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69篇
地质学   523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发育两组呈小角度相交(40°)的透入性X型走滑断裂,分别沿着NNE走向和NNW延伸。在对塔北哈拉哈塘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走滑断层的几何展布特征以及断层的剖面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同时重点解析了RP6断裂和HA13断裂,分析比较NNW向与NNE向断层的变形及发育特征差异;结合盆地重磁资料以及周缘造山带的活动特征,对塔北隆起小角度的X型走滑断层的发育机制以及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塔北隆起走滑断层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变形特征,分为三个构造层:震旦系-中寒武统下构造层(TH3界面以下)、上寒武统-中奥陶统中构造层(TH3-TO3t界面)和上奥陶统-石炭系上构造层(TO3t-TP界面)。断层在下构造层和中构造层中整体处于压扭环境,多发育正花状构造;上构造层中断层主要发育负花状构造或正断层,整体处于张扭环境。两组断裂比较,NNW向断裂活动性强,在各构造层中均有显著的断裂特征发育,垂向连通性强,发育先存基底断裂,而NE向断层主要发育在中构造层,在下构造层和上构造层中断层发育不明显。活动性分析表明,断层的形成与演化具有多期性,走滑断层的形成经历了三期主要活动:中寒武世末、中晚奥陶世和志留纪-石炭纪。塔北隆起X型走滑断裂的形成受到了NNW向基底断裂和薄弱带的控制,NNW向先存基底断裂带或薄弱带优先发育走滑断裂,基底断裂与主挤压应力方向的夹角小于45°-Φ/2,NNE断层的发育受NNW向先存断裂限制,最终形成小角度相交的X型断裂。  相似文献   
52.
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川西甘孜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破坏作用。文章从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两者在空间分布的规律。认为活动断裂是川西甘孜地区地质灾害孕育的内动力条件之一;在空间位置上关系密不可分,在主要活动断裂0~1 km范围内0.095处/km2、1~2 km范围内0.050/km2、2~5 km范围内0.029处/km2频发。在活动断裂沿线开展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亟待落实,可为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53.
A total of 445 pockmarks were observed on the upper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the Iberian Peninsula (the Ortegal Spur area) by swath bathymetric and ultrahigh resolution seismic data. The pockmarks are U-, V- and W-shaped and have terraces or indentations in cross-section, and are dish-shaped (circular to oval) in plan view. They occur on the surface of the seabed and buried within the Plio-Quaternary and Neogene sediments. Four types of pockmarks were identified and mapp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plan-view and cross-section morphology: regular, irregular, asymmetric and composite. The concentration of pockmarks is attributed to seepage of fluids migrating up-dip from deeper parts of the sedimentary basin. A linear high-density concentration with a NNW to N, NE and ESE trend of pockmarks is observed above inferred basement faults that do not affect the Quaternary succession. These pockmarks are thus caused by seepage of thermogenic gas and/or other pore fluids from deeper Late Cretaceous unit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may help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luid system and migration regime in this part of the Galicia continental margin.  相似文献   
54.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最主要的金矿集中区,金矿的同源岩为滦家河花岗岩,属中深侵入体。根据它富含磁铁矿及副矿物组合,高铁低镁的黑云母,岩石化学成分,锶、氧、硫同位素组成,认为属磁铁矿花岗岩,相当于Ⅰ型花岗岩。用K、Rb、Sr、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判别,确认其为壳源(相当于胶东群变质岩的成分)重熔型。我国脉状金矿的容矿围岩时代老,成矿时代新,空间受构造—岩浆带制约,成矿过程脉岩活动频繁,对其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55.
新疆特克斯-昭苏地震断层的发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年作者在特克斯-昭苏盆地首次发现长70公里、最大垂直和水平位移均达8米的地震断裂带和地震形变现象,并认为是1716年地震时形成的。地震断裂带的展布和运动方式,与科博河-昭管处断裂相一致。特克斯断裂带是一条复杂的断裂带,它由多条断裂组成。1716年地震表明该断裂带具有新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56.
57.
沂沭活断层分段特征及地震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一冲 《地震》1993,(1):45-48
沂沭活断层以莒南—汤头一线为界可分成南北两大段。其中,北段以蠕滑为主,南段则表现为强烈的粘滑错动。另外,在南段内还存在着一个次一级的段落。文中详细分析了各段的断层滑动方式及地震活动的特点,并对沂沭断裂带今后的地震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58.
59.
We report two examples from the south of the French Alps, showing that radon emanation monitored by alpha-sensitive film may be used to locate certain discrete structural features revealed in data collected by remote sensing from a satellite. The variations observed in our data, over a period of several month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atmospheric changes and might correlate with local seismic activity when the detectors are located directly above structural fractures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seismic event is greater than 2.  相似文献   
60.
论变质岩区断裂构造对脉状金矿床的控制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秋斌  范永香 《地球科学》1995,20(2):209-214
系统阐述了断裂构造对金矿床分布的多级控制规律,以及断裂构造对金矿化分带,工业矿体定位和金矿化局部富集的控制规律,详细论证了断裂构造活动地金成矿的继承性及金成矿多阶段定向演化的控制规律,并探讨了断裂构造控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