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331篇
测绘学   789篇
大气科学   269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523篇
海洋学   164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25篇
自然地理   1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种地形图快速扫描矢量化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利用adobe的Steamline以及AutoCAD、CorelDraw对纸介图进行扫描矢量化的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功能是原图扫描、扫描图矢量化及矢量图校正的处理。经实践应用,其速度、精度等均可满足一般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2.
增强型道格拉斯—普克压缩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先论述了经典的道格拉斯—普克压缩算法,分析将其应用于多边形边界数据压缩所造成的图形失真现象,提出了一种增强型道格拉斯—普克压缩算法,并用实际的MapInfo矢量数据来检核该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成果数据 ,将监测成果及时有效地应用于日常的土地管理和规划中 ,需要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本文阐述了在建立数据库过程中 ,如何将动态监测成果的栅格数据矢量化以及如何将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统一到一个地理数据库系统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分类K—L变换的多波段遥感图像近无损压缩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倪林 《遥感学报》2001,5(3):205-213
去除空间和谱间相关性是多波段遥感图像压缩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得到更好的去相关效果,将矢量量化方法引入多波段遥感图像压缩中,以去除对应同一地物的波段矢量间的相关性,再通过分类K-L变换去除量化误差图像的变间相关性,对K-L变换后的特征图像采用预测树的方法进一步去除谱间结构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压缩效果。  相似文献   
105.
陈晋  何春阳  卓莉 《遥感学报》2001,5(5):346-352
以光谱直接比较为基础的变化向量分析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方法,在双窗口变步长阈值搜寻方法确定变化和非变化像元的基础上,提出了参考图像分类并结合变化向量方向余弦最小距离分类的变化类型确定方法,同时应用该方法在北京市海淀区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变化类型的判断精度达到70%以上,显示了新方法的优越性和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结合等压面上高度场及其气象要素矢量场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一种能客观反映大气在等压面上的运行规律的可视化方法-表面场线映射,它在气象上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Activity-based models consider travel as a derived demand from the activities households need to conduct in space and time. Over the last 15 years, computational or rule-based models of activity scheduling have gained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ime-geography and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 lack of techniques for deriving rules from empirical data hinder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ule-based systems in this area.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develops and tests an algorithm for inductively deriving rules from activity-diary data. The decision table formalism is used to exhaustively represent the theoretically possible decision rules that individuals may use in sequencing a given set of activities. Actual activity patterns of individuals are supplied to the system as examples. In an incremental learning process, the system progressively improves on the selection of rules used for reproducing the examples. Computer experiments based on simulated data are performed to fine-tune rule selection and rule value update func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ystem is effective and fairly robust for parameter settings. It is concluded, therefor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opens up possibilities to derive empirically tested rule-based models of activity scheduling. Follow-up research will be concerned with testing the system on empirical data. Received: 31 January 2001 / Accepted: 13 September 2001  相似文献   
108.
1Currentchangedetectiontech niquesAutomaticchangedetectioninimagesofagivensceneacquiredatdifferenttimesisoneofthemostinterestingtopicsofimageprocessing .Itfindsim portantapplicationswithindifferentcontexts,rang ingfromvisualsurveillanceandvideocodingtot…  相似文献   
109.
完全Q矢量的引入及其诊断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4,他引:30  
姚秀萍  于玉斌 《高原气象》2001,20(2):208-213
参照准地转Q矢量推导,考虑天气系统发展的主要热力强迫因子-非绝热加热作用,引出考虑非绝热效应的完全Q矢量的概念,并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完全Q矢量能较清楚地揭示暴雨天气系统的演变;考虑了湿过程的完全Q矢量在暴雨的诊断过程中显示了更大的优越性;定性而言,完全Q矢量散度的辐合中心或辐合线、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有助于确定暴雨的落区,暴雨区正好落在低层完全Q矢量散度场辐合中心和锋生函数场正值中心之间;定量而言,低层完全Q矢量散度场辐合中心和锋生函数场正值中心大小对暴雨强度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而在暴雨的诊断和预报过程中完全Q矢量散度和锋生函数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相似文献   
110.
结合等压面上高度场及其气象要素矢量场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种能客观反映大气在等压面上的运动规律的可视化方法表面场线映射,它在气象上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