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3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465篇
测绘学   196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317篇
地质学   1469篇
海洋学   29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73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ABSTRACT. The Shimentai Nature Reserve in Yingde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established recently in a subtropical upland forest area, has served for ages as an essential and customary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local people. Assessment of forest usage indicates heavy reliance by villagers on its diversified biotic resources. This forest dependence, associated with socioeconomic factors such as distance from village, ethnic origin, out‐migration of rural youngsters, and a local tradition of conservation, is unlikely to decline in the near future. The reserve management recognizes the need to address the livelihood issues of local people and to win local support. A pragmatic adherence to provincial and higher‐level policies that exclude forest‐tapping activities could lead to more people‐versus‐park conflicts, which would dilute fundamental conservation objectives. A more enlightened and localized approach that nurtures a synergy between limited forest use and conservation while helping to develop new income sources could furnish workable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72.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召军  刘立 《吉林地质》2003,22(4):64-6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潜力巨大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做了大量的投入,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在阐述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和实验模拟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并展望其在能源、环境和其它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3.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核三段储层天然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岩芯裂缝观察结果,通过与FMI,MAIN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对比,系统描述天然裂缝在成像测井上的影像特征,对地层裂缝特征参数进行了确定.成果反映出核三段地层中的裂缝主要为垂直裂缝倾角在80°~90°之间.走向在100°~110°左右,宽度一般小于1 mm,裂缝长度主要在30 mm以内.  相似文献   
74.
天然金红石光催化降解藏红T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天然金红石悬浆体系中藏红T的脱色条件及其光催化反应动力学,讨论了溶液初始pH值、催化剂投入量、光强、气流量、催化剂粒径、反应气氛等实验条件对藏红T脱色速率的影响,阐述了实验过程中无机离子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该反应基本上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在酸性条件下尤其是当溶液初始pH值为2.5时,藏红T的脱色速率要比在碱性和中性条件下快得多;增加光强度能较大地提高反应的降解速率;催化剂最佳投入量为1.3g/L;在氧化气氛下该反应比在非氧化气氛快得多;通入气体的流量在40L/h最合适;反应溶液中有氯离子溶出说明有机物中的含氯部分被降解。本研究为光催化作用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5.
地中蒸渗计水分运移机理及其监测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柱  杨晓俊  杜琦 《水文》2003,23(5):10-12,37
对地中蒸渗计与自然潜水水分运移机理存在的差异及误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中蒸渗计与自然潜水在水位动态、水分存储、水分运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利用地中蒸渗计监测的潜水蒸发量、降雨入渗补给量与自然潜水的实际情况产生了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随着潜水埋深的变化而变化,潜水埋深越浅,误差越大,潜水埋深越深,误差越小。特别对于潜水埋深小于1.5m的地中蒸渗计,使用其资料时一定要作适当的技术处理,如果直接引用,将会给计算成果带来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76.
天然焦型煤层气储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焦具有良好的物性条件,含有大量的瓦斯气体,是一个理想的储气层。但在煤矿生产中却经常是遇到天然焦因瓦斯增大而中止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根据天然焦的物性条件,结合阜新矿区井下实践,论述了煤层气在天然焦内的储存特征,并指出了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金属腐蚀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守本 《铀矿地质》2003,19(2):114-118
本阐述了金属腐蚀的危害性和金属管道腐蚀探测的迫切性,并介绍了几种具有探测腐蚀功能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78.
天然含钒金红石样品经过1273K加热、淬火和高能电子辐照处理后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XRD谱峰显示处理前后样品没有发生物相变化,显微IR图谱证明原样、加热、淬火样品的表面有少量吸附水存在,而辐射样品的显微IR图谱上没有检测到吸附水的吸收峰。用XPS分析比较了处理前后样品表面主要元素Ti、O和V的价态及含量,结果表明,原样经过处理后表面钒和氧的原子百分含量增加,其中淬火样品表面吸附水和钒的含量相对于原样增加最为明显,光催化活性相应较高;加热样品表面的吸附水和钒的含量比原样稍有增加,光催化活性与原样相当;电子辐射样品表面钒的原子百分含量相对原样增加不明显,而对水的吸附能力相对原样较低,光催化效率也略低。  相似文献   
79.
地面上的矿物或污染物元素主要是随水系而运移的。因此,利用自然水系网信息来定量分析元素沿水系的迁移、分散,对于地质找矿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应用主概率权模拟模型产生自然水系网的基础上,提出了元素在水系网中运移的计算方法,结合所模拟出的水系网,具体分析了元素在其中的迁移、扩散情况,给出了正问题和反问题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正、反问题的求解具有一致性,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0.
介绍了自然电场形成的原理及在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中的应用.根据氧化带与还原带的自然电位变化特征,利用自然电场法可以确定盆地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由此推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大体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