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地质学   251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作为新识别的稀有金属成矿区带,已发现以Be-Nb-Ta(Sn-W)组合为主矿化且已形成大型矿床,如错那洞,但仅在为数不多的几处伟晶岩见到锂辉石,尚未发现工业锂矿床.因此,有必要剖析该区伟晶岩成矿(尤其Be同Li的对比)特点、条件及可能潜力,并与国内其他稀有金属矿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动喜马拉雅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床尤其是锂矿的发现.该区伟晶岩母体淡色花岗岩与华南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类似,显示高的分异程度但较窄的演化区间,并且熔体具有高的Li浓度.在印亚大陆碰撞带复杂的构造-变质-深熔作用下产生了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尤其新喜马拉雅期巨量的岩浆可为伟晶岩的形成、远距离迁移分异及成矿提供有利的热和物质基础.基于含Li伟晶岩形成于"远"母体、"高"海拔的特点,提出区域构造层位的上部或更高海拔地区以及淡色花岗岩岩体外侧远端的围岩内将可能是含锂伟晶岩的就位空间与找矿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82.
铌钽铁矿族矿物(CGM)是重要铌、钽矿石矿物,记录了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扎乌龙位于四川省西部石渠县,为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文章以扎乌龙14号伟晶岩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铌钽铁矿族矿物研究工作.14号伟晶岩脉分带良好,从边部到中心可划分为云母石英电气石带(Ⅰ带)、斜长石带(Ⅱ带)、钠长石锂辉石带(Ⅲ带)和石英锂辉石带(Ⅳ带),均发育有铌钽铁矿族矿物.根据矿物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推断14号伟晶岩脉存在2个阶段铌钽矿化:早阶段在各带内均形成铌铁矿-铌锰矿(CGM-1),内部呈现均一结构或振荡环带,指示以铌结晶为主的岩浆阶段;晚阶段在Ⅲ带和Ⅳ带内形成钽铁矿和少量富钽的铌铁矿-铌锰矿(CGM-2),围绕早阶段铌铁矿-铌锰矿再生长或穿切、交代早阶段铌钽矿物,指示以钽结晶为主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铌钽铁矿族矿物呈现出2种演化趋势,分别为早阶段铌铁矿-铌锰矿的Mn/(Mn+Fe)比值随着Ta/(Ta+Nb)比值升高而增加,晚阶段富钽矿物Mn/(Mn+Fe)比值随着Ta/(Ta+Nb)比值升高而不变,指示扎乌龙14号伟晶岩脉总体为中等程度分异,早期岩浆阶段各带内连续、晚期岩浆-热液阶段发生跳跃的不连续演化过程,并指示早阶段演化受岩浆结晶分异的控制、晚阶段演化主要受结晶分异、富Li流体环境和其他含Fe-Mn矿物共同控制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83.
张良 《地质与勘探》2021,57(2):370-379
北秦岭丹凤地区含铀伟晶岩脉沿北西西向含榴二长花岗岩体和片麻状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展布。本文以该区含铀黑云母伟晶岩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其与含榴二长花岗岩及片麻状花岗岩之间的成因关系。结果显示,含铀伟晶岩脉与含榴二长花岗岩具有一致的副矿物和岩石地球化学(高K、低Na)特征,而与片麻状花岗岩(高Na、低K)相差较大;相对富集元素Rb、Th、Sm,亏损Ti、P、K、Ba,负Eu异常(δEu=0.03~0.12),与含榴二长花岗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一致,元素表现出随着不相容性增强(Sm→La→Th→Rb),逐渐向伟晶岩富集的特征;含铀伟晶岩脉Rb/Ti和Zr/Hf比值(Rb/Ti=0.09~0.62、Zr/Hf=21.82~28.89)与含榴二长花岗岩(Rb/Ti=0.27~0.62、Zr/Hf=18.56~28.54)基本一致,与片麻状花岗岩(Rb/Ti=0.01~0.03、Zr/Hf=27.06~42.58)差别较大。因此,认为含铀伟晶岩脉由含榴二长花岗岩的残余岩浆结晶而成,含榴二长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黑云母伟晶岩密集区是伟晶岩型铀矿找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4.
张杰 《地质与勘探》2021,57(3):497-506
为进一步研究东秦岭地区稀有金属矿产特征,指导河南省卢氏县蔡家锂矿的勘查工作,本文通过对蔡家锂矿野外地质调查、岩心及薄片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区域花岗伟晶岩成矿作用规律,对蔡家锂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花岗伟晶岩型;矿石类型为微斜长石-钠长石型、锂辉石-钠长石型、锂云母-钠长石型;矿石矿物以锂辉石、锂云母为主,其次为磷锂铝石、铌锰矿、钽锰矿、铌钽铁矿、绿柱石等。在此基础上,对该区花岗伟晶岩矿脉的母岩和花岗伟晶岩密集区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表明研究区花岗伟晶岩母岩为桃坪花岗岩体,具有高级分异特征,主要赋存在背斜带次级构造内。  相似文献   
185.
刘晨  王汝成  吴福元  谢磊  刘小驰 《岩石学报》2021,37(11):3287-3294
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具有较好的稀有金属成矿前景。珠穆朗玛峰位于该淡色花岗岩带的中部,其中大量的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出露,并成为珠穆朗玛重要的岩石组成部分。近期,我们在珠峰前进沟地区发现并采集了锂成矿伟晶岩,在手标本上可以清晰看到浅褐红色的铁锂云母。进一步的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矿物学研究表明,前进沟锂成矿伟晶岩为锂电气石-锂云母型伟晶岩,具有稀有金属元素(Be-Nb-Li)含量高、Rb/Sr比值高、Zr/Hf和Nb/Ta比值低等特征。所有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都表明该伟晶岩经历了高度的岩浆分异作用。矿物成分上看,云母由铁锂云母演变为锂云母,电气石由黑电气石演变为锂电气石,Fe、Mg含量降低,Li含量升高,这一特征直接指示着演化过程中岩浆成分的变化。这次发现,是首次在该地区发现锂成矿作用,也是我国喜马拉雅首次报道锂电气石-锂云母型伟晶岩的存在。结合珠穆朗玛峰周围(普士拉、热曲)近期发现的锂辉石-透锂长石型伟晶岩,珠穆朗玛地区很可能成为我国重要的一个锂(Li)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6.
新疆若羌县阿尔金中段吐格曼地区是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的有利地区,目前已发现吐格曼铍锂矿、吐格曼北锂铍矿和瓦石峡南锂铍矿,其中发育于吐格曼层状花岗岩中心的吐格曼铍锂矿和北部接触带的吐格曼北锂铍矿已达中型规模。本文总结了吐格曼地区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的类型,报导了吐格曼铍锂矿和吐格曼北锂铍矿伟晶岩的特征与形成时代。并基于ASTER遥感岩体与伟晶岩光谱信息提取成果揭示花岗岩与花岗伟晶岩的分布,指出托巴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段花岗伟晶岩区以及阿亚格黑云斜长花岗岩南接触带花岗伟晶岩群是稀有金属找矿靶区,指出吐格曼铍锂矿花岗伟晶岩形成于中奥陶世晚期(460Ma)南阿尔金洋闭合后阿中地块与柴达木地块碰撞过程的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187.
浙江临安石室寺伟晶岩位于河桥岩体西北面,属于典型的Nb-Y-F (NYF) 型伟晶岩,富含大量稀有稀土矿物。本文在野外考察和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观察与矿物化学成分分析,系统鉴定了石室寺NYF 型伟晶岩中的稀有稀土矿物,揭示了稀有稀土元素的富集、迁移、结晶与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 石室寺伟晶岩中的稀有稀土矿物有铌钽矿物(铌铁矿、铌锰矿、重钽铁矿、细晶石等)、钇矿物(褐钇铌矿、黑稀金矿)、钨矿物(黑钨矿、 白钨矿、铌钨矿物)、铈矿物(独居石、氟铈矿、氟碳铈矿) 和钍矿物等。(2) 铌钨系列矿物的WO3含量在8.30~70.51 wt%之间呈规律变化,可能为铌铁矿与黑钨矿之间形成的一系列多体矿物。(3) 铌铁矿LA-ICP-MS U-Pb 定年结果显示,石室寺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133±2 Ma,与河桥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4) 石室寺NYF 型伟晶岩中稀有稀土元素的成矿过程与其岩浆的结晶演化密切相关:岩浆阶段,锆石、钍石与独居石等矿物最早晶出;岩浆—热液阶段,黑稀金矿、铌铁矿、褐钇铌矿、氟铈矿等稀有稀土矿物逐渐结晶;热液阶段,黑钨矿、铌钨矿物相继形成,同时早期的独居石、氟铈矿受晚期热液交代形成次生铈矿物。  相似文献   
188.
南秦岭陕西省两河地区出露的中粗粒花岗伟晶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72.5Ma±1.7Ma,其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花岗伟晶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石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中Rb、Ba、U、Ta含量相对富集,Th、Nb、Sr、Zr、Hf相对贫化;稀土元素具有Eu正异常(δEu=1.60~2.53),总体表现出典型的M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花岗伟晶岩w(Na_2O+K_2O)/w(Al_2O_3)、w(TFeO)/w(MgO)值高,属A型花岗岩;通过R2—R1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均落在造山后期、造山期后A型花岗岩区中。综合分析该期花岗伟晶岩为造山后期过铝质-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89.
通过分析四川容须卡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中酸性侵入岩和伟晶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成矿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该矿床中酸性侵入岩为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属于Ⅰ型花岗岩系列,伟晶岩属钙碱性强过铝质岩石,二者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与松潘—甘孜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其物质来源可能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同时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伟晶岩与中酸性侵入岩可能为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区域性推覆造山运动形成的褶皱、断层及穹隆,为含矿热液的充填和成矿元素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富含挥发分及稀有金属的熔体侵位于围岩,渗透率较小的泥质岩限制了热量的扩散及成矿有利物质的流失,熔体缓慢固结,形成含矿伟晶岩。  相似文献   
190.
     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 Spruce Pine 地区白岗岩 / 伟晶岩和新疆阿尔泰白云母花岗岩 / 伟晶岩进行了对比研究。这两个地区的伟晶岩可能是过铝质花岗岩浆通过熔体 - 蒸汽分异作用的产物。美国产高纯石英的伟晶岩发育在片岩、片麻岩的背景之上,主要造岩矿物中富含斜长石,Na 大于 K,大离子亲石元素 Sr 和 Ba 含量高,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低,Eu 正异常,石英中杂质元素含量低。这些特征可作为高纯石英伟晶岩的判别标志。我国阿尔泰地区的伟晶岩脉十分发育,所研究的样品中,有些样品已经具有这些特点,阿尔泰伟晶岩区具有产高纯石英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