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6篇
  免费   2411篇
  国内免费   4205篇
测绘学   185篇
大气科学   408篇
地球物理   2173篇
地质学   12229篇
海洋学   670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628篇
自然地理   86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464篇
  2020年   428篇
  2019年   572篇
  2018年   469篇
  2017年   446篇
  2016年   580篇
  2015年   553篇
  2014年   737篇
  2013年   717篇
  2012年   803篇
  2011年   830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724篇
  2007年   823篇
  2006年   842篇
  2005年   657篇
  2004年   627篇
  2003年   577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425篇
  1999年   399篇
  1998年   421篇
  1997年   387篇
  1996年   332篇
  1995年   266篇
  1994年   216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91.
The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deep-buried reservoirs of the Lower Paleozoic carbonate rocks in the Tarim basin is a difficult task involving many factors. Firstly, the object of study is carbonate rocks, which have undergone a long term of modification. Secondly, the rocks are deeply buried with depths of 3800-7000 m in the Tarim basin. The primary reservoir properties formed in the deposition have been strongly modified during the deep burial process. Concurrently, the different burial depths in different areas result in diversities of burial temperature, pressure, underground water, hydrochemistry and various physicochemical changes, which further lead to differences in the diagenetic type, diagenetic property, diagenetic degree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reservoir properties. The Lower Paleozoic Cambrian and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Tarim basin can be grouped into four types, i.e., paleo-weathered-crust reservoirs, reef reservoirs, buried karst reservoirs and dolomite reservoirs.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92.
塔里木盆地哈得4油田成藏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哈得4油田是近年来在满加尔凹陷北部发现的第一个海相油田,一直被认为是喜山期形成的油藏。然而,根据包裹体测温、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以及油气水界面追溯等多种方法对其成藏年代重新研究表明,该油田主力油藏石碳系CⅢ油藏主杰晚海西期形成的古油藏,C5薄砂层油藏则可能为喜山期由CⅢ油藏垂向调整形成的次生油藏。  相似文献   
993.
华北陆块南部熊耳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分布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火山岩由玄武质到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并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2%±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辉石和斜长石,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形成于相对无水的环境。岩石地球化学上的显著特点是,富K2O、FeO,低Al2O3、MgO、CaO;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Rb、Ba)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表现出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文中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具有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其地幔源区遭受俯冲带组分的改造,而岩浆在上升到地表的过程中混染地壳物质是次要的。基于熊耳群及下伏结晶基底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熊耳群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推断俯冲带组分的改造和富集事件发生在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大陆壳的形成和 拼贴过程中,由于洋壳和地壳物质再循环到上地幔中,使陆下岩石圈地幔源区富集LILE、LREE并亏损HFSE。熊耳期岩浆作用正是源于这样的保留有早期俯冲带组分改造特征的陆下岩石圈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994.
鄂西古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西地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下二叠统孤峰组和上二叠统大隆组中发育有薄层硅质岩。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灰岩中发育有结核状或似层状燧石。Fe Al Mn三角图 ,Cu、Ni、Co、Cr、Zr的关系 ,U Th判别图 ,Ba、As、Sb元素和REE配分模式等地球化学指标表明 :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层状硅质岩属于正常海水中生物化学和化学沉积 ;孤峰组和大隆组层状硅质岩、茅口组灰岩中燧石结核不属于典型的热水沉积相 ,但受热水作用的影响 ,而孤峰组硅质岩受热水作用明显。鄂西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是四周被古陆或台地环绕的半封闭深水相滞流盆地。鄂西孤峰组和大隆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是由裂陷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台地内部的盆地(或台沟 )滞流还原环境。CaO/(Fe +CaO)值和 (MgO/Al2 O3 )× 10 0值表明 :五峰组、龙马溪组和大隆组硅质岩沉积环境海水略有淡化。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含结核状或似层状燧石的生物灰岩 ,形成于陆棚上快速海侵和上升洋流形成的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995.
地震多参数油气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多参数综合油气预测方法是一种基于地震数据计算储层段地震资料的富氏谱,功率谱,自相关,自回归和振幅等35种特征参数,并经广义线性分类,以实现油气异常圈定的方法技术,该方法的客观性较强,具有很高的可信度,经过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以及火山岩储层的预测和识别检验。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广泛的市场价值,适应了油公司勘探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6.
通过荧光特征研究了柴达木盆地东部侏罗系源岩生油组分,指出了不同生油组分对生烃的贡献、意义及其热演化特征。侏罗系源岩有暗色泥岩、油页岩、煤和炭质泥岩四种类型,主要生油组分为壳质组和矿物—沥青基质,不同生油组分荧光特征的差异又是生烃潜力大小、热演化程度和降解情况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997.
辽宁梁屯 -矿洞沟杂岩体主要由辉石正长岩、霓辉正长岩和霓辉角闪正长岩等碱性岩石组成 ,具有全岩 Rb- Sr等时线年龄 186 6± 115 Ma和 ISr=0 .70 4 9的同位素特征 ,是我国目前报道的最古老的碱性正长岩类。本文报道了该岩体的锆石U- Pb和全岩 Sm- Nd同位素测试资料 ,获得了锆石 U- Pb同位素年龄为 185 7± 2 0 Ma、Sm- Nd等时年龄为 1787± 180 Ma、εNd(t) =- 4 .8~ - 5 .0的数据。它们反映出该杂岩体形成年龄的上限为 185 7± 2 0 Ma、下限不小于 1787± 180 Ma,来源于富集地幔物质。基于这些数据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 ,作者提出了华北地台北缘古元古宙存在有富集地幔储库 ,以及辽河群主体形成于 190 0 Ma以前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8.
跨采软岩巷道锚注支护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登阁  宋克志 《岩土力学》2002,23(2):238-241
通过对鲍店煤矿北翼跨采软岩巷道的调查与分析,说明了巷道的破坏机理,并根据跨采软岩巷道的特点提出了各类巷道的支护技术方案。通过巷道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及井下试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999.
简茂球  罗会邦 《高原气象》2001,20(4):381-387
利用 1998年 5 8月南海季风试验期间的站点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 ,计算了大气热源和水汽汇 ,并分析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季风区对流层温度演变及其热力机制。结果表明 :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与季风区对流层中高层南北温度梯度的逆转密切相关。南北温度梯度最先在孟加拉湾以东季风区发生逆转 ,半个月后在印度半岛及其以西地区逆转。季风爆发前中南半岛北部对流层中高层的迅速增温是由感热和潜热共同造成的 ,而华南及南海北部地区的增温则是由暖平流所致。 5、6月高原东部对流层中高层由非绝热加热造成的显著增温对东亚夏季风的北进和维持是非常重要的。 5、6月高原地区热源以感热为主 ;7、8月感热和潜热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远场和超远场前兆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岩石试件、传压块体(包括岩石和钢块)和压机架上布设应变观测点,观测研究它们在岩石试样破裂孕育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岩样临破坏前除岩样上各个测点都出现异常变化外,同时较远处的测力元件、传压块体和压机架上的应变也出现了突变或扰动前兆异常。岩石试样外部测点的应变特征变化在极临近主破裂时才有反映。而岩样上的测点除极临近主破裂时有突变和扰动外在离主破裂较早时已有反映。岩石试样外的测点距岩样约25-90cm,约为破裂尺度的3-10(多)倍。这表明在孕震区以外很远的地方都可能出现前兆异常。并初步探讨了形成远场前兆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