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2篇
  免费   1334篇
  国内免费   2491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430篇
地球物理   583篇
地质学   7806篇
海洋学   52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49篇
自然地理   1981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349篇
  2021年   397篇
  2020年   401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634篇
  2011年   600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71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991.
2000年以来广东省经济极化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崔-王指数、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3种方法,以地级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对2000年以来广东省的经济极化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广东省经济极化程度呈上升趋势;(2)2000以来,广东省极化现象明显,但是经济总量的极化现象大于人均经济总量;(3)广东省人均GDP和GDP的Moran's I均为正值且呈现增大趋势,经济空间集聚程度呈增大趋势,但是人均GDP的空间集聚程度大于GDP;(4)从局部空间自相关关系来看,广东省经济极化格局2000年以来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92.
提高游客满意度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以青海省国内游客为研究对象,运用五级态度量表量化游客满意度评价项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总体满意度以及游客重游率等方面开展综合测评.研究表明:国内游客对青海各旅游环节的满意度评价总体上处于满意和一般之间,旅游总体满意度评价较高,游客重游青海的潜力大.  相似文献   
993.
赣北芙蓉―周溪断面下蜀黄土粒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北鄱阳湖地区沙山南部近南北向的芙蓉―周溪断面上,分布由FZ-01、FZ-02~FZ-05和FZ-06~FZ-12三部分组成的下蜀土剖面,粒度分析结果表明:1)下蜀黄土砂粒组分自北往南变化为27.29%、1.94%~7.23%和0.45%~7.27%;粉砂组分质量分数大,且存在差异变化,分别为68.23%、81.71%~87.20%和66.9%~79.39%;黏土组分自北向南质量分数增加,变化为4.48%、8.46%~16.35%和18.13%~32.07%,总体表现为砂黄土―黄土―黏黄土等相态的逐渐过渡;2)粒度三组分、粒度参数散点图等均表现为从北而南的阶段性系统渐变特征;3)各种粒度参数与距长江的远近,均服从对数函数变化关系。这些特征初步揭示研究区的下蜀黄土是风成的,并可能与同样是风成堆积的沙山的形成存在某种联系,属于区域性风沙-风尘堆积体系。  相似文献   
994.
大别山区扶贫开发和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是目前人们所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合理发展产业经济是实现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脱贫的重要途径。结合大别山区贫困县的生态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构建生态产业集中发展区和生态经济综合配套区,以六安市为例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各贫困县的生态产业,且提出生态补偿式扶贫开发中产业具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甘肃省高温等级标准制定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甘肃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特点、河西和河东地区高温天气气候的差异、干热性高温的危害及其影响特点、国内外高温等级标准的制定情况等,阐述了制定甘肃省高温等级标准及其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并综合与高温密切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的立法标准和规范,编制与其相适应的高温等级标准。  相似文献   
996.
吉林春旱期降水潜在影响因子的分离时间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60—2012年的地面常规气象指标、大尺度气候指数和NOAA气候分析产品,利用功率谱周期分析、时间尺度分离分析和交叉检验的逐步回归分析等,把吉林省春旱期(4—5月)降水量分离成不同时间尺度的值,并在年代际尺度和年际尺度下分别找到显著相关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吉林春旱期降水存在着2~4 a的年际变化和10 a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4月降水与前期3月南半球环球状态指数以及俄罗斯东部高纬地区的低空经向风有关,5月降水与同期北半球环球状态指数和前期4月太平洋中高纬环流有关;在年际尺度上,4月降水与前期3月混合ENSO指数和同期当地相对湿度、华东华北沿海地区的低层经向风有关,5月降水与同期北大西洋涛动指数以及局地相对湿度、地面气压有关。利用选出的影响因子对降水进行预报,估计值和真实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4月)和0.81(5月),且选择合适的影响因子比模型结构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997.
利用中国南部沿海风向、地面气温及南海北部风速的变化确定南海北部冷涌的判别标准,构建了一个冷涌发生频率指数,对南海北部冷涌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异常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冷涌频率指数能够更加全面地描述冷涌系统的特征,与全国范围的冷空气爆发关系密切。南海北部冷涌与中高纬、中低纬环流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贝加尔湖以西高压脊偏强,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加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时,有利于大陆上冷空气南下入海,在南海北部形成冷涌。冷涌发生时,经向Hadley环流加强,调整中纬与低纬地区的大气质量,高层向北输送的大气在科氏力作用下导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有利于冷涌的维持和加强。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北部湾北部海区浮游动物数量分布规律及优势种组成,2006—2007年对北部湾进行4个航次的综合性调查。根据浮游动物样品分析结果,研究了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和优势种组成,并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丰度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北部浮游动物丰度年均值(183.5±142.9)ind/m3,丰度的季节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生物量年均值(139.5±116.8)mg/m3,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特征。平面分布上,春、秋两季丰度分布呈远岸高近岸低的趋势,而夏、冬两季则在近岸海域形成高丰度区。生物量的平面分布趋势与丰度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丰度变化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显著,水深、温度及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丰度分布的主要因素。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和间型莹虾Lucifer intermedius在北部湾北部的优势地位显著,优势种演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999.
Integration of 2D and 3D seismic data from the Qiongdongnan Basin along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margin has enabled the seismic stratigraphy, seismic geomorphology and emplacement mechanisms of eight separate, previously undocumented, mass–transport complexes (MTCs) to be characterized. These eight MTCs can be grouped into two types:(1) Localized detached MTCs, which are confined to submarine canyons and cover hundreds of km2, consist of a few tens of km3 remobilized sediments and show long striations at their base. They resulted from small-scale mass-wasting processes induced by regional tectonic events and gravitational instabilities on canyon margins.(2) Regional attached MTCs, which occur within semi-confined or unconfined settings and are distributed roughly perpendicular to the strike of the regional slope. Attached MTCs occupy hundreds to thousands of km2 and are composed of tens to hundreds of km3 of remobilized sediments. They contain headwall escarpments, translated blocks, remnant blocks, pressure ridges, and basal striations and cat-claw grooves. They were created by large-scale mass-wasting processes triggered by high sedimentation rates, slope oversteepening by shelf-edge deltas, and seismicity.Our results show that MTCs may act as both lateral and top seals for underlying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nd could create MTC-related stratigraphic traps that represent potential drilling targets on continental margins, helping to identify MTC-related hydrocarbon traps.  相似文献   
1000.
前人对南海北部新生代陆缘盆地结构、构造样式和期次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于具体体现内动力过程的岩浆活动关注较少,尤其是北部深水区的研究鲜有涉及。本文基于二维地震剖面的解译分析,将南海北部新生代岩浆岩划分为3个集中分布区:琼东南-西沙区、神狐区和东沙区。各区域岩浆岩的产出状态有所差异,其中琼东南-西沙区岩浆岩的平面展布规律性极强,主要受右行右阶的走滑断裂控制;神狐区岩浆岩位于NW向与NE向断裂的交汇处,侵位空间受先存断裂制约;东沙区岩浆岩的产生与东沙运动期间区域伸展过程有直接关系。作为内动力的表征,岩浆作用对于海底地形地貌具有重要的改造作用,与活动断裂、海底滑坡、浅层气等海底地质灾害也具有成因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