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57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研制的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4个标准物质是国内首次成功研制的硫化物矿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样品采用重选、磁选和电磁选等选矿技术提纯矿物,获得纯度大于95%的单矿物样品。黄铁矿和闪锌矿用棒磨机少量多级粉碎至0.147mm,方铅矿和黄铜矿用小型玛瑙球磨机粉碎至0.097mm。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均匀性符合要求。采用小包装在干燥、充氩气气氛中保存样品,使样品稳定性有足够保证。连续4年定期监测了样品中全硫含量,证明稳定性良好。样品由国内经计量认证的5家实验室采用多种分离富集手段、不同原理方法协同分析。标准值的确定依据数据分布特征而定,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元素,用算术平均值作为定值,对不服从正态分布的元素用多参数模式定值。共确定了56个标准值,16个参考值,6个信息值。该批标准物质于1994年12月通过了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组织的专家复审,并于1995年4月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标准号分别为GBW07267(GSM-1)、GBW07268(GSM-2)、GBW07269(GSM-3)、GBW07270(GSM-4)。  相似文献   
62.
粤西大降坪黄铁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降坪黄铁矿床是产于云开隆起中段偏北震旦系海相碎屑岩-细碎屑岩中的层状硫化物矿床,矿床成因和海底喷气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局部经受了后期热液的叠加改造。黄铁矿的δ~(34)S值在-25.55‰—+21.07‰之间,与矿石及黄铁矿中的有机碳含量呈反比。从条带状细粒黄铁矿到块状粗粒黄铁矿,亦即从南到北,硫同位素组成从富轻硫变为富重硫。条带状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矿体围岩一致,为富放射成因上地壳源铅,块状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较均一,三组铅同位素比值较条带状矿石略低,为原始沉积的矿石铅与热液带来基底混合岩铅的混合铅。  相似文献   
63.
高凡银金矿床的黄铁矿在矿化空间上表现出:由上往下晶形{100}减少,{100)+{210}增多,X_(py),由高负值变为低负值;在单号勘探线一侧Cu、Co、Ni、K_p和爆裂温度趋于增高,As,Ag和a趋于降低;在双号勘探线一侧则显示相反的特征。分析表明,本矿床目前控制矿体仍属上部矿体,深部矿体主要位于单号勘探线一侧,且矿化较好,双号勘探线一侧深部主要显示边部矿化特征,矿化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4.
河北张家口金矿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铁矿是张家口金矿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载金矿物。泰文通过对黄铁矿的形态、粒度、成分、晶胞参数及其热电性等矿物标型的详细研究,发现当细粒,立方体与五角十二面体晶形共同出现,含较高的As,Co和Ni,晶胞参数大以及具有较高热电系数值时的黄铁矿含金性好。综合黄铁矿的这些标型特征所蕴藏的成因信息,可以得出:张家口金矿为中深成中高温变质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5.
河北省灵寿县土岭-石湖金矿床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体与太古宙阜平群变质岩系的外接触带中。金矿床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显示金的成矿热液与花岗闪长岩岩浆同源。黄铁矿的主成分具有亏硫特征,属典型的内生型。从矿脉到蚀变岩及受蚀变围岩,黄铁矿的Au、Ag、As含量及Au/Ag比值降低,Co、Ni、Se含量及Co/Ni此值、S/Se比值升高。这些元素的含量及有关参数对金及黄铁矿的取样位置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是确定矿体位置及其含金性的标志,也是成矿温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66.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铁矿的氧化作用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自行分离培养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f菌)为实验菌株,比较了黄铁矿化学氧化和生物氧化过程中溶液铁离子浓度的变化。研究发现,Fe3 对黄铁矿的氧化速率较低,而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不断将Fe2 氧化成Fe3 使得黄铁矿的氧化速率明显加快,因此生物氧化具有更高的效率。经过44 d的氧化之后,利用扫描电镜对氧化后的黄铁矿表面进行了显微观察,发现Fe3 的化学氧化主要集中在化学键较弱的晶棱部位,而在生物氧化的情况下矿物表面充满了密集的溶蚀坑,溶蚀坑的形状与A.f菌的外形非常相近,且规则排列。这说明A.f菌能够吸附到黄铁矿表面,并且这种吸附具有定向排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7.
玲珑金矿作为胶东地区一个规模最大且最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历经多年的开采,其保有储量已不足以支持持续生产,深部及边部找矿迫在眉睫。本文基于成因矿物学理论,通过矿物地球化学方法对矿区内的黄铁矿化学成分标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胶东玲珑金矿中黄铁矿为亏硫型,根据其N(S)/N(Fe)值变化趋势,显示其形成温度由成矿前期至成矿期最后到成矿后期逐渐降低。2)胶东玲珑金矿中黄铁矿为富As特征,可作为找矿标志之一;Fe、Cu、Pb三种元素整体上呈迁入状态,随着流体的进一步运移,热液中的HS-等组分逐渐流失,进而导致Au(HS)2-络合物失稳而分解,Fe2+、Fe3+被消耗形成黄铁矿,与此同时Au开始逐渐聚集并沉淀。3)黄铁矿的NiCo图解及As-Co-Ni三角相图显示,绝大部分黄铁矿都属于岩浆热液成因,黄铁矿w(Co)/w(Ni)均值为2.79,说明Au沉淀时的温度为中温。综上并结合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特征及蚀变带特征,认为玲珑金矿床为"岩浆核杂岩"隆起-拆离带中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上述研究成果对玲珑金矿下一步的深部及边部找矿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李和平 《矿物学报》1998,18(1):80-83
以黄铁矿为例,通过导电性矿物的力学-电化学相互作用实验,得出:导电性矿物的电极电位与弹性轴压应力是较好的负线性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通过电化学理论分析,得出:地壳浅部与溶液接触的导电性矿物颗粒内部存在各种各样的应力原电池,通过应力原电池过程,压溶作用得以实现。导电性矿物应力原电池引起压涛作用的发现,无疑对诸如构造地球化学、地电化学甚至湿法冶金等领域的有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黔东八克金矿床毒砂和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克金矿床以矿体和围岩广泛出现毒砂为典型特征,毒砂、黄铁矿为金的主要共生矿物。对矿体及其围岩中毒砂、黄铁矿进行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矿体中毒砂和黄铁矿的稀土元素总量明显低于围岩的毒砂、黄铁矿,从矿体—近矿围岩—远矿围岩,毒砂、黄铁矿都出现铕的明显负异常,铈无明显异常,反映成矿流体具弱还原性;毒砂、黄铁矿微量元素含量呈现出随着成矿流体从早期到晚期的演化而减少,并普遍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LREE的特征;通过对黄铁矿、毒砂Hf/Sm、Nb/La和Th/La比值分析,表明八克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型流体;从研究毒砂、黄铁矿Y/Ho、Zr/Hf和Nb/Ta比值变化范围,表明作用于围岩、矿体中的成矿流体从早期-晚期发生了改变,推测晚期成矿流体可能遭受了外来热液的混入;应用毒砂、黄铁矿中的Co/Ni比值,结合已有数据,表明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的特点,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水不均匀混合。八克金矿是岩浆热液型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0.
<正>Jinshan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northeastern Jiangxi,South China,which is related to the ductile shear zone.It has a gold reserve of more than 200 tons,with 80%of gold occurring in pyrite. The LREE of gold-bearing pyrite is as higher as 171.664 ppm on average,with relatively higher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LREE;159.556 ppm) and lower HREE(12.108 ppm).TheΣLREE/ΣHREE ratio is 12.612 and(La/Yb)_N is 11.765.These indicate that pyrite is rich in LREE.The(La/Sm)_N ratio is 3.758 and that of(Gd/Yb)_N is 1.695.These are obvious LREE fractionations.The rare earth element(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show obvious Eu anomaly with averageδEu values of 0.664,andδCe anomalies of 1.044.REE characteristic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wall rocks(regional metamorphic rocks),but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Dexing granodiorite porphyry and Damaoshan biotite granite.These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in the Jinshan gold deposit derived from the wall rocks, and the ore-forming fluids derived from metamorphic water.The Co/Ni ratio(average value 0.38) of pyrite suggests that the Jinshan gold deposit formed under a medium-low temperature.It is inferred from the values of high-field strength elements,LREE,Hf/Sm,Nb/La,and Th/La of the pyrit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of the Jinshan gold deposit derived from metamorphic water with Cl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