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814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62篇
地质学   2168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地球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陆陆板块俯冲碰撞带在这条长达2 500 km的板块边界上,近年来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大规模的滑坡、房屋倒塌等次生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分别选取尼泊尔喜马拉雅、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和喜马拉雅西构造结地区近期发生的3个地震震群作为研究实例,基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研究区架设的区域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波形资料,对地震的震源位置和震源机制解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地区,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是大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东构造结地区的地震以逆冲和走滑型为主,表明印度板块向北东方向的逆冲推覆和青藏高原向东南逃逸的侧向挤出是该地区的主要构造背景;西构造结地区中深源地震多发,揭示了高角度大陆深俯冲的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992.
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中祁连地块北缘发现的退变榴辉岩,呈构造岩块分布于大羊陇一带的变质基底中。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石榴石的矿物包体和化学成分具有进变质环带的特征,属于C类榴辉岩。石榴石核部成分以及残留于核部的黑云母、斜长石等矿物包体代表了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计算得到其温压条件为568~580 ℃和0.80~0.82 GPa。大致估算得峰期榴辉岩相阶段(M2)温压条件为(669±5) ℃和(2.1±0.2) GPa。石榴石“白眼圈”结构指示了等温减压退变质作用,利用局部的平衡矿物获得高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M3)的温压条件为681~705 ℃和0.68~0.71 GPa。进一步的退变质作用发生在低角闪岩相条件下,以基质中出现粗粒的角闪石和斜长石为特征,估算得到这一阶段(M4)温压分别为500~545 ℃和0.38~0.43 GPa。上述变质过程形成一个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暗示板片经历过快速俯冲和折返。榴辉岩的锆石CL图像显示锆石大部分发光度低,为无分带、弱分带或海绵状分带,边部发育宽约5 μm的强阴极发光带,主体表现为变质增生锆石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峰期榴辉岩相变质的上限年龄为(485±22) Ma。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大羊陇榴辉岩的原岩为MORB,推测属于北祁连洋壳的组成部分。结合中祁连地块北缘广泛发育弧岩浆岩,确定了晚寒武世-中奥陶世北祁连洋壳存在向南的俯冲作用,其俯冲极性为南北双向俯冲。  相似文献   
993.
智利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的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形成于古生代地体拼贴造山带背景。随着大西洋的张开,南美大陆向西漂移,中新生代期间,南美克拉通块体俯冲到古生代造山带之下形成加厚或双倍地壳。智利北部作为南美活动大陆边缘的组成部分,不断"吞食"向东俯冲的太平洋(纳斯卡)板块,斑岩铜矿成矿作用发生在俯冲板块断离后导致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并沿再活化岩石圈不连续(先存的古生代拼接带、区域断裂)反复就位,形成安第斯型斑岩铜矿。阿根廷西北部大规模铜(金、钼)成矿与加厚的造山带垮塌有关,大规模成矿受控于造山岩石圈去根、软流圈物质和热上涌引发的大规模岩浆活动。总体而言,智利北部、阿根廷西北部安第斯型和造山带垮塌型斑岩铜矿,乃至南美安第斯山铜(金)矿成矿带形成,与中新生代以来南美大陆向西漂移、大西洋张开事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4.
右江褶皱带地处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的结合部位,区内广泛发育以基性-超基性岩墙群和超酸性岩脉为主的燕山晚期双峰式岩浆活动。对桂中都安地区的金云钾镁煌斑岩脉进行了金云母~(40)Ar/~(39)Ar法测年,斑晶和基质金云母样品均给出了较一致的坪年龄,分别为93.6±0.6Ma和92.9±0.6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93.4±0.9Ma和92.7±0.8Ma,上述年龄代表了岩脉的侵位年龄。结合区内报道的同期年代学资料,进一步证明右江褶皱带及其周缘晚白垩世双峰式岩浆活动响应了华南地区燕山晚期的构造转换事件及随后大规模的岩石圈伸展减薄。  相似文献   
995.
张佳瑶  何艳红  陈亮  徐可心 《地质通报》2019,38(10):1626-1636
甘肃天水地区长沟河闪长岩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端,发育片麻状构造面理,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形成于前寒武纪的侵入岩体。用LA-ICP-MS技术测得2组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463.3±2.3Ma(MSWD=0.52,n=11)和443.8±2.6Ma(MSWD=0.44,n=9)。锆石微量元素分析表明,2组年龄具有一致的微量元素组成,说明二者晶出于同源封闭的岩浆体系。t-Eu/Eu~*投图显示,约460Ma的岩浆锆石无Eu异常,与幔源岩浆锆石稀土元素特征一致。而约440Ma的岩浆锆石具有负Eu异常,指示母岩开始发生斜长石的结晶分离,与深熔作用过程一致。因此,约460Ma为长沟河闪长质片麻岩原岩的形成年龄,约440Ma为长沟河闪长质片麻岩深熔岩浆的结晶年龄。Hf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约460Ma和约440Ma两组锆石的εHf(t)值分别为8.23~11.57和6.36~8.03,指示460Ma发育幔源新生地壳岩浆作用,而440Ma壳源再造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996.
The assembly of Late Neoproterozoice Cambrian supercontinent Gondwana involved prolonged subduction and accretion generating arc magmatic and accretionary complexes, culminating in collision and formation of high grade metamorphic orogens. Here we report evidence for mafic magmatism associated with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from a suite of gabbroic rocks in the Trivandrum Block of southern Indian Gondwana fragment. Our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on these gabbroic suite show that they are analogous to high Fe tholeiitic basalts with evolution of the parental melts dominantly controlled by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They display enrichment of LILE and LREE and depletion of HFSE with negative anomalies at Zre Hf and Ti corresponding to subduction zone magmatic regime. The tectonic affinity of the gabbros coupled with their geochemical features endorse a heterogeneous mantle source with collective melt contributions from sub-slab asthenospheric mantle upwelling through slab break-off and arc-related metasomatized mantle wedge, with magma emplacement in subduction to post-collisional intraplate settings. The high Nb contents and positive Nbe Ta anomalies of the rocks are attributed to inflow of asthenospheric melts containing ancient recycled subducted slab components and/or fusion of subducted slab materials owing to upwelling of hot asthenosphere. Zircon grains from the gabbros show magmatic crystallization texture with low U and Pb content. The LA-ICPMS analyses show 206 Pb/238 U mean ages in the range of 507-494 Ma suggesting Cambrian mafic magmatism. The post-collisional mafic magmatism identified in our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mantle dynamics during the waning stage of the birth of a supercontinent.  相似文献   
997.
在合肥盆地南缘广泛分布的中生界内,砾石主要由变质岩碎屑组成。碎屑在地层中分布及垂向上的变化,为重塑造山带折返剥露历史提供了证据。防虎山组和三尖铺组底部砾岩碎屑组合为:石英片岩+云母片岩+石墨片岩+千枚岩+石英岩+脉石英+片麻岩(局部),表明在早侏罗世晚期Pliensbachian期(距今195Ma)之前,佛子岭群和卢镇关群已经折返到地表并遭受剥露。早白垩世凤凰台组、毛坦厂组和周公山组中砾岩碎屑组合为:片岩+石英岩+片麻岩+混合岩+榴辉岩+角闪岩+斜长岩+花岗岩+大理岩等,榴辉岩以及其它基性岩的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是一个在早白垩世以前(距今135Ma)折返到地表并遭受完全剥露,而现在已经从造山带消失的超高压构造地层单元。大别造山带出露的超高压变质带(大别杂岩)在北缘中生代地层中目前尚未发现有可靠的沉积记录,推测它们的大规模折返和剥露可能在新生代,并持续到现在。据此认为大别造山带大规模的折返剥露分为3个阶段:早侏罗世之前、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和新生代。  相似文献   
998.
1 IntroductionThe Yan-Liao orogenic belt lies in the northern segment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NCB) (Fig. 1). During Mesozoicto Cenozoic time, it experienced intense tectono-magmaticactivation,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intracontinental basins and widespread magmatism and is avery important area to study continental dynamics andMeso-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in eastern China. Mostof previous work in this area has focused on the formationof basement, structural style and volcano-se…  相似文献   
999.
阿尔泰海西造山带区域变质作用类型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变质作用属于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以形成低绿片岩相矿物组合为特征,变质温度较低,而应力作用较强,是造山作用初期热流活动较弱,构造变形强烈环境下的产物.第二期变质作用属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以形成典型的递增变质带为特征.这一期代表造山作用主期热流活动强烈,伴随有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不同的变质作用类型代表了不同的大地构造环境,记录了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哈纳斯火山沉积盆地位于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北部,盆地内的火山岩是一套钙碱性的中酸性岩石 ,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哈纳斯火山岩大体上富集 Rb、 Sr、 Th和 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 Zr、 Y、 Ti、 Nb和 Ta等高场强元素,并呈现相似的轻稀土元素中等富集的分布模式,表现出典型弧火山岩的特征. FeO、 MgO、 CaO、 Al2O3、 TiO2等主元素和 Sr、 Ni、 Cr、 Co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与 SiO2含量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该区火山岩可能是同源岩浆分异的产物,岩石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并由遭受消减板块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楔部分熔融而形成.英安岩单颗粒锆石 U-Pb年龄为 (474.5± 4.7) Ma,与中-晚奥陶世地层年代相吻合.在这一时期新疆北部存在古亚洲洋,并向北部西伯利亚板块俯冲,形成了以哈纳斯火山沉积盆地为代表的陆缘火山弧,这类陆缘火山弧是早古生代的中亚造山带典型的侧向大陆增生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