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847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滇东南建水普雄稀土矿是一个超大型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矿体赋存于长岭岗碱性岩体的全风化层和半风化层中。不同于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该矿品位高,厚度大,用一般的浅井和赣南钻等取样工程无法揭穿稀土矿体。本文介绍了建水普雄矿区用半合管钻探工艺和浅井工程在相邻位置的施工情况。根据相同的取样层位和样品长度,对比了矿体的品位变化情况,利用品位的相对误差和正负偏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单一对应样品品位相对误差合格率为100%;品位<0.07%的正偏差样品占样品总数的78.57%,负偏差样品占样品总数的21.43%;品位≥0.07%的正偏差样品占样品总数的52.17%,负偏差样品占样品总数的47.83%,正负偏差在可控范围内;单工程平均品位相对误差合格率为100%。说明半合管钻探工艺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勘查,实现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982.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方法,分析山西西铭煤矿2号、3号、8 号和9号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和赋存状态,并根据稀土元素Ce、Eu、Gd、Y和常量元素Al2O3/TiO2的异常揭示其成煤环境及物质来源。研究结果显示:(1)西铭煤矿煤中稀土元素含量与世界煤值和美国煤值基本相等,但低于中国煤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平均值;稀土元素以中-重稀土富集型为主,其次是轻稀土富集型和轻-中稀土富集型。(2)西铭煤矿成煤环境总体上以弱还原性为主,且受酸性沼泽水环境影响。(3)煤中稀土元素的物质来源主要为陆源碎屑物质,判断其沉积源岩为酸性或中-酸性岩浆岩。  相似文献   
983.
云南勐翁地区位于临沧—勐海稀有稀土多金属成矿亚带南端,花岗岩风化壳发育,稀土矿成矿条件优越。为配合区内矿产地质调查工作,缩小找矿范围,在该区开展了针对稀土矿产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总结了La、Y、Zr等29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富集特征、元素组合特征及异常特征,并圈定了综合异常。分析认为La、Y、Zr、W、Sn、Au是区内主成矿元素,且La、Y与F、P等相关元素异常套合较好,其异常特征明显。在水系沉积物测量基础上开展异常查证和矿产检查工作,圈定找矿靶区3处,其中1处转化为新发现矿产地,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984.
内蒙古维拉斯托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是一个以锡为主,共伴生锌、钨、铜、钼、铌、钽、锂和铷的大型矿床。该矿床以发育铌、钽、铷、锂矿化有别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其他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维拉斯托地区的北大山岩体和维拉斯托岩体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北大山岩体和维拉斯托岩体的结晶年龄分别为140±2Ma和137±1Ma~138±1Ma。2个岩体均具有高硅、富碱、贫铁镁钙特征,主体为高钾钙碱性的弱过铝质碱长花岗岩,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呈现出显著的负铕异常。2个岩体均富集Rb、Th、U、K、Ta、Hf和轻稀土元素,强烈亏损Ba、Sr、P、Eu和Ti等元素。与北大山岩体相比,维拉斯托岩体有更低的稀土总量,更明显的Eu负异常,展示了明显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Ba、Sr、Eu、Ti和Y亏损更强烈。二者的时空关系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2个岩体为同一期岩浆活动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岩浆演化过程经历了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独居石、榍石、褐帘石、磷灰石、磷钇矿、锆石和钛铁矿的分离结晶,维拉斯托岩体还发生了熔体-流体相互作用。北大山岩体和维拉斯托岩体锆石的εHf(t)值分别为5.4~8.6和4.2~9.9,两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643~847Ma和556~921Ma,表明它们的岩浆源区为起源于亏损地幔的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物质。北大山岩体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维拉斯托岩体发育钠长石、天河石、黄玉、锂云母和萤石,属于超分异的Li-F花岗岩。花岗质岩浆的高程度分离结晶和熔体-流体相互作用是形成维拉斯托超分异花岗岩并发生稀有金属-锡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维拉斯托稀有金属-锡多金属矿床属于岩浆-热液矿床。维拉斯托地区的早白垩世花岗质岩石形成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985.
古洪水事件重建是地貌学与环境变化领域的前沿性课题之一。高山峡谷基岩河段是古洪水重建的理想场所,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评述古洪水事件重建研究进展,认为识别古水位标志(palaeo-stage indicators)、系统建立流域尺度洪水综合地貌证据是古洪水重建的前提和基础。而不同类型的古洪水地貌证据中,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lackwater deposits,SWD)是最完整的具有确切水位标志指示意义的高水位悬移质沉积物,而其他边滩坝体(bars)是指示洪水路径和水动力条件的低水位标志沉积物。基于这些洪水地貌证据与水位标志物指示,采用多种水力学模型重建古洪水规模。同时采用多种测年方法相互验证建立可靠完整的古洪水事件年代序列。从点到面建立古洪水事件数据库,提出不同成因类型古洪水事件的时空模式,系统揭示特大洪水发生规律及其演化趋势。其中,青藏高原周缘灾难性古洪水事件在形成年代、地貌证据和水文模拟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空特征与地貌效应,这些对认识全球末次冰期巨型洪水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在特定的时空尺度范围内评估极端洪水事件的地表过程与地貌效应,甚至大陆尺度灾难性古洪水研究已经拓展到行星尺度洪水地貌。此外,高山峡谷现代大洪水地貌原型观测对理解古洪水水文过程机制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6.
稀土元素在永磁材料等新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被世界各主要国家列为战略资源.从资源、生产格局上看,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稀土探矿热潮的出现以及中国稀土资源的大量开发,中国稀土资源优势地位正逐渐降低;美国等西方国家大力推动中国之外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项目的建设,全球稀土生产格局或将发生变化.从消费方面看,稀土消费可被归为永磁材料、催化剂等8种最终用途;永磁材料和催化剂占稀土消费量的60%,永磁材料占稀土消费价值的91%;中国、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消费国,美国和欧洲国家次之.稀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了全球唯一具有稀土全产业链的国家,但在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缺乏稀土产品定价权、资源快速消耗、高端材料和应用技术受制于人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中国稀土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稀土产品研发和应用研究、构建稀土产业矿业航母等建议.  相似文献   
987.
为探讨灰家堡金矿田矿化剂和成矿物质来源,系统开展了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和C-O-S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具有"上凸型"配分模式,低的(La/Sm)N值(0.003~0.580),较高的(Gd/Yb)N值(1.21~15.73),Eu正异常,显示成矿流体的壳源特征;产于龙潭组(P3l)的矿体中的方解石δ13CPDB为-9.3‰~1.7‰(均值为-3.93‰);产于构造蚀变体(SBT)的矿体中的方解石δ13CPDB为-7.8‰~3.3‰(均值为1.04‰),C-O同位素组成介于地幔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在δ13CPDB-δ18OSMOW图解上呈近水平分布,与矿体全岩及围岩碳同位素组成相似,表明成矿流体的C可能具有多来源特征。成矿流体与围岩之间的水-岩反应并未改变矿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不是导致热液方解石沉淀的主要机制,而更可能与CO2的脱气作用有关;方解石的87Sr/86Sr值接近碳酸盐岩围岩、明显高于幔源物质的平均值,表明成矿热液中的Sr可能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围岩。  相似文献   
988.
黔西北峨眉山玄武岩顶部普遍发育Fe-Al岩系。为查明峨眉山玄武岩顶部Fe-Al岩系特征,探讨其三稀元素富集特点,开展了针对峨眉山玄武岩顶部Fe-Al岩系的野外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当峨眉山玄武岩上覆地层分别为宣威组或龙潭组时,峨眉山玄武岩顶部风化壳Fe-Al岩系表现出明显差异。样品测试结果表明: Fe-Al岩系内Sc、Nb、REE等三稀元素含量丰富,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宣威组Fe-Al岩系内Sc、Nb、REE含量更高,尤其是Nb和REE。Fe-Al岩系内Sc、Nb、REE等三稀元素富集为峨眉山玄武岩风化初始富集和后期改造再次富集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9.
针对赣南风化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元素的分异现象,通过研究该稀土矿的主要矿物成分——高岭石和埃洛石-7的矿物特征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特征,探讨了该类型稀土矿的成矿机制和稀土元素分异机理。高岭石和埃洛石-7吸附稀土元素的能力受体系p H值以及金属阳离子钾、钠的的影响,且埃洛石-7吸附稀土元素的能力高于高岭石。横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中赋存有K+时,两种粘土矿物对稀土元素的吸附呈现出分化趋势,其中高岭石主要吸附中-重稀土元素,埃洛石-7反之,因此风化淋积型稀土矿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K+可能会使高岭石和埃洛石-7呈现出差异吸附特征,进而反过来影响稀土矿中稀土元素的配分。  相似文献   
990.
新近发现、规模巨大的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的研究还很薄弱,制约了对该矿床成矿物化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的认识。通过对矿区微细浸染型、细脉硫化物型、块状硫化物型矿石中与银成矿关系密切的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和毒砂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显示出富Cl热液所具有的微量元素特征,且具有从早期到晚期成矿温度和f_(O_2)递降的有序演化过程。通过对比硫化物与矿区出露的主要岩浆岩(岩脉)稀土元素的LREE/HREE、δCe和δEu特征,以及不同矿体中As、Sn、Sb等元素在的含量差异,表明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特征或存在多期成矿作用的叠加。Cu、Co、Cr等幔源元素的富集则暗示成矿过程中不排除有幔源物质的参与。将双尖子山矿床闪锌矿与我国典型的岩浆热液型、SEDEX型、MVT型及层控-岩浆热液叠加型矿床的闪锌矿中Mn、Cd、Sn、Ga、Tl含量,Cd/Mn、Zn/Cd比值及REE特征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岩浆热液型矿床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从而进一步确定本矿床成因类型上属于岩浆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