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540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定义一个能客观定量描述大气环流四维时空变化的风向改变指数WI,用以研究大气环流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季节转换。在对纬向平均的WI做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后,得到了其前四个模态。第一模态揭示的是全年平均的WI空间分布的基态。第二模态反映的是WI场的偏差中呈现准调和变化的部分,热带、副热带、温寒带季风区在该模态中均有明显体现。第三模态反映的是WI场的偏差中呈现非调和变化的部分,该部分揭示了因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差异和因大气、海洋流体的非线性效应,其所造成的从春到秋与从秋到春的季节变化的不对称性以及平流层的二月突变现象。第四模态反映的是全球各层盛行风反向区域从春到夏的北进和从夏到秋南撤的现象。  相似文献   
72.
王剑  王虎  李勇  赵华宣  陈怡  兰永飞 《探矿工程》2019,46(12):18-23
结合贵州省地热钻井设备及井身结构等情况,就气举反循环钻进工艺在地热井施工中的应用,对冲洗液正循环和气举反循环两种钻进工艺原理、设备配套、钻具组合、沉没比、钻进参数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气举反循环钻进工艺在地热井施工中的应用效果,证明了该工艺能够提高溶蚀裂隙地层施工效率,减少孔内事故的发生,同时该工艺在热储层中应用还具有明显的洗井效果。  相似文献   
73.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断裂带在晚石炭世—中三叠世逆冲断层生长的位移模式和位移—长度关系,本文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地层回剥分析和断层古位移测算来厘定古断层的末端位置,明确断裂生长连接历史,并结合幂律关系,探究了断层生长模式以及断裂带岩性组合、运动学、反转和断层系统内在特征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杭锦旗断裂带的构造演化受基底断裂的分段性制约。其北东走向的分段(泊尔江海子断裂东段)形成较早;在垂向上,断裂中部的位移大,向两端递减;在平面上,断裂末端与东西走向的分段(泊尔江海子断裂西段)叠覆,导致局部位移增大,最终发生硬连接。东西走向的三眼井断裂形成于晚石炭世,先后经历了断层分段、横向扩展和连接的演化阶段。乌兰吉林庙断裂作为调节带断裂,其活动相对较弱且局部发生反转。根据断层位移—长度剖面的几何形态和断层演化阶段分析,可将杭锦旗断裂带的逆冲阶段的位移模式分为4种类型:①近对称的三角状或椭圆状,代表独立断层;②左右极不对称的锯齿状或双峰状,代表断层之间发生软连接作用;③不规则波状,反映多条小型断层的连接作用;④异常尖峰状,代表大型断裂后期位移的调整。杭锦旗断裂带的D_(max)/L数据集与全球其他地区比较,要低一个数量级,可能与断裂带的后期反转有关。最后,针对杭锦旗断裂带在不同时期的构造演化和D_(max)/L变化特征,提出了断裂带逆冲阶段演化的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74.
An experimental campaign was set up to quantify the contribu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fluxes on hillslope hydrology and stability for different forest vegetation cover types. Three adjacent hillslopes, respectively, covered by hardwood, softwood, and grass were instrumented with nine access tubes each to monitor soil water dynamics at the three depths of 30, 60, and 100 cm, using a PR2/6 profile probe (Delta‐T Devices Ltd) for about 6 months including wet periods. Soil was drier under softwood and wetter under grass at all the three depths during most of the monitoring period. Matric suction derived via the soil moisture measurements was more responsive to changes in th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nd also recovered faster at the 30 cm depth. Resul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ean matric suction under hardwood (101.6 kPa) with that under either softwood or grass cover. Howeve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mean matric suction under softwood (137.5 kPa) and grass (84.3 kPa). Results revealed that, during the wettest period, the hydrological effects from all three vegetation covers were substantial at the 30 cm depth, whereas the contribution from grass cover at 60 cm (2.0 kPa) and 100 cm (1.1 kPa) depths and from hardwood trees at 100 cm depth (1.2 kPa) was negligible. It is surmised that potential instability would have occurred at these larger depths along hillslopes where shallow hillslope failures are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the region. The hydrological effects from softwood trees, 8.1 and 3.9 kPa, were significant as the corresponding factor of safety values showed stable conditions at both depths of 60 and 100 cm,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considerable hydrological reinforcing effects from softwood trees to the 100 cm depth suggest that a hill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would show that hillslopes with softwood trees will be stable even during the wet season.  相似文献   
75.
2015年汛期我国南方季节内东西反相旱涝型及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霖  陈丽娟  李维京  范广洲 《气象》2017,43(6):705-715
本文利用站点数据、再分析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了2015年汛期(4—9月)内我国南方逐候降水的空间模态及其对应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汛期,南方地区汛期总体表现为东西反向降水型,体现了强El Nino发展年的一般特征,但进一步分析发现汛期内候尺度东西反向降水型具有多样性特征。对候尺度降水资料EOF展开后的第一模态(EOF1)和第三模态(EOF3)为两类东西反相型降水,在对流层高、中、低层都有明显的差异。EOF1东多西少(A1)型是由低层菲律宾反气旋主导的降水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显著,南亚高压偏强偏东,我国南方东部的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而EOF3的东多西少(A2)型是由热带气旋活动主导的降水型,南海北部为气旋式环流;副热带高压偏强,相对于A1型偏东;南亚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偏东,东南沿海降水偏多。EOF1的东少西多(B1)型明显受到南下冷空气活动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相对偏东,印缅槽增强,有利于南方西部降水偏多。而EOF3的东少西多(B2)型是菲律宾反气旋位置异常主导的结果,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偏西,引导水汽到南方西部地区。2015年汛期内东西反相旱涝型与菲律宾反气旋活动及位置、热带气旋活动及位置、冷空气活动路径有密切的关系,受到多种环流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杨晓霞  夏凡  张骞  侯淑梅  刘畅 《气象科技》2018,46(3):605-618
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30日夜间和31日夜间鲁西北连续两天强降雨天气进行诊断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产生在西风槽前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偏南暖湿气流中,西风槽稳定少动,台风在东南沿海北上,副高加强北抬,为鲁西北连续两天的强降水提供了天气尺度背景。925hPa及以下的低层,来自于渤海的偏东气流和来自于华东沿海的东南气流同时向鲁西北强降水区输送水汽,低层比湿大,CAPE和K指数较高。第1次强降水产生在偏南气流的暖区中,降水强度大,维持时间短。第2次强降水期间,低层有冷空气锲入,把暖湿气流抬升,前期为对流性降水,中后期转为稳定性降水,降水强度小,维持时间较长。850hPa及以下倒槽式切变线和中尺度低涡环流是造成强降水的中尺度影响系统,近地面层来自于渤海的东北气流与来自于东南沿海的东南暖湿气流形成中尺度涡旋,产生气旋式辐合上升,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对流云团在鲁西北形成长形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稳定少动,有明显的列车效应和后向传播特征。强降水具有较强的日变化,夜间发展增强,白天减弱。  相似文献   
77.
壳聚糖分离膜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膜分离材料及膜分离技术是一个相当受重视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领域[1,2]。反渗透法是一项新型的膜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78.
GCF-1500冲击反循环工程钻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GCF—1500 冲击反循环工程钻机的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钻机采用了冲击反循环方式,钻进效率高,适应地层面广。  相似文献   
79.
廖小年  齐华 《四川测绘》1999,22(3):123-127
本文在介绍铁路便线的设计过程中,详细地讨论了各类曲线测量要素的计算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铁路便线施工放样的困难就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80.
从地形变资料探讨丽江7.0级地震的前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机制是“拉疏隆起-压缩凹陷”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根据这一理性认识,应用丽江7.0级地震之前滇西地区的地形变资料,较确切出得出了本区有强震发生,并且可以认为孕震体是在丽江至玉龙雪山东麓地区;根据发震前夕所观测到孕震体的“拉疏隆起-压缩凹陷”的区域大小与幅度值及岩层的弹性应变,可近似计算震级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