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地处我国北部边疆,过去这一地区地质研究程度较差,少而零星,且不系统。通过一比二十万区域地质调查,对该区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发现该区泥盆系出露比较齐全,层位连续,含有极其丰富的化石,是我国北方研究泥盆纪地层、古生物的有利地区之一。笔者参加了该区一比二十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亲自参加测制了地层剖面。经分队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华北和东北地质研究所有关同志提供了化石鉴定资料,我们对该区泥盆系重新进行了划分,分为三个统(上统、中统和下统),并新建立了六个组。现由老至新  相似文献   

2.
娄清  刘雨 《安徽地质》2016,26(1):28-31
通过对安徽省庐江黄屯地区铁矿以往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以及近年来在该区及周边区域开展的地质找矿等野外实地工作,系统分析了该地区铁矿床成矿条件,总结了成矿规律,为该类型矿床的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淮阳东段基础地质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智 《安徽地质》2004,14(3):172-176
简要介绍了北淮阳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基础地质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一些主要地质问题,并对该区的基础地质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加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探索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是区域矿产勘查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西昆仑基础地质、矿产评价工作程度的逐步提高,对该区地质背景及矿化信息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对该区成矿区带地划分具备了条件。为了充分了解西昆仑找矿潜力,为下步矿产调查做准备,需要对该区成矿区带进行系统研究。和田华勘矿业公司从2012年开始,在西昆仑东段于田、民丰等县4万多km2的范围内持续做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且选择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化信息较多区段做矿产勘查工作。在此基础上,他们认真研读前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资料、西昆仑东部1∶5万航磁测量成果资料、区域地质专著及早期的矿产调查资料等,对西昆仑成矿区带进行了划分,在西昆仑划分出了8条成矿区带,每个成矿带与构造带有一定关系,且各具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1)
高台县是甘肃省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在充分研究区域自然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根据高台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野外调查成果资料,阐述了该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分为泥石流、土壤盐渍化与土地沙漠化,并根据地质、地形地貌、气候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利用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对该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区划,最后提出了相应防治方案,以期为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土塬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是地震勘探中的困难区域。宁夏南部六盘山盆地属于典型黄土塬地貌的沉积盆地。该区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但该区表层沉积了巨厚黄土层、深层不同构造单元差异大,在采集上需克服地表和地下的双重影响。笔者详细分析了该区地质条件以及勘探难点,并结合该区的攻关实际资料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总结出一套针对该区的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可以指导该区后期地震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7.
利用区域地球化学和区域地球物理资料,研究了四姑娘山地区生态环境地质背景,讨论了该区异型沙棘和鱼类有选择生存两种特异生态环境现象产生了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储国正 《安徽地质》2003,13(1):34-43,53
对近十多年来不同研究者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重点总结了该区区域构造格架、壳幔结构、变质基底等地质构造环境,构造、沉积、岩浆作用、地质流体及区域成矿地球化学特征等主要控矿和成矿地质因素,区域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这对深化该区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研究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中段地球物理特征及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广范 《地质与资源》2005,14(4):287-292
以区域地质资料和物探资料为依据,对大兴安岭中段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对应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解释,探讨区域矿产分布与重磁场的关系,以及不同属性矿产的磁异常特点,指出该区重磁异常对寻找多金属矿床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任景兰 《矿产与地质》2002,16(2):109-113
以区域地质资料和物性资料为依据 ,对大兴安岭中段地区重、磁异常特征及其对应的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解释 ;探讨区域矿产分布与重磁场的关系 ,以及不同属性矿产的磁异常特点 ,指出该区重磁异常寻找多金属矿床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洼里砾岩”的成因及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北京“洼里砾岩”成因的争议由来已久,主要有构造成因和沉积成因两种不同的观点。在以往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的地热钻井资料,绘制了地质剖面图,进行了地层比对与构造分析,发现剖面中存在数条、多期、规模不一的逆断层,存在相互切割,这使得地层受到较大扰动,体现出八宝山断裂的逆冲作用非常强烈,且具有多期性;并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砾岩的成分、结构、岩溶发育及出现层位等岩性特征,以及北京凹陷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其形成机制,提出“洼里砾岩”属于八宝山断裂带断层角砾岩雾迷山组内的部分,形成时代大约是在中生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巴彦诺日公地区1/5万地质填图和重点解剖研究,认为原1/20万区调中所划下元古界阿拉善群大部分岩石组合可与内蒙古中部地区色尔腾山岩群进行对比,且祖宗毛道组三段实际上是一套构造砾岩。在研究该砾岩宏观和微观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其形成机制为伸展机制下的构造拆离。  相似文献   

13.
苏皖运动的存在于否,对研究苏浙皖边界地区的地质发展史和正确认识长兴阶地层有重要意义。笔者论证了长兴组的厚度变化、界线粘土层的性质与成因、底砾岩的确认和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群的突变等问题,认为:1)区内苏皖运动是存在的;2)砺山-江阴海堤不可否定;将安徽广德牛头山经江苏宜兴至江阴条带内的龙潭组上部地层作为长兴组的相变产物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4.
鄂西地区上震旦统陡山论组含磷岩系下伏砾岩的性质和时代归属问题,目前在认识上仍有分岐。笔者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在原来有争议的地区发现了冰川擦痕、压坑、磨蚀面、漂砾等冰川遗迹和种种可进行划分对比的标志,认为本区该层砾岩是等时的,均为冰碛砾岩,其时代为下震旦统南地组。  相似文献   

15.
在新疆叶城县的西昆仑麻扎构造混杂岩带内,发育一套含煤砂砾岩地层,原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将其划分为3个地层填图单元,即三叠系(T,未分)、三叠系赛力亚克达坂群(TS)和早—中侏罗世叶尔羌群(J1-2Y)。这些碎屑岩主体是造山作用形成的山间磨拉石沉积,但各地层单元之间多为断层接触,顶底不全,岩石地层之间的新老关系和形成时代也不清楚。通过对该套碎屑岩的详细剖面测制和分析,依据其岩石组合特征、生物地层特征对比,将该套含煤砂砾岩重新厘定为早—中侏罗世叶尔羌群(J1-2Y),并自下而上再划分为:莎里塔什组(J1s^)、杨叶组(J2y)、塔尔尕组(J2t)。它们主要是一套河湖相沉积的地层,是对西昆仑构造混杂岩带在早—中侏罗世隆起造山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16.
江西龙南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系划分和地质时代讨论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分析了江西龙南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系田群划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岩性、岩相为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川东南有第四纪冰川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关于我国东部第四纪有无冰川问题,从三十年代开始,其争论是很大的。川东南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李四光、侯德封、赵家骧、曹国权、景才瑞等作过研究。都肯定这个地区在第四纪时曾发生过冰川活动,且规模之大,遍及鄂西、湘西及桂北,大大超过庐山冰川。很多地质报告及教科书都沿用这一观点,有的还划了几个冰期。虽有人对此提出过某些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白彦砾岩中孢粉取样鉴定及其砾石组构的统计研究,孢粉组合特征显示其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并非通常认为的古近纪。砾石组构特征显示为湖滨相或海滨相成因,砾岩中金刚石特征显示出与蒙阴常马金刚石原生矿的相似性。综合分析认为,白彦砾岩形成于中侏罗世鲁西地区单断拉分盆地诞生之前,应为三台组沉积之前的沉积物。白彦砾岩沉积时代的确定,对恢复该区岩相古地理、确定金刚石原生矿的剥蚀与搬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洼里砾岩”地质特征及时代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柏林 《城市地质》2005,17(3):11-15,28
洼里砾岩的隐伏性和岩性特征决定了确定其成因及地层归属的困难。由于洼里砾岩紧邻八宝山断裂和黄庄-高丽营断裂,并且赋存丰富的地下水,所以研究洼里砾岩的成因和地层时代归属具有重要的基础地质和工程地质意义。随着近年地热深钻孔对洼里砾岩的揭穿,揭示其与下伏侏罗系九龙山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岩性特征表明它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属正砾岩岩块砾岩类,地层时代应归属侏罗系上统髫髻山组的下部。  相似文献   

20.
420芦山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在对芦山地震重灾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芦山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类型和特征及震后演化趋势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芦山地震新诱发次生地质灾害1337处,主要次生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灾害规模以中小型为主,新增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白垩系、三叠系砂泥岩、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第三系砾岩半成岩地层的陡坡和陡崖上以及全强风化壳和第四系堆积物中,并沿龙门山南段断裂带(中林双石断裂)以及宝兴河、芦山河、灵关河等河谷和沟道两侧以及公路内侧山坡的陡坡地段集中分布。芦山地震不仅诱发了数以千计的次生地质灾害,还形成了许多潜在的、隐蔽性强的地质灾害,地震灾区的次生地质灾害总体会呈现加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