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03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极地冰盖深部“暖冰”层钻进时,由于冰层的温度较高,接近甚至达到冰的压力熔点,回转钻进时产生的切削热量极易使冰屑融化,导致机械钻速慢、取心率低、卡钻事故频发。钻压、转速、切削具结构等参数均对切削热量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对切削热量进行测试,从而为设计切削具结构、优化钻进参数组合提供理论依据。以XY-1型岩心钻机钻进系统为平台,利用无线信号传输原理设计了冰层回转钻进切削热量测试实验台。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能够准确测量钻压、扭矩、切削温度等参数,可用来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2.
吉林中部平原区地下水温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分析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以及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对于3组含水层,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1年的近20年间,地下水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于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地下水温度呈上升变化的本质原因是全球气候逐年变暖,而地下水活动和大气降水的增强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孔隙承压水温度的上升作用更加明显;对于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其温度呈上升变化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普遍超采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43.
潘健  刘利艳  王兴斌  顾太华 《岩土力学》2006,27(Z2):195-199
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中的线性扩展D-P模型对带桩筏基下的地基土进行弹塑性模拟,建立了带桩筏基系统的ABAQUS程序三维有限元模型。经比较各种桩、筏基础的内力与沉降关系计算结果,得到了带桩筏基的一些工作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改进了传统的复合桩基设计方法,讨论了“三阶段”设计理念的可行性,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复合桩基设计方法和“三阶段”设计方法较常规设计方法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44.
GIS的社会化及公众GI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IS(地理信息系统 )的发展继专业化和行业化阶段之后 ,正处于社会化发展阶段。在该阶段 ,GIS的主要作用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文章在分析了GIS的这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众GIS”的概念 ,即 :直接面向公众 ,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和辅助公众进行行为决策的地理信息系统。与传统GIS相比 ,公众GIS更具有信息服务业的特点。公众GIS的建设应该突出信息的全面性、现势性和准确性、系统的友好性以及数据的易维护性等原则。公众GIS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网络、数据库、多媒体以及系统的友好性设计等技术。公众GIS在建设全国城市公众信息服务网、全国交通旅游信息网以及汽车导航信息系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公众GIS的实例———“今日武汉”公众查询系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5.
Mountainous headwater streams represent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the global stream network. These small streams may flow episodically, seasonally, or perennially, providing diverse values and services. Given their broad importance and growing pressures on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resources, we must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rivers of flow permanence to facilitate informed land and water management decisions. We used field observations from >10 cross-sections in each of 101 non-fish bearing, headwater streams across four geomorphic provinces in Northern California to quantify flow permanence and network connectivity during the summer low flow period in 2018. At each stream cross-section, we note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treamflow and used this information to classify streams as perennial (continuous streamflow in all cross-sections) or non-perennial and connected (surface water in the most downstream cross-section) or disconnected. At each cross-section, we also quantified channel size (width and depth) and grain size. We coupled field observations with geospatial data of catchment physiography, hydrology, and climate in random forest models to investigate controls of flow permanence and network connectivity. Potential drivers of flow permanence or network connectivity included in our models were channel geometry, grain size, slope, aspect, elevation, annual and seasonal precipitation, air temperature, and 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We found more perennial streams in the Klamath Mountains and Sierra Nevada than in the Cascades and N. Coast regions. Streams in the Klamath were the most connected followed by streams in the N. Coast, Sierra Nevada, and Cascade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for predicting flow permanence were channel grain size, winter 2018 precipitation, and drainage area. Comparatively,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s for predicting network connectivity were winter and spring 2018 precipitation, grain size, and bankfull depth. Our study illustrated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cesses that drive flow permanence and highlighted the uncertainty in projecting the precense of water in streams across diverse regions.  相似文献   
46.
全球超大型斑岩铜矿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引起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剧烈碰撞、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与美洲大陆向西漂移,产生了"加厚旋涌"效应,即下地壳的加厚并深插上地幔软流圈,改变了软流圈运动方式而上涌,伴随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成矿物质上涌,完成了大规模成矿作用,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和太平洋东部边缘产出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系列.初步提出太平洋东部边缘成矿作用明显超过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原因.  相似文献   
47.
通过比较分析"十二五"时期新疆自治区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供地结构、供地面积、地均GDP以及土地税费等数据变化,总结归纳出土地开发利用现状呈现的基本特征和问题。最后,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要求,提出"十三五"时期新疆自治区土地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
泥石流是北京地区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作为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县,房山区近现代泥石流一直比较活跃,灾情严重。为了查清房山区"7·21"特大暴雨后典型泥石流灾害发育和运动特征,本文选取了车厂村北沟作为样本,通过采用现场调查、槽探、岩土测试等方法,对主沟整体流域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查清了形成区的物源类型和可移动物源储量,掌握了全流域的沟道形态特征;通过对堆积区堆积形态和堆积物调查分析,论述了主沟水动力特征和冲淤特征;根据相关规范,计算得出了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机理,进行了危险性评价,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9.
200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分析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邹嘉龄  刘卫东 《地理科学》2016,36(11):1629-1636
采用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的基本特征以及贸易网络组团的结构变化,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及其演化情况,并在最后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子贸易网络进行了核心边缘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密度增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度在逐渐提高,在2013年已经成为最核心的国家,且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构成的子贸易网络中,中国也成为了最核心的国家。  相似文献   
50.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逐渐得到普及与应用。混合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是良好的适合高等教育的创造性学习模式。但是在目前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对知识的加工、梳理、整合能力不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自主学习能力稍显薄弱,因此亟需更多引导。文章综合分析了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缺点,建议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图谱概念,作为新的教学元素以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由此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增强型混合式学习模式。该模式在2020年南京大学《古无脊椎动物学》课程中进行了实践,进一步证明其在改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