本建成了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编制了《矿产资源开发遥感监测技术指南》,为全国重点矿区遥感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方法技术基础。通过对历年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的综合研究,揭示了全国重点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状况、矿山环境、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等诸方面的规律,为全国矿政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决策数据和技术支撑。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