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6篇
  免费   1655篇
  国内免费   1599篇
测绘学   512篇
大气科学   462篇
地球物理   1208篇
地质学   6604篇
海洋学   1082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67篇
自然地理   373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369篇
  2019年   448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564篇
  2013年   682篇
  2012年   728篇
  2011年   725篇
  2010年   616篇
  2009年   680篇
  2008年   664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679篇
  2005年   614篇
  2004年   579篇
  2003年   544篇
  2002年   509篇
  2001年   483篇
  2000年   484篇
  1999年   405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255篇
  1996年   176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正>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 beds in the Lungudong region of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Tarim Basin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reservoir-forming conditions of oil and gas are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by collecting and sorting out a large amount of data.The carbonate reservoir beds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open-platform and platform marginal facies;the reservoir beds have large changes in and low average values of physical property;the main type is fractured reservoir beds with the fracture-porous type second.The reservoir bed development is chiefly controll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tectonic activity and karstification. Whereas th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s in the region are controlled by an advantageous structural location,a good reservoir-caprock combination and a favorable transporting system,with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zed by zones horizontally and belts vertically,the oil and ga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areas with structural uplift,densely developed fractures,and surface karst,a vertical vadose zone,and a horizontal undercurrent belt of palaeokarst.  相似文献   
992.
大南盘江地区构造对油气藏破坏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南盘江地区发育多套成熟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由于烃源岩埋藏深、成熟早,成藏之后经历多期强烈的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先前形成的油气藏大都被破坏,导致目前地表出露多处古油藏和油气苗。多年的油气勘探证实,后期的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的破坏作用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大南盘江地区不同构造单元,油气藏的破坏因素不同。南盘江坳陷古油藏沿深大断裂分布,其破坏的主控因素是断裂活动;桂中坳陷古油藏和油气显示出露区缺失区域盖层,其破坏的主控因素是构造抬升剥蚀;十万大山盆地古油藏目前残留的烃类主要是固体沥青,镜质体反射率(Rb)大都落在2.0以上,推算经历的最高热解温度均大于200℃,而且古油藏的分布区也是印支期岩浆岩集中分布区,因此推断该区油气藏破坏的主控因素是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993.
广西南丹矿产资源及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坤  胡振光 《矿产与地质》2010,24(6):552-556
广西南丹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前景良好。文章阐述了南丹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今后在南丹矿产资源开发中,必须加大勘探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快科技进步;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开展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及减少对环境破坏,重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干旱区坎儿井与山前凹陷地下水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铭江 《水科学进展》2010,21(6):748-756
在分析研究坎儿井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河流冲洪积扇地形地貌特征、储水构造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前凹陷带"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具体思路,并以台兰河地下水库示范工程为例,对构筑"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及其"引渗回补"调蓄系统、"横坎儿井"集水系统、"自流虹吸"输水系统三大工程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山前凹陷地下水库是非常理想的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其研究和示范工程,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水资源高效利用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995.
水库的排沙问题一直是多沙河流水库调度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大部分多沙河流的来水来沙主要集中于汛期,因此水库汛期的蓄水兴利与泄水排沙的矛盾十分突出,具有典型的博弈关系,该关系可以利用博弈的相关理论进行描述。基于微分对策理论,将多沙河流水库汛期的供水兴利与泄水排沙看作博弈的双方,建立起以排沙和供水的综合效益作为性能指标函数的多沙河流水库汛期调度模型,研究了多沙河流水库汛期的调度问题,并通过陕西黑河某水库的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调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多沙河流水库汛期调度中的主要矛盾,实现对供水与排沙综合效益的优化。  相似文献   
996.
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和模拟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的由来及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和模拟进展。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是描述全球气候以及生态和环境系统的整体耦合演变的数学表达。利用他作大规模数值模拟,以便认识和预测全球和区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有效应对防灾减灾和规划可持续发展等。目前国内外尚未完全研制出可供实用的地球系统模式,还须二三年时间。  相似文献   
997.
中原油田高压注水诱发的油水井套管损坏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油田高压注水开发35年,套管损坏严重,严重的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果。据研究,油田水井套管损坏主要有错断、变形及破漏等三类,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断层发育区、高地层水矿化度区、泥岩层和盐膏层发育区,剖面上主要分布在盐膏层段和主力生产井段。提出断层活动、地应力非均质演化、盐岩蠕变、油田开发历程和开采方式及油气流场、化学场演化是中原油田套损的主要控制因素,建立油田油藏油井多参数动态模式,优选与油藏模式匹配的开采方式及增产措施,改造套管动力学环境和化学环境将能防治套损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以溪洛渡库区深入研究的14个典型滑坡为研究对象,在初步建立潜在滑坡判识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优选确定了影响库区潜在滑坡孕育的8个关键主控因素:坡面平均坡度、滑体内冲沟切割程度、洼地封闭状况(或排水条件)、滑面平均倾角、滑面形态、下滑段长度与总滑面长度之比、滑体结构及近期活动迹象,并依据距离判别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溪洛渡库区潜在滑坡的距离判识模型。该判识模型对库区5个待判滑坡样本和9个滑坡学习样本的判识准确率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999.
河南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心义  黄丹 《地下水》2010,32(1):54-55,70
基于河南省地热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河南省各种类型地热水的开采情况。首先应用已采量与可采量的比值作为评价标准将地热水的开发利用程度为五类,评价了整个河南省新生界地热水、基岩地热水、温泉水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各地市城区的地热开采情况,提出河南省应积极地推广地热资源利用,对开采过热的地区要注意防止地热水位下降过快,对开采一般的地区要注意适度开发,对其他地区要结合自身实际鼓励开发。  相似文献   
1000.
解艳  薛科社 《地下水》2010,32(6):79-80,87
水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模拟和预测是水生态环境健康诊断、预测、预警及控制管理的重要基础。水环境数学模拟已经在国内外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且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水环境数学模型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现状,并提出其发展趋势和国内水质数学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