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442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51.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技术要求,从理论上分析盾构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主要来源及各阶段平面控制测量误差限值的合理分配,并针对盾构法施工地铁隧道的特点,探讨长大盾构区间地面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原则及限值的优化配赋。  相似文献   
152.
魏占营 《测绘科学》2012,37(5):78-80
利用剖面图进行地质体建模因其复杂度很高,常常是利用CAD或类似的地质建模软件进行交互式的建模,因此非常耗时。本文以大坝地质平切图(剖面图的一种)为数据源,开发了一种"多段连接"的方法可以自动构建地质体的三维表面模型,以及一种"三次搜索法"用于模型剖切分析,并在实际项目中验证了本文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3.
大宝山复杂钼矿地层钻孔堵漏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平贺 《地质与勘探》2010,46(1):132-136
钻孔漏失是钻进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大宝山钼矿区地层条件复杂,多以软硬夹层和岩石裂隙为主,地下水丰富,局部漏失比较明显。为了解决该区域地层钻孔的漏失问题,笔者在分析地层及现场工艺条件后,提出并设计了脲醛树脂水泥球堵漏方案。经室内评价性实验,确定了以水泥、脲醛树脂、酒石酸等为主要原料的现场堵漏配方,该方案初凝和终凝时间比较短,操作过程比较简单,水泥球在酸性条件下能够保持自身的稳定,减少浸泡条件下堵漏材料的分解,配比材料经济。通过现场漏失钻孔段的实际堵漏验证,该方案可以有效解决大量漏失的问题,减少了辅助作业的时间,降低了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54.
在充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研,以内蒙古中西部渣尔泰山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渣尔泰山群地层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该地层地球化学特征,最后就该地层含矿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属裂谷系中的碎屑岩、炭质页岩、粉砂岩和碳酸盐岩建造,自下而上分为书记沟组、增隆昌组、阿古鲁沟组和刘鸿湾组,主要含矿层为阿古鲁沟组;渣尔泰山群沉积环境呈现由陆相→正常海相→半封闭海相或次深海相→滨海相的正常海进海退序列变化特征;渣尔泰山群地层在纵向上自下而上表现为亲碎屑元素组合→亲碳酸盐元素组合→亲铁、亲硫元素组合→亲碳酸盐、亲碎屑岩的混合组合;岩石组分与成矿元素有显著相关性,泥质、钙镁质岩富含铅、锌及硫铁,高硅质岩石富含铜,有机碳含量往往与矿层的规模、质量成正消长关系;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和沉积环境致使元素分布不均匀,体现在含矿性在东西走向的规律性变化,即东部甲生盘—山片沟矿床贫铜富锌,少伴生元素,而西部狼山地区铜、铅、锌共生,贫铅锌富铜,伴生元素较多。  相似文献   
155.
黔北西部及邻区晚三叠世末期-中侏罗世,为印支运动导致的海相沉积历史结束后开始的一段陆相沉积时期。其沉积特点是湖泊沉积占主导,河流沉积次之。在纵向上表现为河流沉积出现在该时期地层序列的下部二桥组和上部下沙溪庙组和上沙溪庙组中;湖泊沉积则贯穿整个研究时期的地层中,特别是地层序列中部自流井组中发育良好。河流沉积具二元结构,下部为边滩沉积,上部为堤岸沉积。湖泊沉积分为滨湖、浅湖和深湖三个亚相沉积,在地层序列上显示出两个由浅至深的旋回变化特点。研究时期的地层具有旋回性特点,以不整合面及相应的整合面作为层序界面,可分为5个沉积层序,每个层序由水进体系域和水退体系域组成,粗略地反映了湖平面的5次进退变化。  相似文献   
156.
面波勘探及其在沙漠地区表层地质结构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反射波地震勘探中面波常被视为干扰波而加以去除 ,但它却包含了丰富的有用地质信息 ;面波勘探在地形及地质条件复杂的沙漠地区浅层地质结构调查中独具优势。介绍了在新疆准噶尔沙漠地区应用面波勘探进行地层地质结构调查的技术方法及其成功实例。由于合理地选取了采集、处理参数 ,面波勘探深度超过 2 50 m,取得了满意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57.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攀枝花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有关地层、沉积相、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等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和对一些岩石地层单位的时代归属和界线位置的修定结果。  相似文献   
158.
张进  曲军峰  王勤  程弘毅 《地质学报》2022,96(5):1524-1543
丁文江先生是我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地质学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地质学的诸多领域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组建了我国最早的地质调查和科研机构,立德树人,培养了第一代地质学家,主导了前中央研究院的重大机构改革,为地质甚至科学事业在中国的落地生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他也积极参与到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活动中,践行自己报效国家的理念。他是在我国开展系统性区域地质调查的第一人,开启了中国人系统地质填图的先河,先后填制了诸多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为后世我国构造地质界奠定了研究传统。他填图的区域从克拉通到造山带,从弱变形区到强变形带,填制的地质图也从简单到复杂,从关注地层到构造内容的逐步增加,不仅体现了一个地质学家野外填图经验和技术的逐步成熟,也体现了我国构造地质学逐渐从地层学中独立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国际上构造地质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从地层学中分离出来的阶段一致。因此丁文江先生不仅仅是我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之一,更是我国构造地质学的开山宗师。丁文江先生始终怀揣科学救国的信念,将自己的一生融入到科学救国、传播科学思想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科研活动与当时的国家建设联系,积极参与多项铁路选址、矿产调查与开发以及生态环境变迁等工作,这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为中国地质学乃至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159.
Summary A three-stream infra-red radiation scheme for use particularly in boundary layer models is described. Local uniformity of the atmosphere (i.e.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cooling to space approximation in clear air) is assumed, and the radiation equation is solved by simple collocation rather than by the full discrete ordinate method. In clear air the scheme corresponds to the usual approximation, which incorporates the Elsasser factor in the transmission function to account for diffuse radiation. The band models of Goody for water vapour and Elsasser for carbon dioxide are used for the band averaging of the transmission functions. Consistent with this, the band averaging of the radiation flux in cloud is undertaken by replacing the rapidly varying absorpt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gases by the actual band-averaged values of those coefficients. The band averaging is precise in the limits of strong and weak gaseous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160.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走过了十多年的探索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技术引进阶段、勘探评价阶段、开发试验及探索研究阶段。目前,制约煤层气商业开发的瓶颈技术问题在于寻找煤层气富集高渗区、提高煤层气产能的开发工艺技术。本文将着重介绍我国在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煤层气资源评价和区块优选评价技术、钻井技术、完井工艺技术、压裂工艺技术、注CO2增产技术、煤层气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煤层气井抽放技术、煤层气生产和评价技术等等。同时,提出了今后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