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6 毫秒
91.
台湾海峡西部表层沉积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及砂矿成矿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定成  王振民 《台湾海峡》1997,16(2):135-144
本文研究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底表层沉积物中的20种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划分4种组合类型。Zr、La、Y、Nb、Ti元素高含量区具有海底锆、钛砂矿可能成矿的良好显示,为海底砂矿找矿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The mechanism of Au dispersion in sediments of mountainous desert environments has been studied in two different areas of the Chilean Andes. The San Pedro de Cachiyuyo placer (ca. 1800 m a.s.l.) consists of alluvial fans and ephemeral stream sediments deposited in a stable piedmont. The primary Au source is Cu–Au-bearing hydrothermal tourmaline breccia. The relief of this area is low (1850 m) and 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is ca. 20 mm. The La Coipa area (ca. 4000 m a.s.l.) is characterized by a rugged relief. The annual average rainfall is ca. 100 mm. The sedimentary deposits are less sorted than in San Pedro de Cachiyuyo and consist of ephemeral stream alluvium and slope deposits formed in a periglacial environment. The primary Au sources are two volcanic-hosted epithermal precious metal deposits. At San Pedro de Cachiyuyo, the halo is less than 1 km in length and the highest Au concentration are observed at the break in slope between the hillside and the piedmont. In the La Coipa area, Au was only detected by chemical analysis in the 125–63 μm and <63 μm fraction; however, the dispersion halo extends for over 10 km from the source. In both cases the geochemical signal of gold was strongest in the fraction <63 μm.  相似文献   
93.
福建南靖砂金表生化学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鸣同 《矿物学报》2000,20(2):177-181
福建南靖砂金地表地球化学、生物化学成因特征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机械成矿模型。区域火山岩地层是砂金的矿源,地表赤红壤化可能是砂金形成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94.
布鲁嘎里河砂金矿产于兴华渡口群下兴华组和晋宁期花岗岩分布区。研究区为低山丘陵,经长期风化剥蚀和堆积形成了一系列侵蚀堆积地貌。第四纪松散物覆盖在下兴华组地层和花岗岩之上。目前已圈定2条矿体。矿体连续性好,平面上呈条带状,多为粒状,板状,片状,NE,NW向断裂不但控制区内的地貌形态,也为砂金的形成提供了有利地质条件。砂金分布区应该是原生金矿(化)的集中区,在普勘勘探砂金的同时更要注意寻找原生金矿,在兴  相似文献   
95.
张均 《地质与资源》2000,9(2):78-81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6.
综述和研究了我国海域砂矿资源和(微)结核—结壳的分布及其区划。我国的滨海砂矿广泛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但各省区的砂矿资源分布不同。近年来在我国海域新发现和圈定了多处砂矿品位异常区和矿物高含量区,可分为3个成矿带和24个成矿远景区,资源储量可观。在黄海、东海仅分布铁锰结核,没有发现铁锰结壳,但它们的金属元素含量低,没有潜在资源意义。南海东北陆坡、中央海盆西部和中部是(微)结核、结壳分布较多的区域。南海东北陆坡、海山及其周缘坡脚处的(微)结核、结壳其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经济价值,今后调查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7.
文章对凌云县下甲水晶砂矿中民采发现砂金进行介绍,分析研究了当地成矿地质条件,认为砂金与水晶砂矿来源一样,其母体都是含晶石英-方解石脉,属于岩溶型水晶-砂金矿.此发现对寻找广西砂金矿,拓宽金矿资源的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8.
详细地介绍了辽宁省南部发现的金伯利岩岩体和金刚石砂矿形成地质条件、分布范围,特别是金刚石砂矿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成矿远景区预测。  相似文献   
99.
在东秦岭钼成矿带探明了石瑶沟大型钼矿床,获得钼金属储量10余万t,平均含量0.068%.对狮子庙金矿田区域物化探成果进行了整理、研究,运用物化探资料循序渐进地揭示了钼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该钼矿床的发现,为在东秦钼成矿带进一步运用物化探技术寻找更多的钼多金属矿产资源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0.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化验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比研究,初步认定赋存在淄博凹陷南缘夏庄、五福峪、马家庄等地下古生代寒武-奥陶纪灰岩、白云岩岩溶负地形中的砾岩层,其综合地质特征符合山东省岩石地层新近纪白彦组的现在定义,砾岩含金而未见金刚石。该地层的发现弥补了该区原有区域地质资料的不足,有助于对该区地质构造发展史的研究,也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