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规划公示信息的多层次公众认知需求,利用本体思想解析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构建有向图为框架的信息重构模型;设计模型要素的关系数据结构,实现基于图遍历的信息检索与语义表达算法。以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2006~2020年)为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提出了一种基于MDA的空间信息服务组合建模方法。该方法使用UML设计空间信息服务组合元模型,利用MDA模型转换机制生成空间信息服务链设计器,利用设计器构建空间信息服务组合模型。该建模方法能很好地描述数据流和控制流,通过引入空间信息服务本体库,实现服务资源动态组合建模。  相似文献   
33.
引入了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开发的七步法,并采用OWL DL语言描述本体,利用目前成熟的且流行的本体可视化构建工具Protégé完成地质灾害信息领域本体库的构建。基于行业标准、地质灾害信息处理标准、专家知识等相关标准,建立地质灾害领域本体。用OWL形式化描述基于多层结构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本体应用模型来实现三层地质灾害本体。以具有优势的三峡库区丰富地质灾害资料为依托,以地质灾害多源异构空间信息集成与共享为主线,引入本体理论和GeoSciML,研究建立基于顶级、领域及应用多层本体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语义集成和共享模型,实现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目标是解决横向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以及单体灾害和群体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等问题。  相似文献   
34.
Prominent in many historical accounts of European first contact with Australian nature are stories of encounters between European curiosity and curious Australian biota, such as the platypus and the eucalyptus.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post-settlement relations with the Goulburn River, one of the largest rivers in south-east Australia, likewise attest to the centrality of curiosity in early European engagements with Australian landscape. In mapping several relational ontologies of the Goulburn River, I attend to the socio-material practices in which this river has been performed as different and as normal. My interest is in a specific form of difference, that of antipodean difference: the river as topsy-turvy, backwards, unusual, or inverted in relation to some presumed norm, whether that norm be rooted in memories and experiences of European rivers or imaginings of an original state of nature. This is a story of how an extraordinary river became ordinary, and of how we might understand antipodean difference as curious in deed (i.e. as performed), rather than as curious indeed (i.e. as an innate quality of Australian nature).  相似文献   
35.
数字地名词典中的类型表达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地名词典中恰当地表达和管理地名的类型知识,有助于数字地名词典快速、有效地处理地名相关查询.为此,该文首先从数字地名词典的应用需求出发,分析类型在数字地名词典中的作用,进而设计一个地名类型本体模型.该模型表达了地名类型之间的继承关系以及对空间关系的约束.在本体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查询处理策略并进行了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36.
傅沂  赵子奇 《热带地理》2019,39(5):711-720
在中国制度差异显著与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下,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相结合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系统地梳理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的关系发现,经济地理学与制度在历史上存在先分离后融合的情况,并且目前经济地理学与制度研究结合态势不容乐观,制度研究在本体论、方法论、时间维度、空间尺度、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通过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认为经济地理学的制度理论应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进行建构,并提出了建构的方向:1)以系统论、层级观为指导,注重构建制度的层级结构;2)以反还原论为基础,寻求方法论的突破;3)借助演化的思想与路径依赖理论,强调时间在制度系统中的作用;4)加强对各空间尺度的制度研究;5)注重工具方法的借鉴与创新。  相似文献   
37.
森林灭火决策的参与人员可能来自不同的组织、不同领域,他们有不同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学识和各自的经验、偏好,这往往不利于决策过程中的交流、协同进行。本文把本体引入协同式森林灭火决策中,解决决策成员在协作中对他人所述的内容理解一致问题。分析了现有建立领域本体的主要方法,并借鉴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建立面向森林火灾的领域本体的具体实现方法。以森林灭火决策为应用导向,通过对森林灭火决策的内容分析及与领域专家相互交流,根据领域中概念分类体系和概念的组合结构,从相关领域(林业、气象学、消防工程、地理学)抽象出概念术语集、关系集、函数集、规则集等,建立可共享、理解、重用、互操作的概念模型;利用本体建模工具,建立森林灭火本体库;设计与实现了本体的解析与可视化工具,用户可以交互式的查询术语的概念内涵,利用可视化工具,显示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将为学科或领域间的高效协作打下通信与交流的基础,为林业、消防的信息化研究、林火本体服务提供可借鉴的框架和成果,为林火管理和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一个语义层级次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8.
鲍捷  陆林 《地理科学》2017,37(7):1069-1079
从旅游及地域系统复杂性的角度探讨河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首先从厘清缘起出发,分析其中的3个传统——审美与寄情的传统、人文主义与后工业化的传统,以及朝觐的传统——及其对当今研究的意义。从本体论的角度,按照旅游主体对河流本体的利用形式及程度,构建了从完全亲近、部分亲近、部分疏离、到完全疏离4个维度的连续概念;从河流客体本身所受的人工干预程度,亦构建起从无干预、弱干预、强干预到完全干预4个维度的连续概念,在此基础上将二者叠合,诠释河流旅游内涵。在此概念体系中,提出在后现代/后工业化的语境下,建立基于主观体验和地域系统耦合的研究体系,旨在探寻基于不同体验类型的河流旅游主体参与方式、分析河流旅游地系统发展演化的“过程-结构-机制”、关注游憩娱乐功能主导下河流利用方式转变及其影响、关注游憩活动在流域综合发展中的地位,并结合系统研究与传统区域研究明确方法论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9.
针对跨语言环境下地理本体异构性强、本体实例重叠度低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半自动的地理本体匹配方法。通过概念化方法提取要素的本体属性,并用翻译工具将跨语言的本体属性转化为Word Net的语义集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本体属性的比较和本体概念的匹配。本方法以中国基础地理要素类型本体库和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地形图本体库的水系本体要素为依据进行了匹配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Monitoring soil moisture with satellite sensor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agricultural drought assessment. Currently, large quantities of sensor-derived observation data with different observation metadata models exist, and they require efficient and accurate methods of discovery. In this study, an earth observation (EO) metadata ontology with a spatiotemporal-spectral-enhanced structure is design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ontology is based on the proposed EO metadata model, which is composed of nonfunctional and functional sub-modules and supports the 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 EO profile of observations and measurements. Using EO metadata ontology, an application for soil moisture monitoring in Hubei Province in China is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etadata retrieval with a spatiotemporal-spectral-enhanced method can efficiently achieve fine-grained discovery of qualified EO metadata and obtain soil moisture monitoring information from sensor images. In summary, the spatiotemporal-spectral semantics in the proposed ontology demonstrate the use of EO metadata in the context of a soil moisture monitoring applicatio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EO metadata disco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