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6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392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298篇
地质学   1349篇
海洋学   24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56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duction tests in permafrost and offshore regions in Canada, US, Japan, and China, the study of natural gas hydrate has progressed into the stage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 industrial exploitation. The depressurization method is considered as a better strategy to produce gas from hydrate reservoirs based on production tests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Multi-well production is proposed to improve gas production efficienc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For evaluat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multi-well production to hydrate exploitation, a 2D model is establish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well pattern carried out. To understand the dissociation behavior of gas hydrate,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the hydrate reservoir are specified, and the change in permeability of reservoir sediments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that multi-well production can improve the well connectivity, accelerate hydrate dissociation, enhance gas production rate and reduce water production as compared with single-wel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992.
天然源面波勘探是从自然界的各种微小振动中提取出瑞雷面波,经过面波频散曲线的反演得到岩层速度结构,达到推测地下岩层和构造分布状况的目的。该方法克服了人工源激发困难的问题,对场地适应性强,有效探测深度较大,探测结果具有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文章以扎西康矿区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天然源面波法特点、优势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3.
路淼  李东东  李武  董亚萍  胡斌 《地学前缘》2021,28(6):179-186
天然水体系的体积性质与压力、温度、组成的相关性(PVTx性质)研究在地球化学、盐湖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密度是卤水最基本的体积性质,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测定,还可以用理论模型进行预测。建立富钾卤水密度与组成、温度的关联模型有助于认识钾在复杂卤水中的富集、迁移规律。为了构建基于Pitzer离子相互作用模型的卤水密度预测方法,本文用高精度振荡管密度计测定了常压下KCl、CaCl2纯盐溶液以及最高离子强度为11.8 mol·kg-1的混合溶液在283~323 K下的密度,用所测得的密度通过Pitzer离子相互作用模型拟合得到多温下Pitzer单电解质参数和Pitzer混合参数。用Pitzer模型参数计算了Na-K-Ca-Mg-Cl-H2O体系293~313 K的密度,计算密度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在±0.25%以内,计算的结果整体上要优于文献值,文献在计算中均未考虑Pitzer混合参数项。结果表明,K、Ca、Cl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对于Na-K-Ca-Mg-Cl-H2O溶液的密度有显著的影响,本文获得的Pitzer参数反映了这些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可用于计算含有K、Ca、Cl离子的复杂卤水密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994.
为实现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长期稳定运行并确保观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一套适合综合观测体系的运维模式和保障体系意义重大。在分析国内外观测站网运维模式和保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试点站网的建设、运营情况,提出了领导层+业务执行层+咨询层的运维模式,以及由经费保障、通信网络保障、基建装备保障、数据质量控制保障、野外观测台站日常管理与制度及人才队伍保障构成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保障体系框架。构建的运维模式层级清晰、职责明确,保障体系框架涵盖面广、重点突出,基本能满足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长期、稳定、连续运行和定位观测的运维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995.
自然资源综合区划是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与利用的基础,其动态变化是自然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科学依据。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分布着除极地以外的最大冰川遗迹,极端的环境和气候对自然资源分布影响较大。选取含冰川积雪在内的14个指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自然资源综合指数进行空间聚类,采用“自上而下”演绎法和“自下而上”归纳法相结合确定研究区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的等级和范围; 探讨了1990—2018年青藏高原综合区划的变化,分析了自然资源动态变化特征以及空间差异。研究成果清晰地认识了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关系和演化趋势,为区划的多学科交叉应用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996.
以徐州城市规划区山体资源调查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山体资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构建了由3个目标层、5个约束层和10项指标层组成的山体资源保护区划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将各山体单元按其权重进行空间代数叠加,将全区611个山体中的451个山体划分为山体资源重点保护区,160个山体划为山体资源一般保护区。提出编制山体资源保护规划、建立山体资源管理数据库以及丰富宣传方式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97.
河北滦平大兴沟高锶饮用天然矿泉水特征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晓松 《江苏地质》2018,42(2):339-344
河北滦平大兴沟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一处天然、优质高锶矿泉水,Sr体积质量达2.44 mg/L。通过水文地质测绘、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质分析、抽水试验等方法,初步查明了该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发育特征以及泉水分布、埋藏、水量、水化学特征等水文地质条件,对该矿泉水特征进行了评价,为下一步矿泉水的勘查提供基础数据。大兴沟饮用天然矿泉水为滦平首次发现的高锶矿泉水,水质稳定,水量大,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气源运聚通道与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成藏关系密切。利用准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钻探成果,深入研究了神狐海域GMGS3钻探区高饱和度水合物站位气源运移疏导通道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结果表明:高饱和度水合物产出站位发育多种类型运移疏导通道,且与BSR空间耦合关系较好;紧邻BSR之下为强振幅反射,强振幅下部游离气体充注现象明显,表明水合物稳定域下部存在气体运移的通道,且深部气体向浅层发生了运移。深大断裂、底辟及气烟囱构成了沟通深部热解气及浅层生物气与浅层温压稳定域的垂向通道,在这些通道上方可以直接形成水合物;浅部滑塌面、水道砂及海底扇构成的高孔渗连续性砂体为浅层生物气及深部运移而来的部分热成因气横向运移通道,气体的侧向运移扩大了气体供给范围,增加了矿体横向展布规模。文章认为,天然气运移疏导系统与其他成藏要素匹配良好的构造和区域是勘探高饱和度水合物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999.
雍富国 《探矿工程》2018,45(1):44-47
环空气窜是几乎所有天然气井固井都存在的一个潜在问题。涩北气田是第四系中浅层气田,地层成岩性差,泥岩水化分散能力强,储层易分散,具有较强的压力敏感性和水敏特性;含气井段长,气水层间互,气层薄,层数多;地层岩石抗压强度低,致使水泥环第二界面的胶结强度极低,二界面质量难以提高,容易发生气窜、水窜和层间窜槽现象。为此,如何提高环形空间的密封性,提高固井质量,保证气井井筒完整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该气田特殊的地质特点,分析了影响固井质量的因素,研究了固井工艺、防窜水泥浆体系和工艺措施应用的局限性,选择了管外封隔器来解决环空窜槽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管外封隔器不但可以有效防止管外窜槽,而且可以提高固井质量和优化井身结构,保证气井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管外封隔器在涩北气田钻井中应用于防气窜和提高固井质量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work on the compilation of a full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 historical catalogue of earthquakes and tsunamis in the basin of the Black Sea and the Sea of Azov, an area of primary importance for the Russian Federa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tsunamis in the Black Sea; therefore, its coast was not considered tsunami-prone. A systematic search for new data sources, a revision of earlier ones, and the use of new approache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sunamigenic events resulted in a more than doubling of the number of known tsunamigenic events in this basin, bringing it up to 50.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new tsunami catalogue reached 3000 years, which makes it the second longest after the Mediterranean tsunami catalogue (about 4000 year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eismotectonic features of the Black Sea region, we processed data on historical tsunamis and analyzed the geographic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their sources. For all tsunamigenic events we performed a parameterization of avail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sources and coastal manifestations, evaluated the tsunami intensity based on the Soloviev-Imamura scale, and proposed a classification of tsunami and tsunami-like water wave disturbances based on their genesis. Tsunami run-up heights, inland penetration, and damage were estimated with regard for the newly found data. Among the identified historical events, there are devastating tsunamis with run-ups of 4-5 m, sometimes up to 6-8 m, which resulted in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for several ancient cities (Dioscuria, Sebastopolis, Bizone, and Panticapaeum) and many coastal settlements. Expert assessments of the most tsunami-prone areas of the coast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