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09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502.
503.
植被类型及淹水带来的干湿交替过程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原状土柱模拟实验,模拟西洞庭湖水文节律变化对不同土壤—植被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植被—土壤类型(芦苇湿地、灰化苔草湿地和刚砍伐的杨树林湿地)在季节性淹水条件下的CO_2、CH_4和N_2O的排放通量变化,并探讨了在水位变化的情况下,不同植被—土壤类型对全球增温潜势的贡献.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文条件下,芦苇湿地的CO_2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苔草和杨树林湿地;淹水过程导致3种植被类型覆盖湿地CO_2排放通量显著降低,甲烷排放通量升高,其中芦苇湿地CH_4排放通量升高显著,苔草和杨树林湿地CH_4排放通量升高不明显;水文变化及植被类型对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对全球增温潜势的贡献为:芦苇杨树林苔草,分别为16191.3、3405.6和1883.1 kg/hm~2.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洞庭湖湿地恢复过程中,不再人为增大芦苇湿地面积,将杨树林湿地恢复为苔草湿地,更有利于降低湿地恢复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504.
为查明三峡水库蓄水初期典型支流水-气界面CO_2和CH_4通量的日变化特征,采用LGR在线分析仪-通量箱法,于2015年9月初在库腹一级支流草堂河回水区开展连续24 h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24 h监测期内,支流库湾水-气界面CO_2通量变幅为-81.642~180.991 mg/(m~2·h),呈"昼吸夜放"特征,均值为17.346 mg/(m~2·h),总体为释放特征;CH_4全天均表现为释放状态,释放通量均值为0.064 mg/(m~2·h),呈"昼弱夜强"变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H_4和CO_2释放通量与风速呈正相关,与表层水温、溶解氧浓度、叶绿素a浓度呈负相关,说明风速物理扰动、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是控制草堂河水-气界面气体通量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同时,干-支流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水环境(如异重流、水温分层)也与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过程密切相关,但是其作用机制更为复杂,应开展进一步系统观测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05.
2014年在山西地震带北段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布设35个测量剖面,测量土壤气CO_2、Rn浓度及深度20 cm、1 m的CO_2和Rn通量。测量结果表明:(1) CO_2、Rn浓度与深度20 cm、1 m的CO_2、Rn通量的平均值和最大值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呈自西向东的增大趋势;(2)深度20 cm、1 m的CO_2和Rn通量相关性均不明显,但1 m深的CO_2、Rn通量明显较高;(3) CO_2和Rn浓度、通量变化主要与区域复杂的地震活动性和断层活动性有关,主要受到地表化学成分和区域岩石地球化学影响。  相似文献   
506.
河北平原地下水4He年龄初探——以满城-任丘剖面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满城-任丘剖面为例,采用过剩空气非分馏(UA)模型进行了单独He成分的分离,第三含水组中含有的过剩4He是含水组(Q2)内原地产量和地壳通量的综合结果.由于缺乏确定He平衡参数的约束条件,选择了应用地下水流模型主观调节来估算迭代过程中外部通量和流速场,然后根据这个模型所取得的4He年龄与应用其他方法包括14C测年和水文模型取得的年龄作对比,取得了河北平原第三含水组满城-任丘地下水的4He年龄为0~30 ka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7.
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碳足迹分析作为温室气体管理的工具,在过去二十多年来发展迅速,然而国内外现有研究缺乏对其演化发展的归纳总结。因此,本文选取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检索出1996—2017年有关碳足迹的相关文献8840篇,并对此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美国对碳足迹文献的贡献最大,拥有2275篇出版物以及最高的h指数(83)和被引频次(34803);②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近10年发文量增长显著,都位于全球发文量前十的国家中;③荷兰的h指数占总出版物的比重最大;④加利福尼亚大学是该领域最具生产力的机构,拥有222篇出版物,且国际合作水平显著。最后,论文将碳足迹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厘清碳足迹研究的热点变化,并预测其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08.
准确掌握地下管线测量作业中各类危险源情况是实施地下管线测量安全作业的前提,本文通过辨识地下管线作业危险源,重点针对各类地下管线中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分布、含量、危害程度等进行实验检测,总结得到地下管线测量作业安全的防范措施,科学配置地下管线测量作业劳动防护用品,制定了地下管线作业事故应急处理方案,有效避免地下管线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09.
确定平原地下水4He年龄方法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性衰变产生的氦组分(3H衰变质产生3He,U/Th衰变产生4He)广泛地用水地下水测年。本文分析了地下水中惰性气体的组成,采用过剩空气非分馏(UA)模型进行了单独氦组分的分离。结果表明,河北平原第三含水组(Q2)中的过剩4He是含水组内原地内原地产量和深部地壳通量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缺乏确定氦平衡参数的约束很好的客观分析,选择应用地下水流模型主观调节来估算迭代过程中的外部通量和流速场,然后根据这个模型所取得的4He年龄与应用其他方法包括14C测年和水文模型取得的年龄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10.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 in the Northeast Atlantic in which sulphur hexafluoride (SF6) was released within an eddy and the behaviour of trace gases, nutrients and productivity followed within a Lagrangian framework over a period of 24 days. Measurements were also made in the air above the eddy in order to estimate air-sea exchange rates for some components. The physical, biological and bioge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eddy resemble those of other eddies studied in this area, suggesting that the results we report may be applicable beyond the specific eddy studied. During a period of low wind speed at the start of the experiment, we are able to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and balance the nutrient and carbon budgets for the eddy. We also report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trace gases in the region which are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other studies and we estimate exchange rates for several trace gases. We show that the importance of gas exchange over other loss terms varies with time and also varies for the different gases. We show that the various trace gases considered (CO2, dimethyl sulphide (DMS), N2O, CH4, non-methane-hydrocarbons, methyl bromide, methyl iodide and volatile selenium species) are all influenced by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rocesses, but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individual gases are different to one another. A storm disrupted the stratification in the eddy during the experiment, resulting in enhanced nutrient supply to surface waters, enhanced gas exchange rates and a change in plankton community, which we quantify, although overall productivity was little changed.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regularity of storms in the temperate ocean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stochastic processes in such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