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4篇
  免费   796篇
  国内免费   779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333篇
地质学   3221篇
海洋学   236篇
天文学   2310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31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452篇
  2006年   433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70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晋东南山西组主煤层热演化生烃史及热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勇  王纯信 《地质科学》1999,34(1):90-98
以晋城矿区山西组主煤层为代表,利用时间-温度指示法、有机质变质程度法、挥发分产率法对该煤层煤化作用历史进行了定量分析,指出其埋藏历史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1)P1-T3的快速沉降阶段,平均沉降速度达94m/Ma;(2)J1的逐渐抬升阶段,抬升幅度大于750m;(3)J2的缓慢沉降阶段,平均沉降速率为10m/Ma;(4)J3-现代的再次回返阶段。主煤层热演化主要发生在埋藏历史的第1阶段和第4阶段的J3-K时期,前者为深成变质作用,主要生成湿气且难于保存;后者为异常高热古地温场所致,促使主煤层出现二次生烃作用,为裂解气阶段,主要生成干气,易于保存。最后指出晚中生代异常高温古地温场是由于上地幔顶界面隆起、地壳变薄、岩浆作用加剧、热流值增高所致。而上地幔顶界面的隆起则与幔柱构造中的热幔柱上涌辐射有关。  相似文献   
982.
983.
论龙门山中段前缘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各种油气成藏必要条件的配置关系出发,把龙门山中段划分成半裸露带、单斜带和隐蔽带三种勘探领域。提出了“适时隆起”的概念,阐述了蓬莱镇组(J3p)气藏、白垩系气藏主要受燕山晚幕和喜马拉雅期运动的控制,表现为天马山组(K1t)或灌口组(K3g)为厚度减薄带。这些认识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在龙门山前缘寻找富集油气藏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984.
The Qianjiadian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in Songliao Basin has become an ultra-large uranium deposit since its exploration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The geological an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rea have been studied widely since its discovery,but the detailed petrological features of its ore-bearing construction and favorabl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still require much detailed research. The mineralization of urnium deposit includes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resulting in the accumulation of uranium element. The source rock with high uranium concentration and much easier for the leaching of uranium is the basis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The later oxidation-reduction,mineral alteration are the key for the uranium deposits. In this paper,the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lithology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micro experimental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host rocks are primarily composed of medium-fine grained feldspar lithic sandstone,fine grained feldspar lithic sandstone,boulder-clay-bearing sandstone and glutenin. The amount of quartz and feldspar are close to the rock debris. The debri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rhyolite,rhyolitic tuff,and some trochyte,ayenite-aplite,granite,granite porphyry,andesite,silicalite and mudstone etc. the epigenetic alteration includes the carbonatization and kaolinization is general and intense at the local region,followed by the secondary epigenetic alteration includes pyritization,ferrugination and little baratization. Deep oil and gas infiltrate into the oil-bearing strata causing the oil stains,spots and spillage. The symbiosis of pyrite berry globule and micritic pyrite are common. The uranium element exists in the uranium-bearing minerals(e.g.,asphalt and coffinite)as well as the adsorbed state. The multi-genesis and multi-stages of the metallogenic model is established,i.e.,sedimentary preconcentration stage-interlayer infiltration stage-the oil and gas transformation stage-the oil and gas reduction stage.  相似文献   
985.
建立各种地质模型是对内生金属矿床进行深部成矿预测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法.分别论述了构造控矿模型、矿化有序分布模型、工业矿体产状模型、矿床(体)空间展布模型及成矿作用动力学模型的主要内容和一般规律,并讨论了其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86.
通过对1992 ~1994 年179 个降水过程的p H 值分析发现,这3 年期间兰州市区共出现了21次酸雨,且酸雨出现次数占降水总次数的11 .7 % ;兰州市区酸雨主要发生在夏半年;兰州酸雨的形成与市区空气中高 S O2 和 N O X 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7.
勉略宁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类型及其成矿特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地质演化为基础,从沉积-构造-岩浆-变质-成矿作用角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提出煎茶岭—七里店和黑木林—峡口驿两大构造岩浆带对勉略宁地区矿床起主控作用, 认为各类型矿床成矿作用与先存基底岩石有成生关系, 将矿床形成时代统一在秦岭陆-陆碰撞时限范围, 对该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及矿床理论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8.
中国东北全新世干湿状况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国玉 《地质论评》1999,45(3):255-264
通过综合分析植物花粉,沙土埋藏土壤,泥炭形成与发展,沙丘活动历史,黄土状土堆积和黑土发育等多种资料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的湿润程度或土壤水分含量在5ka BP以前的早中全新世较低,中晚全新世不能增加,早中全新世最干燥时段出现的^14C年代9-8ka BP,中晚全新世湿润时期可能是最近的2ka,近现代气候比过去10ka平均状况湿润。  相似文献   
989.
华北地台前寒武花岗岩类、陆壳演化与克拉通形成   总被引:30,自引:12,他引:18  
《岩石学报》1999,15(2):1
通过华北前寒武纪花岗岩类的研究,提出英云闪长岩和奥长花岗岩(T1T2)代表不成熟陆壳组成,T1T2G1G2代表半成熟陆壳组成,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G1G2)代表成熟陆壳组成。讨论了大陆根的形成与性质。识别出华北地台内10个太古陆核。讨论了中太古代初始陆核、新太古代陆核;新太古代末两个微大陆尺度的陆核的形成;早元古代两个成熟陆核的构造拼合并形成华北克拉通  相似文献   
990.
江西南部鸡笼嶂组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分析了江西南部鸡笼嶂组划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龙南盆地和石马剖面的“鸡笼嶂组”属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余田群上部菖蒲组的一部分;菖蒲盆地的“鸡笼嶂组”属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版石群优胜组。鉴于安远、河岭、蔡坊、岩背等盆地的鸡笼嶂组属晚侏罗世,为火山喷发期的产物,而且整合于鸡笼嶂组之下的上丁组为火山初始期的产物,建议将赣南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形成的上丁组和鸡笼嶂组统称为莲花寨群。指出安远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