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深入分析"GPS原理与应用"教学实践现状,针对传统GPS施测及RTK应用教学实践过程的薄弱环节,结合当前移动定位服务的发展前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开发并实现"GPS原理与应用"在线教学实践系统平台,以引导学生进行GPS定位信息的实时接收、远程传输、动态显示、实时监测及统计分析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基于WSN的"GPS原理与应用"在线教学实践系统对促进GPS实践教学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利用正射影像快速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并结合生产实际,总结地形图修测的重点与原则,对作业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3.
再论青藏高原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镱锂  李炳元  刘林山  郑度 《地理研究》2021,40(6):1543-1553
伴随青藏高原研究的深入,高原内外多学科研究程度和认识的提高,及地理大数据、地球观测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青藏高原范围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系统论述了确定青藏高原范围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分析探讨了高原地貌宏观结构(高原面、高原内低盆地与高原边缘河谷低地等)和周围边界各自然地段构成的基本特征。采用ArcMap软件,通过遥感影像和DEM数据及新资料对高原地貌比较研究,实现了1:100万比例尺地图精度的青藏高原范围的界定。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北起西昆仑山-祁连山山脉北麓,南抵喜马拉雅山等山脉南麓,南北最宽达1560 km;西自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高原西缘,东抵横断山等山脉东缘,东西最长约3360 km;范围为25°59′30″N~40°1′0″N、67°40′37″E~104°40′57″E,总面积为308.34万km2,平均海拔约4320 m。在行政区域上,青藏高原分布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尼泊尔、不丹、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9个国家。其中中国境内的青藏高原面积约258.09万km2(占高原总面积的83.7%),平均海拔约4400 m,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新疆等6省区,西藏和青海两省区主体分布在高原范围内(约占高原总面积的60.6%)。  相似文献   
84.
儒家文化对宋代测绘科技的驱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汝辰  朱杰 《测绘科学》2008,33(1):241-244
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闻名于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每当人们研究中国文献中考察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宋代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包括测绘科技在内的辉煌科技成就,其中中国四大发明的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都出现宋代。笔者认为,推动宋代测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代理学(新儒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5.
李奔 《地质与勘探》2020,56(3):627-634
水力压裂是页岩油气增产的主要手段,其核心是向储层连续泵入压裂液迫使储层产生水力裂缝/缝网形成油气运移高效通道,从而达到油气增产的目的。相较人工主缝,微裂缝具有数量大、缝宽小、走向复杂等特点,常规支撑剂无法对其形成有效支撑,如何提高微裂缝的导流能力是进一步提高页岩油气产能的关键。微缝导流能力实验表明:微支撑剂嵌入页岩裂缝表面导致一定程度的渗透率损害,但支撑微裂缝的渗透率仍比页岩基质渗透率高出2~3个数量级,仍可为页岩油气运移提供有效渗流通道。本文系统分析了微支撑剂对微裂缝的支撑特性、微支撑剂的长距离输运性能及辅助降滤等特征,提出了微支撑剂对致密油气增产的内在机制。结合我国致密油气储层基质孔隙尺度,形成了考虑微裂缝开度及基质孔隙尺寸的微支撑剂选配原则。  相似文献   
86.
改革“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培养导航人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GPS定位原理与应用”的课程特点,和当前教学现状,强调为适应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针对培养我国北斗导航人才的迫切需要,进行教材建设、师资力量培养、教学实施的改革,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优化课程内容配置,注重课程体系建设,并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强GPS接收机关键技术教学,以适应我国北斗二代导航的需要,为我国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7.
土坡稳定极限分析上限法中采用了完全塑性区假定,即假定土坡内存在一个处处位于屈服面上的滑动体。将滑动体内部条块界面上的强度发挥系数视为优化变量,利用功能平衡方程得到了对于给定滑动面的多个安全系数,基于和声算法和潘家铮极值原理选择其中最大的安全系数作为该滑动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利用该方法对于两个典型土坡算例进行了分析,将其结果与常规极限分析上限法结果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完全塑性区假定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Iron sulfide (Fe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up to a pressure of 400 GPa. A number of new phase transitions were found. An antiferromagnetic MnP-type structure, FeS II, was confirmed to be stable at low pressures, whereas at high pressures (40–135 GPa) we find a new stable phase, with a non-magnetic MnP-type structure, FeS VI. The observed first-order change in the cell shape between the two phas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difference in magnetic configurations. The calculated cell parameters, atomic coordinates, and bulk modulus of non-magnetic MnP-type phase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determined from experiment. The upper pressure limit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non-magnetic MnP-type phase was calculated to be 135 GPa. A hitherto unsuspected phase transition from the non-magnetic MnP-type to a phase with Pmmn symmetry, FeS VII, was identified using the evolutionary crystal structure prediction (USPEX) method. The structure of the Pmmn phase has no known analogues, but can be described as a distortion of the NaCl-type structure. The Pmmn phase with the distorted NaCl-type structure is stable from 135 GPa at least up to 400 GPa. According to previous experiments and the present study, the transition sequence of FeS at low temperatures is as follows: troilite ➔ antiferromagnetic MnP-type phase ➔ monoclinic phase ➔ non-magnetic MnP-type phase ➔ Pmmn phase. The calculated volume reduction from the monoclinic to the non-magnetic MnP-type phase is 1.0% at 40 GPa,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The calculated volume reduction from the non-magnetic MnP-type to the Pmmn phase is 3.7% at 135 GPa.  相似文献   
89.
以实践为基础 ,提了利用双经纬仪监测小范围滑坡的方法 ,叙述了其基本原理、作业要领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0.
铅芯橡胶支座(lead-rubber bearing,LRB)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减隔震装置,普遍应用于建筑、桥梁、储罐和核电站等结构,其抗震性能已在屡次地震中得以验证。当LRB承受大幅值的往复变形时,其力学性能受内部铅芯发热的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滞回耗能、特征强度和刚度的降低等方面。首先,总结了铅芯橡胶支座及其结构在以往地震中的震害情况,介绍了预测LRB内部铅芯变形发热和温度升高的理论及近似求解方法,以及基于试验和有限元的验证方法及注意事项;其次,概述了LRB因内部铅芯变形发热导致其强度退化的分析模型和强度退化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最后,归纳了隔震结构在进行模型试验时,铅芯橡胶支座的相似理论和缩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