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5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471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442篇
地质学   1241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14篇
自然地理   2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冻融作用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李述训  南卓铜  赵林 《冰川冻土》2002,24(5):506-511
通过对温度波在地层内传播过程问题的分析研究, 讨论土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 并以亚粘土为例应用近似方法计算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地气系统能量交换和地温变化特征, 同时将相同条件下发生冻融作用与不发生冻融作用情况地气系统热交换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冻融作用使地气系统热交换加强, 同时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2.
应用等效纬度-海拔模型进行地温及多年冻土制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This research presents a method for permafrost mapping in discontinuous permafrost regions based on equivalent latitude/elevation concept in interior Alaska. In winter months, study site has a strong temperature inversion in air up to 700 m elevation. Air temperature data and the effects of slope, aspect and elevation were used to create an equivalent latitude/elevation model. This model was well correlated with mean annual surface temperature (0.79). In this watershed, the thawing index (It≈1 400 ℃*days) at the ground surface and snow depth do not vary greatly from south facing to north facing slopes. The primary controlled factor that determines the mean annual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the winter surface temperature. The permafrost stability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the freezing index. We determined 37.5% of Caribou-Poker Creeks Research Watershed has unstable or thawing permafrost. At least 2.1% of the permafrost in this watershed may have disappeared in the last 90 years due to climate warming. This method makes it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permafrost stability in the present, past and future.  相似文献   
23.
多年冻土地区L型挡土墙土压力(冻胀力)的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适应多年冻土区土体冻胀过程所产生的较大变形的特性, 缩短施工进程, 减少扰动时间, 在青藏铁路格拉段选择了一个试验工点进行了L型悬臂挡墙的初步验证性试验研究. 通过对L型挡墙的受力模式分析, 确定了对粗颗粒填料不考虑冻胀力的土压力设计控制值. 通过与现场实测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对比, 探讨了土压力与冻胀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剥蚀系统(LA-ICP-MS),对北羌塘新第三纪粗面玄武岩中的橄榄石主元素和微量、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橄榄石Fo平均为88,属贵橄榄石种属。相对富集Ni、Co和重稀土,而强烈亏损轻稀土及Rb、Sr、Ba、Z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其稀土元素配分型配分型式与粗面玄武岩全岩稀土配分型式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25.
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的Rayleigh波群速度分布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Rayleigh波群速度资料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其临近海域的(70°E-145°E,10°N-55°N)15-120s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像. 塔里木盆地在15s处清楚地显示为低速,在16-33s左右没有显示,但在36-5s显示为高速,说明塔里木盆地有较深的根. 青藏高原块体是44s至120s图像中最为突出的低速块体,南面与印度板块的分界线以及与北面的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分界清晰,其块体中西部的速度低于东部. 泰国清迈附近存在一尺度为1000km左右的低速带,可能是青藏高原块体的物质向东南方向迁移造成上地幔物质上涌的结果. 南北地震带表现为强烈的速度梯度带,西面为低速,东面为高速. 中国南海的中央、日本海中央、菲律宾海表现为海洋性地壳. 菲律宾海的图像与地形及地震带完全吻合. 环绕菲律宾海及日本海存在400km左右宽的低速带,可能是岩浆活动带.  相似文献   
26.
剥蚀及地幔作用下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修改了England和Mckenzie的黏性薄层流变模型中控制大陆形变的连续性方程,将剥蚀作用对高原隆升演化的影响直接引入该方程,并考虑下伏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增厚岩石层的搬离作用对高原隆升演化后期的影响,用有限差分法直接模拟青藏高原隆升过程. 数值模拟结果所显示的高原隆升演化过程与实际观测资料吻合较好,揭示了高原隆升演化过程的非平稳和多阶段的特性;同时还表明上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岩石层底部的搬离作用可能是最近8Ma以来高原快速隆升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27.
昆明城市气候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以昆明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西南-东北剖线的实测资料比较研究,从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方面分析了昆明城市气候特征、变化规律及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表明:在昆明存在热岛效应,以夜间最为明显,其最强度效应可达5.0℃,出现时刻(3时)与国内外多数研究结果(傍晚)有所不同;昆明城市昼间呈现明显的干岛效应。所得结论可为探讨昆明城市气候特片和形成机制,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及建筑规划、设计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国道219线新-藏公路改建工程地质灾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道219线新-藏区界至红土达坂路段全长109.55km。大部分路段穿越湖盆槽谷中央部位,部分线路沿湖盆边缘台地布设,海拔高度介于5000-5400m之间,地势平坦开阔,多年冻土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现有公路路基高度低,几乎没有排水设施。冬季易产生路基冻胀和涎流冰危害,春、夏季因冻土融化,常引起路基沉陷和翻浆,严重危害公路运输安全甚至阻断交通。公路工程修建活动将极大地改变冻土环境,使天然状态下的水分循环发生改变,导致多年冻土退化,上限加深,进一步诱发冻胀、融沉、热融滑塌等冻土灾害,加剧风沙灾害、诱发公路边坡失稳破坏。在即将进行的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应采取保护冻土的设计原则,优选线路,加强侧向排水,合理设置取弃土场。  相似文献   
29.
三叠纪结扎群分布于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南北两侧,根据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和层序界面特征,结扎群至少可划分出四个三级层序。沉积古地理格局显示出南浅北深的特点。南部靠近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陆源物质供应丰富。北部雀莫错一带因远离中央隆起,陆源物质供应相对较少,以泥岩、灰岩为主,生物化石丰富,沉积环境以陆棚为主,在相对稳定的沉积水体中以双壳类、菊石类等生物群得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0.
青藏高原东南部第四纪右旋剪切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藏东南嘉黎断裂和滇西北断裂实地考察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南部不存在统一的边界走滑断裂。嘉黎断裂的西段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一个南北挤压作用下的东西向伸展构造区,发育近南北向的地堑系,嘉黎断裂西段是这些地堑之间的转换断层,具有较高的右旋走滑速率。滇西北断裂与红河断裂构成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该块体具有向东南逃逸和顺时针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