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70篇
  免费   2952篇
  国内免费   4013篇
测绘学   493篇
大气科学   571篇
地球物理   756篇
地质学   14852篇
海洋学   54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146篇
自然地理   359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457篇
  2021年   531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622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541篇
  2016年   683篇
  2015年   678篇
  2014年   997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968篇
  2011年   928篇
  2010年   880篇
  2009年   878篇
  2008年   711篇
  2007年   921篇
  2006年   839篇
  2005年   728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607篇
  2002年   544篇
  2001年   550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470篇
  1998年   393篇
  1997年   369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Chemical fluxes of Asian rivers into oceans bear different regional variations. Three zones are characteristic of distinct dissolved sediment loads and yields and ionic concentration.Rivers into oceans in Chin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sia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chemical fluxes, among which those draining the Loess Plateau have high ionic concentration, low water discharges and dissolved sediment loads and yields.Climate, vegetation, soil and strata lithology, chemical weathering intensity and tectonic activity dominate chemical fluxes of Asian rivers into oceans, and different factor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chemical fluxes of separate regional rivers. Rising of the Tibet Plateau also exert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rivers originating from it.  相似文献   
72.
S.K. Lee  H. Choi  S. Surendran 《Ocean Engineering》2006,33(17-18):2454-2465
The effects of free-surface waves on the floating structur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offshore industry. Among the six degrees of motions of a surface ship the absence of restoring forces in surge, sway and yaw led to critical situations for moored ships in the recent times. The order of forces in horizontal plane and their exciting frequencies are matters of interest. The resonance with the presence of moored chains led to many accidents in the recent past. The lines in dry conditions may not give good damping and in wet condition they may trigger the system to chaotic motions and jumps. Two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of a container ship model are tested with waves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in two different drafts. The mooring lines are chosen as per scale law and the energy under the response spectrum is determined from the plots. The results give new insights into the movement of a berthed ships subjected to waves. Response of the moored ship to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water depth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gives the order of energy due to first-order and slowly varying movement of a berthed container model in a towing tank.  相似文献   
73.
74.
本文阐述了莱州湾东部滨海砂金的物源、地貌、水动力、第四系、新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等成矿条件以及砂金的富集特点,对该区砂金的成矿远景进行了区划和评价,初步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砂金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75.
山东全新世滨海软土与工程地质灾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全新世滨海软土分布在海湾、泻湖、河口区,厚度1-10m。海湾、泻湖软土为淤泥、淤泥质土,陆源物质供应丰富的浅水区,软土颗粒偏粗,强度相对较高,触变性对建筑物危害性大,陆源物质供应少的深水区,软土颗粒偏细,低强度、高压缩性、沉降变形大和蠕变性是危及建筑物稳定的主要因素。海湾、泻湖软土位于地下水位下,具低透水性,掩埋后短期不易排水固结,软土下为强度较高的冲积物,对一般建筑物,利用强夯、粉喷搅拌桩、  相似文献   
76.
柴达木盆地新构造运动主要特征与成因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表明,在壳幔结构、地球物理背景、沉积物结构、多层关地幔和构造样式等方面,达木盆地与中国东部新生代裂谷类伸展盆地具有可比性,应该归属 展性盆 。盆地伸展和收缩作用相间进行,伸展起因于地幔底辟;而收缩受两人因素影响;(1)盆地伸展作用受相邻造山带反作用诱导的挤压应力;(2)板块碰撞传递的远程板内应力。在此基础邮新的构造期达木盆地演化的“双层模式”,即地幔上隆-地壳伸展;被动挤压+板内应力-地壳收缩  相似文献   
77.
我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30~1979年NCDC海洋船舶观测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邻海恶劣天气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海区恶劣天气的分布在冬季和夏季是不同的;在东北和西南季风期间,台湾东北和西南海区也有差异。影响恶劣天气条件的分布因子非常复杂,主要是季风和极锋、天气系统、冷暖洋流及地形等因子。  相似文献   
78.
顾燕  张鹰 《海洋技术学报》2004,23(2):103-106
海岸带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带,海岸带专题地图能够详细表示出海岸带的特性。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岸图的需求日益增加。从地图的数学要素出发,提出目前海岸图绘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地图学、海洋学、遥感地学的角度,对地图投影的选择、坐标系转换、比例尺对海岸图编绘的影响及控制点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9.
分析讨论了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在产生季风逆风流的必要条件和间接逆风流诊断判据中的作用;应用季风逆风流必要条件和间接逆风流诊断判据,解释冬季风和夏季风逆风流是如何产生的。结果表明:季风风应力是产生季风逆风流的主导因素;冬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三者联合作用导致表层海水在大陆坡上产生辐合生成高水位带和高动力高度带,在大陆被北侧产生NE向的冬季逆风流,南侧产生SW向顺风流;夏季风风应力、大陆坡地形及底摩擦三者联合作用导致表层海水在大陆坡上产生辐散生成低水位带和低动力高度带,在大陆被北侧产生SW向的夏季逆风流,南侧产生NE向的顺风流;冬季风盛行期间,风致经巴士海峡流入南海的黑潮水,将加速冬季逆风流的形成,加大冬季逆风流的强度;夏季风盛行期间,风应力的作用使巴上海峡以东的黑潮水不能进入南海,即使别的原因令巴上海峡以东的黑潮水流入南海,但高温、高盐的黑潮水对夏季逆风流具有阻扼作用。  相似文献   
80.
对海洋来源的Vibro sp.QY102的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液体培养基成分为(w/v):0.5%褐藻酸钠;0.4%蛋白胨;0.3%KH2PO4;0.7%K2HPO4.3H2O;2%NaCl;0.01%MgSO4.7H2O,pH=6.0。按3%的接种量接入培养基,30℃150 r/min振荡培养120 h,产酶达到10.2 U/mL,为优化前的4.5倍。Mg2 是该菌株产酶所必需的,这在其他褐藻胶裂解酶生产菌株中未见报道。该菌株产酶发酵条件的研究,为褐藻胶裂解酶的大规模制备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