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中特提斯是中生代中晚期存在于南、北大陆之间的海洋。该海洋在晚白垩世消亡后,遗留长千余公里的班公湖-怒江板块结合带。在大量研究成果中,对中特提斯如何消亡这一重大问题至今分歧甚大。不少研究者持洋壳俯冲消亡(东太平洋模式)观点,但在俯冲方向上却有向南或向北之别。笔者则认为中特提斯是一个具有众多互不相通、时代早晚不同的狭窄洋盆的特殊海洋,綦肖亡过程中根本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洋壳俯冲,帮提出剪式闭合加地体逐次拼  相似文献   
152.
夏季珠江口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组成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年7月对珠江口海域的调查资料,对该区表层海水中优控多环芳烃的分布、组成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夏季珠江口海域表层海水中14种溶解态多环芳烃[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艹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艹北、茚并(1,2,3-cd)艹比]的质量浓度为63.8~171.7 ng/L,且沿着冲淡水流向呈降低趋势;(2)颗粒态中15种多环芳烃[萘、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艹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苯并(g,h,i)艹北、茚并(1,2,3-cd)艹比]的质量浓度为60.7~186.7 ng/L,其分布与水体载沙量及悬浮颗粒物的性质、粒径有关,具有从河口内向外海降低的分布特征;(3)多环芳烃组成和特征参数比值的分析表明,珠江口海域高温裂解来源的多环芳烃在伶仃洋海区输入最多,且主要为人类活动中煤燃烧排放的,而在香港岛周围海区的输入则相对较少,且主要为油燃烧排放的;(4)与法国塞纳河及长江口等河口相比,珠江三角洲海域水体中存在高菲含量排放源。  相似文献   
153.
林莉  董磊  李青云  黄茁  郦超  黎睿  杨文俊 《湖泊科学》2018,30(3):660-667
通过对2016年三峡库区干支流18个采样点水体和底泥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和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三峡库区2016年水体和底泥中ΣPAHs分别为3.9~107.6 ng/L(均值为39.9 ng/L)和267.9~1018.1 ng/g(均值为490.9 ng/g),ΣPAEs分别为122.4~2884.7 ng/L(均值为848.1 ng/L)和192.9~3473.4 ng/g(均值为1253.35 ng/g).水库水体和底泥中PAHs和PAEs均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分布特征.干支流水体ΣPAHs平均浓度均为放水期(6月)高于蓄水期(12月),干流底泥ΣPAHs平均含量在蓄水期高于放水期.干流水体中ΣPAEs平均浓度在蓄水期显著高于放水期,底泥中ΣPAEs平均含量为放水期高于蓄水期.库区水体中的PAHs以2~3环和4环为主,底泥中以4环和5~6环为主.水体和底泥中PAEs均以邻苯二甲酸(2-乙基已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为主.库区水体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焦化或煤焦油挥发、石油源及燃料的中低温燃烧;底泥中PAHs主要来源为煤和生物质燃烧以及石油.水体和底泥中的PAEs主要来源于塑料和重化工工业以及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154.
为研究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阿姆河地区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来源并进行风险评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联荧光检测器法,对研究区域50个采样点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阿姆河地区水体中多环芳烃总浓度范围为3.19~779 ng/L,平均值为98.4 ng/L,中位值为40.1 ng/L,单体浓度范围为0~333 ng/L,检出浓度最高的单体为苊烯,5种单体芴、蒽、荧蒽、芘和的检出率为100%,单体苯并[b]荧蒽的检出总量最高,水样中总浓度为786 ng/L,平均值为15.7 ng/L,中值为2.79 ng/L.不同水体含中低环多环芳烃(2~4环)与高环多环芳烃(5~6环)总浓度相近,但不同采样点间浓度差异较大.浓度较高的采样点主要集中在阿姆河三角洲的城市、农业灌溉区及近咸海区域.与世界不同研究区域相比,阿姆河流域多环芳烃浓度处于中等水平.采用相对丰度法、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及正定矩阵分解法相结合进行源解析,表明研究区域水体中多环芳烃多为混合来源,其中阿姆河下游河段水体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而阿姆河三角洲区域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石油、天燃气燃烧及汽车尾气排放.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研究区水体单体多环芳烃中萘、苊、菲和蒽的生态风险较低,其余单体处于中等风险等级,其中苯并[b]荧蒽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总体上阿姆河流域ΣPAHs风险等级相对较低,但仍有12和8个点位分别处于中等风险2和高风险等级,且主要集中在阿姆河三角洲地区,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5.
一株深海嗜低温萘降解细菌Nah-1的分离及降解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南,中绳海槽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一株能降解萘的海洋嗜低温细菌Nah-1,测定了该茵的最适生长条件及生长曲线。16S rRNA基因(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菌属于解环菌属(Cyczocznsticus)。PCR扩增萘降解基因得到目标片段,比对结果表明,相似度最高的基因phnAl来自Cycloclasticus sp.A5,为99%,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是萘双加氧酶大亚基。  相似文献   
156.
Affinity between Palaeozoic Blocks of Xinjiang and Their Suturing Ag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Kazakhstanian plate was near the Tarim, Sino-Korean and South China-Southeast Asian plates in the Middle-Late Cambrian and Late Ordovician, and approached the Siberian plate in the other periods of the Early Palaeozoic. The Hi and Toksun-Yamansu terranes had been split from the Tarim plate before the Middle Devonian and then went close to Angaraland in the late Early Permian. The Beishan area o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arim plate came close to Angaraland first in the early Early Permian. The suturing age between the Tarim and Ka-zakhstanian-Siberian plates is generally the same as that between the Turkey-Central Iran-Gangdise and South China-Southeast Asian plates. The suturing event took place in the early Early Permian,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tectogeny occurred between the Early and Late Perm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