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深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综合探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彬长矿区受顶板巨厚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威胁严重,覆岩破坏高度是矿井水害防治最关键的参数之一。以往探查多采用地面钻孔或井下钻孔压水试验方法测试,确定的裂高采厚比在12~13倍,与矿井实际揭露资料不符。本次以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为试验矿井,采用地面钻孔漏失量观测、施工中孔内水位观测、钻孔窥视、地面水位长观、数值模拟等综合探查技术,并结合工作面涌水量分析,对工作面覆岩破坏高度进行综合探查和研究,获得了准确的探查结果和良好效果,裂高采厚比最大可达26.98倍。覆岩破坏高度综合探查技术可为相似条件下的探查方案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2.
通过某大面积试坑浸水试验项目,对西安塬区Q2黄土的自重湿陷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Q2黄土场地湿陷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对类似场地湿陷类型的正确判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3.
河床深厚覆盖层勘探取样与试验研究是我国西部水电工程勘察中最常见技术难题之一。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河床覆盖层厚度较大、成因多样、组成混杂、结构不均,高围堰与深基坑稳定问题突出。为此,作者所在单位开展了专题研究工作,在勘探取样技术与原位测试方法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为获得原状样而专门研制了单管与双管内筒式锤击取样器,为弥补钻探取样之不足而将可视化技术(如钻孔数字彩电、孔间电磁波CT)与常规物探方法(如地震法勘探、钻孔声波测试)相结合创新性开展原位测试,全面查明了河床覆盖层的组成及结构,开辟了河床深厚覆盖层地质勘察研究的新途径,不仅为河床深厚覆盖层工程特性室内试验研究提供了前提,而且为高围堰与深基坑稳定问题地质分析、工程评价及设计处理提供了充分可靠的地质依据,可为类似工程地质勘察研究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4.
The settlement of a structure founded on clay comprises of immediate and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s. In the case of clays,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is more than immediate settlement. The parameters influencing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of a normally loaded clay layer are degree of saturation (S%), void ratio (e) of soil prior to excavation, amount of overburdeno) removed, amount of rebound and intensity of loading (σ) upon building superstructur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ffect of the above parameters on compres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 clay. The different steps undertaken for footing construction were simulated in the laboratory. Remoulded clay samples were prepared from oven-dry fraction passing 425 μm sieve. The density of the samples was kept constant at 13 kN/m3. Degree of saturation was varied at 25%, 50%, 75% and 100%. The surcharge on the samples (overburden in the case of field clay layer) was varied as 25 kPa, 50 kPa and 100 kPa. Compres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nitial compression under the applied surcharge (overburden), rebound upon removal of surcharge and recompression were studied through one-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 tests. The rate and amount of initial compression, rebound, e-σ and e-log σ curves, compression index (Cc), coefficient of compressibility (av) and coefficient of volume compressibility (mv) were studied.  相似文献   
195.
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正在转向大面积覆盖区为主的平原、盆地、草原、荒漠等地区,向深部三维调查拓展.第四纪松散沉积层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的核心是揭示晚新生代地表过程、圈层相互关系,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然而,覆盖区进行地质填图一个很大的难处是第四纪松散沉积层的侧向延伸往往很不稳定,要特别重视重要构造-沉积-古气候和古环境事件,如重要的不整合面、侵蚀面、火山岩层、湖相沉积,重要的海侵层、古气候沉积(如黄土、红土、黑土),古文化层等.它们可以作为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侧向对比的重要标志,并且往往具有等时性.东亚大陆构造演化及现代地貌特征主要受两大地球动力系统所控制,西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高原快速隆升并向北东方向扩展,东部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消减并在东亚大陆东缘形成复杂的沟-弧-盆系统.两大构造系统作用奠定了晚新生代以来中国地质演化背景,导致地球深部过程和地表环境发生重大变革.总体表现为青藏高原隆升、东部岩石圈伸展减薄,最终塑造了现今的宏观地貌形态和水系格局.本文针对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层的这些特点,对中国晚新生代以来重要构造-沉积-古气候事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晚新生代这些重要事件的地质记录,特别是重要的沉积层、侵蚀面、不整合面、海侵层等,以便在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时对第四纪松散沉积层进行区域性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