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2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稀疏植被下垫面与大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五”重点项目“稀疏植被下垫面与大气相互作用研究”的成果。通过资料分析、数值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干旱地区稀疏植被复杂下垫面上水、热及CO2输运过程的机理;非均匀下垫面的复杂非线性线效应:干旱地区更合理的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以及绿洲的稳定性;强沙尘暴的发展机制和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主要结果表明:(1)揭示了植物生态生理过程、净第一生产力和生物量对气候的敏感性,为稀疏植被下垫面与大气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接口。(2)发展了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中水热输送交叉耦合的物理模型;以能量和物质守恒定律为基础的雪盖物理模型,它显著地改善了陆面过程的模拟效果,是国际上最早开发的同类模型之一。(3)发展了大气非平衡态热力学,证明了非线性区普遍成立的最小熵产生原理,为研究气候和环境复杂系统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提示了大气辐散和辐合运动对垂直湍流输送的影响,非均匀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为非均匀下垫面陆面过程参数化提供了物理基础;研究了绿洲稳定性并估算了绿洲临界尺度约3~6km,为绿洲保护和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干旱地区有限水资源条件下增强其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4)发展了强沙尘暴发展的动力学模式,揭示了强沙尘暴发展辐射冷却的正反馈机制。展示了强沙尘暴预报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2.
冻融作用下岩石力-热-水耦合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震  朱珍德  陈会官  朱姝 《岩土力学》2019,40(7):2608-2616
在寒区隧道工程中,冻胀的水分迁移作用加剧了隧道围岩的冻融破坏。耦合水分迁移作用的岩石本构模型对防治冻融渗漏、崩塌等隧道围岩灾害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内状态变量理论,将冻胀过程中的水分迁移量作为本征变量引入Helmholtz自由能,在热力学框架下建立了一个岩石力-热-水耦合本构模型。模型描述了温度和水分迁移对冻融后岩石损伤阈值、等向强化饱和值、等向强化速率等力学参数的影响。模拟了岩石冻融后力学性质的劣化。区别于全量经验公式,本模型以增量形式给出,为复杂应力历史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提供了便利。通过将模型模拟曲线与冻融后岩石常规三轴压缩试验曲线进行对比,初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为实际寒区工程的冻胀破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孙翔  郭晓霞  邵龙潭 《岩土力学》2015,36(Z1):85-93
相对于其他临界状态模型,基于热力学的临界状态(TCS)模型不需要引入塑性势假设,能够自动满足热力学定律。通过对TCS的修正,使其能够模拟初始K0固结的影响,利用了返回映射算法进行了TCS模型的ABAQUS本构二次开发,通过与ABAQUS内嵌的修正剑桥模型(MCC)计算结果的对比,证实了该程序的可靠性。对模型中的2个控制屈服面形状的参数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它们对应力-应变关系与剪胀关系的影响,修改TCS模型参数可以实现非椭圆的屈服面,进而拓展了模型的适用范围,不同的参数对于屈服面形状和大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同时还比较了采用考虑K0固结及旋转硬化的TCS模型与不考虑K0固结及旋转硬化的MCC模型所得到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剪胀关系的差异。对于真实土体,K0固结及旋转硬化是土体的基本力学特性。最后证明了TCS模型较MCC模型(模型中没有考虑旋转硬化与K0固结对硬化规律的影响)可以很好地模拟该特性,所以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4.
非平衡态大气热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胡隐樵 《高原气象》1999,18(3):306-320
要挟了建立非平衡态大气热力学的必要怀和迫切性。并在考虑到大气系统是以湍涡为基本单元,具有气压梯度力,重力和Coriolis力的地球大气宏观体系的基础上,直接引入大气动力主程组,建立了非平衡态大气热力学的熵平衡方程。  相似文献   
105.
A recursion formulation for the transverse spreading of a solute is developed, and under conditions of steady flow in a stratified aquifer, the transport of a linearly sorbing solute undergoing nonequilibrium sorption is studied. The effect of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e velocity field and the sorption kinetics are modeled to se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two processes on the spreading of the solute injected at a point in the aquifer. The main result of this work is a transport model based on a discrete formulation that includes local dispersion and leads to nonasymptotic behavior in the spreading of the plume in a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mean flow velocity.  相似文献   
106.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Heavy Metals Biosorption by Two Macroalga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hermodynamic process of two macroalgae, Sargassum fusiforme and Lamin aria japonica, absorbing heavy, metal ions Cu^2 , Pb^2 , Cd^2 and Ni^2 . has been studi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absorption isotherms of these two macroalgae clearly accord with the Landmuir adsorption model. The absorptive processes of S. fusiforme and L. japonica for Cu^2 are endothermal, and at 35℃, the adsorption heat of these two algae is 59.5kJ/mol and 76.8 kJ/mol respectively. Temperature could affect the algae‘s adsorption capacity. Their adsorption capacity increases with temperature (25℃ and 35℃).  相似文献   
107.
本文综述了伟晶岩结晶动力学、热力学和伟晶岩熔体稀有金属元素实现超常富集成矿的机制。结晶动力学涉及成核动力学和晶体生长动力学两个方面。低成核速率和高晶体生长速率是伟晶岩结晶动力学的重要特征,在结晶过程受到水、助溶剂以及过冷条件三个因素共同制约。伟晶岩熔体的相态(超临界态)可能在伟晶岩形成和稀有金属元素超常富集中扮演重要角色。花岗伟晶岩稀有金属超常富集程度受到岩浆源区成分、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与熔体化学成分等因素的控制。花岗质岩浆高度分异结晶或者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直接形成的成矿伟晶岩熔体均需要源岩中稀有金属元素预富集。深熔作用产生的低程度、小体积的伟晶岩熔体具有更高的稀有金属元素成矿潜力。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稀有金属元素的超常富集主要通过超临界熔体/流体、岩浆熔体作用、过冷作用实现。超临界熔体/流体发生熔体- 流体不混溶作用使稀有金属元素在熔体相和流体相间再分配和富集;岩浆熔离作用使稀有金属元素选择性分配到富挥发分的熔体中,导致稀有金属元素再次富集;过冷作用降低稀有金属矿物结晶的饱和浓度,促进稀有金属矿物结晶。熔体的化学成分(如挥发分)直接影响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挥发分的富集能够降低熔体黏度,促进岩浆分异结晶过程。挥发分和稀有金属元素的亲和性也控制稀有金属元素在不同相熔体中的分配和富集,显著增加稀有金属元素的溶解度和迁移富集能力,有助于伟晶岩中稀有金属超常富集和成矿。  相似文献   
108.
It is shown that in diffusionless coherent first-order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stressed solids an energy-momentum tensor appears in the role of a chemical potential. A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condition is derived in terms of this tensor from balance relations and a dissipation inequality, and its use in formulating linear phenomenological relations for irreversible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nonhydrostatic systems is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109.
Abstract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system CaCO3–MgCO3–FeCO3 was undertaken in order to calibrate the iron correction to the calcite–dolomite geothermometer, which is based on the solubility of magnesium in calcite in the assemblage calcite + dolomite. The experiments, at 450°C and lower temperatures, resulted in products with a very small grain size and incomplete equilibration. However, application of a carefully-devised 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 algorithm to analyses of the phases in experimental charges, combined with a thermodynamic analysis, results in geothermometer diagrams which should be preferred to previous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相似文献   
110.
溶解性石油烃在砂上的吸附和解吸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海滨浴场的沙为吸附剂,0号柴油为吸附质,研究了溶解性石油烃(DPHs)在砂上的吸附及解吸规律.研究发现,砂对DPHs的吸附和解吸均符合一级反应模式;油的解吸速率比吸附速率慢13倍,并且有约25%的油残存于砂上, 因而污染威胁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砂对海水中DPHs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Henry型等温式描述,温度越高,海水中的油向砂上转移的量越小.通过吸附热力学分析,得出该吸附属于物理吸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