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0篇
  免费   529篇
  国内免费   593篇
测绘学   393篇
大气科学   576篇
地球物理   553篇
地质学   1289篇
海洋学   274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36篇
自然地理   17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61.
中俄蒙跨边界次区域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区域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东北经济区现实发展条件,通过分析中俄蒙三国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合作的区位条件、贸易条件、资源互补条件及开发现状,探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制约机制与优化机制,并结合实证研究总结出政府主导型、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型和民营企业境外拓展型三种中俄蒙跨边界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962.
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67,自引:5,他引:62  
靳诚  陆玉麒 《地理学报》2009,64(6):713-724
通过ESDA相关分析,描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状况.在经济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热点区的空间结构多表现为以苏州、无锡为核心的罔状空间结构,且不断的向东南方向集聚.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存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更多的随机性和结构的不稳定性,热点区域切换频繁,没有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江苏经济空间格局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越来越强,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份在不断降低,而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越来越显著,东北-西南方向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较小,而东南-西北方向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最大.最后,将江苏省经济格局演化的驱动力归结为3个方面: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区位和区域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963.
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流空间集中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钟士恩  张捷  周强  董雪旺  李敏  刘泽华 《地理研究》2009,28(6):1562-1571
旅游流的空间集中性是旅游流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流空间集中性需要新的审视。本文引入Jansen-Verbeke区域内部流和区域间流界定方法,以2003~2005年中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约70%的旅游流集中于本省内部,旅游流本省内部集中性支撑了"省内旅游"发展战略的认知和实施。"多核非对称旅游系统"已初步形成,其"核心—边缘"特征使得核心区(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巨大的旅游承载压力;在旅游发展加剧区域经济差异的背景下,"边缘旅游"(中、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将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64.
峰丛洼地石漠化景观演化与土地利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但文红  张聪  宋江  王丽 《地理研究》2009,28(6):1615-1624
峰丛洼地石漠化景观格局是土壤分布空间格局的制约下,岩溶生态系统对植被强烈依附性条下,由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决定的。农耕、放牧和砍伐是最主要的破坏峰丛植被的人类活动;缓坡耕地形成轻度石漠化景观;陡坡地形成中度石漠化景观,因坡面土壤流失,演化为更高等级石漠化景观;峰丛陡坡放牧和砍伐都可能直接形成峰丛上部大面积中-强度石漠化景观,出现峰丛坡面石漠化景观分异,产生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65.
北京市顺义区农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0,1995,2006年顺义区农田景观规模和空间格局演变的分析,总结出其作为典型的大城市近郊区域农田景观变化的显著特征:第一,农田景观规模呈加速缩减趋势,农村居民点等低密度建设用地是侵占农田的主体;第二,农田景观斑块的空间重心由原来较为居中的位置,持续向远离城市组团中心的东北方向移动;第三,从全境镶嵌体和农田单一景观水平上分析,其景观格局演变均呈破碎化、离散性和均一化趋势.顺义区农田景观因社会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方向的调整而发生巨大改变,被道路和大量小规模的无序建筑侵占和切割,正在逐步丧失农田景现美感,应通过探索不同模式的农田景观治理和建设途径,对城市远郊农田景观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966.
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物种多样性的动态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大小和发育阶段林隙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隙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在140~210 m2时最大,随林隙面积的进一步扩大,H′呈下降趋势。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多样性指数H′在林隙形成的20~30 a间达最大值,随林隙年龄的增加而减小。藤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H′在林隙形成初期至40 a时逐渐增加,在40 a时达最大值,最大值出现时间较其他生长型滞后。各生长型物种丰富度指数R1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相一致,生态优势度λ值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几乎相反。乔木和藤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随林隙大小和年龄的变化趋势较灌木和草本植物和缓,灌木和草本植物对林隙环境的时空变化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967.
燕良东  朱维耀  宋洪庆 《岩土力学》2007,28(Z1):366-370
利用非线性数学模型,能够全程描述低渗透油藏的非线性流动规律,从理论上给出了低渗透油藏中流态分布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注采压差、注采井距和地层渗透率对流态分布的影响,指出了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以特低速度流动时压力分布的特点,纠正了前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失误。实际岩芯的渗流试验检验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68.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寒武纪-奥陶纪塔里木盆地经历了4种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台地结构型式的演变。不同台地区带的碳酸盐岩层序结构特征显著不同,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为一套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发育7种不同特征的碳酸盐岩层序构型。库鲁克塔格地区层序总体表现为半深海-深海盆地相背景下的海底扇沉积。相带和层序界面对储层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对其下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并对埋藏条件下的流体具有输导作用。流体对埋藏岩溶型储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受风化淋滤带和层序界面的控制,白云岩储层和礁滩型储层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相控制。  相似文献   
969.
开放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区域的   总被引:40,自引:13,他引:27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系统的开放性,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单方式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区域综合交通可达性格局:公路交通可达性大致呈环状格局,铁路交通大部分节点可达性较好,台州市域南部节点和舟山可达性差,水运形成了弧状条带分布格局,航空可达性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综合交通可达性以上海及周边节点为中心向外围呈不规则环状逐渐降低,可达性较好区域大致构成"Z"字形。通过可达性系数分析,公路交通可达性分布较为均衡,综合交通和航空次之,水运较差,铁路最不均衡。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区域交通可达性及其均衡性提高的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970.
福建沿海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钟硕良 《海洋通报》2005,24(6):33-40
对福建沿海6种主要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福建沿海6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范围在2.57 mg/kg.wet~61.5 mg/kg.wet之间,总平均10.5 mg/kg.wet其受测样品石油烃总量水平的频率分布,含量在5.00mg/kg~15.0mg/kg范围的样品占81.3%;其石油烃污染指数范围在0.2~4.0之间,总平均0.7,总体属轻度污染.福建沿海6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种间分布,缢蛏〉僧帽牡蛎〉翡翠贻贝〉太平洋牡蛎〉泥蚶〉菲律宾蛤子.其石油烃总量水平的空间分布,由闽南海区向闽中海区和闽东海区呈明显递减之势;其石油烃总量水平的时空分布,在2002-2004年间总体呈微弱上升之势,但缢蛏和僧帽牡蛎体石油烃含量的年际升幅比其它4种养殖贝类体的升幅大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