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61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蒙古国伊罗河铁矿床属于华力西晚期形成的接触交代型铁矿床,探获资源量近10×108t,矿床平均品位>50%,外围有多个探明铁矿产地及找矿远景区,周边潜在资源量30×108~40×108t。为探讨该区域接触交代型铁矿床的成矿地质规律,本文从伊罗河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分析入手,以其东矿段Ⅰ号矿体为例详细论述矿体形态、规模、产状、赋矿岩性特征,通过矿石样品测试分析阐述矿物组成特征、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磁铁矿粒度及成矿阶段等,初步总结了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2.
多年来在宁芜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玢岩型铁矿床。九连山铁矿位于和睦山铁矿与钟山铁矿之间,铁矿体主要产于三叠系黄马青组粉砂岩与闪长岩体的接触带,以及黄马青组的层间破碎带;矿区共有10个铁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大部分为磁铁矿体,少量的赤铁矿体,矿石多为块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研究认为,九连山深部成矿的闪长岩体与和睦山的成矿岩体为同一岩体,九连山铁矿可作为和睦山式铁矿埋深较大的矿床实例,矿床类型属于玢岩铁矿中的接触交代型+热液充填型铁矿床。文章还对九连山铁矿的找矿标志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73.
内蒙古西乌旗乌兰哈拉嘎位于兴蒙造山带东南部,区内地层缺失较多,以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层为主,岩浆和构造活动较强,地球化学调查显示有明显的异常浓集区。本文从西乌旗乌兰哈拉嘎苏木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着手,分析了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质因素,详细论述了准好莱西铜多金属矿(点)的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找矿标志。分析认为,该区石炭-二叠系是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围岩,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和航磁异常对找矿的指示意义较大,热液蚀变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4.
测量标志是标定地面测量控制点位置的标石、觇标以及其他用于测量的标记物的通称,是测绘部门在测量时建立和测量后留存在地面、地下或者建筑物上的各种标志。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阐述了测量标志普查与维护的技术方法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5.
化石风化监测一直是化石产地监测和保护工作的核心难题,光谱技术为监测化石风化提供了可行途径。本文采用美国ASD Field Spec 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山东诸城恐龙骨骼化石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颜色、不同风化程度的化石在光谱曲线上存在差异,有明显的识别标识,其光谱曲线的变化特征,对后续化石风化监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6.
第四纪冰川研究主要根据观察到的地貌学、沉积学特征和年代学结果,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判断其成因、时代和环境意义。蒙山"冰川遗迹"的辨识是建立在不适当或错误的证据上,雪线重建和冰期划分是不能成立的;所谓第四纪冰川遗迹,完全可以用非冰川成因予以解释。通过对蒙山堆积和侵蚀地貌的调查,笔者等得知:①拦马墙砾石堆积堤不连续、不对称分布于兰溪下游凹岸,具有立石和叠石景观,砾石组构、叠瓦构造、底泥层和不规则擦痕等表明,拦马墙天然堤为泥石流堆积;②兰溪是典型的V形谷,其基岩谷壁没有擦面和颤痕,非冰蚀擦痕是砾石沿河谷滚动、拖拽摩擦和撞击的结果,主要是泥石流成因;③已报道的蒙山"颤痕",不符合颤痕的定义和形成机制,是无效的冰川遗迹证据。本文初步提出了微观尺度新月形冰蚀地貌的分类方案,并统一称为颤痕。"山东蒙山冰川遗迹的类型、特征和年代"一文存在多处逻辑错误,我们以之为例,主要讨论了该文6个方面的逻辑缪误及其产生的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7.
电子地图的制作是GIS系统建立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把GIS应用于公路信息化的建设必须对公路电子地图进行规范化的处理。本文详细介绍了公路地图处理的各个步骤:地图投影的定义、公路方向的纠正和合并、地图桩号的赋值和地图拓扑关系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8.
找铀矿要到放射性高异场中去找,这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因而也影响找矿效果.实践表明,约有80%的矿是位于低异常场及与之相邻的离异常场附近,特别是面积为几十平方公里的小高异常场中通过对国内外上千个矿田、矿床和矿点的统计研究,提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呈“萝卜型”分布的异常(矿床或矿体)为核心的低场理论、探讨了低异场产生的机制,总结了低场中的10种有利找矿标志.对两个地区今后的勘查进行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9.
为探讨耳石微化学分析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在鳙(Aristichthys nobilis)放流群体识别中的应用,以鳙的1龄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1、2、4、8、16 mg/L 5个浓度梯度的Sr Cl2溶液标记,利用元素电子显微探针技术(EPMA)检测获得了良好的标记图谱.面分布分析结果显示,暂养28 d后外源Sr在耳石的边缘形成明显的标记环,与对照组的蓝色边缘相比,高锶环带从黄绿色过渡到橘红色,随着标记浓度增大有加深的趋势.定量线分析表明对照组的Sr/Ca比值处于稳定的2.14±0.39,而不同浓度Sr的实验组Sr/Ca比值均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峰值范围(5.04~32.32),且外源Sr浓度与耳石边缘的Sr/Ca比值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标记过程中对照组和标记浓度间的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锶标记原理和方法在鳙的大规模放流群体标记是可靠和安全的,验证了耳石锶标记在识别鳙放流个体上的可行性.建议选择鳙放流前仔稚鱼和幼鱼,以4 mg/L设为外源Sr的最适标记浓度,标记持续时间为28 d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80.
介绍了ADO数据访问技术和M atlab图形绘制技术,对在VC环境下如何调用ADO和M atlab进行了论述,并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海岸带地形图水深点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