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济南泉域岩溶水系统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了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矩阵法建立了济南泉域岩溶水系统管理模型,重点研究并利用模型定量计算了济西、西郊、市区、东郊开采地下水以及补源等对泉水位的影响,进行了2个方案的优化管理,对济南市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实现"保泉供水"向政府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2.
朱磊  刘雅轩 《干旱区地理》2013,36(5):946-954
近几十年来,玛纳斯河流域以耕地面积过度扩张、山区林地与草地退化为代表的一系列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已对区域生态安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构成了威胁。通过利用遥感影像与GIS方法,以沙湾县和农八师垦区为研究区,定量评价了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适宜性,并将其与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作为主要约束条件,建立元胞自动机模型对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了空间优化。结果表明:(1)1976-2012年,研究区耕地面积显著扩张,增加的耕地主要由未利用地、草地和林地转换而来;林地面积净减少幅度达65.90%,转出林地中有58.33%转换为耕地;草地净面积在研究时段内虽略有增加,但仍有6.352×104 hm2的草地转换为耕地,占草地转出总面积的66.03%;(2)耕地、林地和草地适宜性等级处于I级(很适宜)和Ⅱ级(适宜)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9.74%、70.23%和59.82%;(3)优化后,区域内耕地、林地和草地三者的比例由原来的6.04∶0.39∶3.57调整为4.03∶0.99∶4.98。优化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耕地的扩张,提高了林地、草地所占比例,有利于该区域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3.
针对北京城市河道雨洪系统特性,提出优化运行规划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将数学模拟技术、多目标决策和回归分析等多种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运用,推导运行规则。实例研究成果表明,模型和求解方法可行,优调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4.
城市土质地基越来越多,但对土质地基承载力的正确认识还不够,合理地利用土质地基既安全又经济。通过几个建筑工程设计变更实例,强调了原位承载力试验的必要性,论述了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值合理性问题,分析了目前在对土质地基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岩质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的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预应力锚固是改善岩质边坡稳定性的主要手段,尤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通常采用预应力锚索(杆)来加固不稳定的边坡。然而,至今为止,用于确定预应力锚索长度、间距、锚孔直径及单束锚索荷载等参数的设计方法仍然是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所用方法大多过于保守。在分析锚固系统失效模式的基础上,应用优化与决策分析的理论,提出了确定岩锚设计参数的优化方法,并分别对锚固间距、锚固角、锚索荷载及内锚段长度进行了优化分析。实践证明了该方法的经济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6.
基于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海南省琼海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为例,对遗传算法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构建出一套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并运用多目标的Pareto方法成功地对模型进行了解算,为今后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7.
人工压裂是获取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关键环节,压裂后的人工裂隙带结构对开采条件下水热传递过程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结合我国共和盆地干热岩储层地质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着重分析干热岩不同产状人工裂隙带的渗透率与宽度对热储中水热传递过程的影响机理,明确不同人工裂隙结构条件下水热产出能力,进而优化井间距。结果表明:当人工裂隙带渗透率较小时(小于5 D),裂隙带规模越大,开采井温度越高;当渗透率较大时(大于10 D),在水平裂隙带中,随着裂隙带规模的增加,由于注入冷水的快速扩散导致整体低温区域增加,开采井温度反而降低。在水平裂隙带中注入冷水主要为水平向流动,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开采井温度更易受注入冷水的影响而降低;但在垂直裂隙带及倾斜裂隙带中,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垂向自由对流增强,注入冷水更易于向储层底部高温区域流动,经加热后到达开采井,使得开采温度提升。综合比较,同一井间距条件下,低渗水平裂隙带以及高渗垂直裂隙带的产热能力较其他裂隙带更强。  相似文献   
48.
ArcIMS的性能优化及高可用性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rcIMS可以在Web上建立稳定的、高性能的GIS服务,着重阐述了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ArcIMS的技术优势,通过Web传送地图及其数据,如何配置ArcIMS系统以减少因为故障停机的概率,以及如何调整空间数据和地图服务来提高地图服务的性能.最后进行了网络评估和多任务机制分析,为不同的应用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9.
随着计算机件技术与数学科学的不断发展,虽然测量平差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技术实现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市场上推出的测量平差软件或平差大全,大都是在PC-1500机上用QBASIC语言进行平差处理,在使用时常会遇到无法满足现实测绘工作的要求,而且很难对其源程序进行改进。现充分利用矩阵行列式初等变换性质以及C语言中指针动态性优于函数递归调用的特性来实现并优化了测量平差电算程序中的关键技术——矩阵求逆。  相似文献   
50.
石羊河流域生态危机的综合治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生态危机的思路是:①用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均耕地面积阈值和最佳防护效益森林覆盖率理论,确定的耕地面积和配套的防护林体系。②用生物群落类、湿地类及流域经济社会类3大用水阈值组成的生态用水阈值进行水资源配置或调控。调控过程中紧紧抓住人口的环境容量这个关键,用人口环境容量调控和耦合生产及经济规模基础上,通过调控流域内可利用水资源承载力各分量的方式,对水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达到遏制生态危机,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