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540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雨水入渗对非饱和土坡稳定性影响的参数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斜坡失稳与雨水入渗有密切关系。通过参数分析研究可以深化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因而对滑坡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有重要意义。针对香港地区一种典型非饱和土斜坡,用有限元法模拟雨水入渗引起的暂态渗流场,然后将计算得到的暂态孔隙水压力分布用于斜坡的极限平衡分析。计算中采用延伸的摩尔-库伦破坏准则以便考虑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研究了降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坡面防渗处理等因素对暂态渗流场和斜坡安全因数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和雨型对暂态渗流场及斜坡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土体的渗透系数,尤其是渗透系数各向异性的影响特别显著;斜坡中相对隔水层的存在以及斜坡防渗护面的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2.
根据冲击碎岩理论和冲击反循环钻进中的工艺技术参数,结合工程施工实例对CJF-20冲击反循环钻机的钻进工艺技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实践表明,CJF-20冲击反循环钻机应用于复杂地层钻进成孔可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83.
用1988~1996年在东海南部黑潮区共5个航次的春季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温、盐度垂直分布类型的地理分布,讨论了春季温、盐度逆转现象的形成原因。这主要是春季季风已转变为南风,在南风的驱动下,迫使表层水离岸向东向外海扩张,台湾暖流向北伸展,黑潮次表层水的向岸入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84.
提出了由物质试验方法初步选择的一种可操作的单只桶基安全负压沉贯操作程序,它可作为试验室内多桶基导管架物模试验以及海上(近)原型尺度桶基试验实施负压沉贯操作方法的试验依据,通过对这些试验及其操作程序的修正和完善,可为实际桶基实施海上沉贯作业出一种可靠,安全的操作程序或方法。  相似文献   
85.
吸力基础与海洋工程大直径钢桩相比,具有成本低、安装周期短、对环境影响小、不受海况影响及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近年来在海上风电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吸力基础沉贯至海床预定位置,是其发挥承载力和确保服役稳定性的前提。海床地基土体常以分层土形式分布,且各层土体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等存在显著差别,导致吸力基础吸力沉贯机理非常复杂。明确吸力基础在分层土中沉贯特性,有助于指导吸力基础在海上风电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对目前吸力基础在分层土中沉贯特性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归纳了其沉贯机理研究进展,并对影响吸力基础在分层土中沉贯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层土中吸力基础沉贯的研究方向和改进的沉贯方法。  相似文献   
86.
石炭-二叠纪是山东省的主要聚煤时期之一,通过对潘西煤矿深部煤层特征和赋煤规律的分析、研究,在箕斗状反倾向盆地,"震钻结合,地震先行,钻探验证"、"就煤找煤"寻找石炭-二叠纪煤层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深部找煤效果。  相似文献   
87.
在实际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会产生衰减和频散现象,因此其更接近于黏弹性介质,在地震处理中补偿这些黏性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中进行吸收衰减补偿更准确,也更有物理意义,直接求解双程波动方程的逆时偏移(RTM)能够成像大倾角复杂构造,具有诸多优势。然而当考虑吸收衰减补偿时通常会产生不稳定现象,大部分研究都是在逆时偏移的波场延拓中进行波数域的低通滤波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广义标准线性固体的黏声波动方程进行吸收衰减补偿的Q--RTM方法,通过添加正则化项的方式来稳定延拓过程。添加正则化项本质上是低通滤波,滤波窗口是指数形式,在时空域有明确的形式,可以阻止发生高频不稳定。与直接滤波相比,正则化参数可以是空变的,因此比较适合剧烈变化的区域,我们还发现震源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更适合Q--RTM方法。   相似文献   
88.
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凯  张剑锋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3):1053-1061
相对于传统的逆时偏移,最小二乘逆时偏移具有更高的成像质量,这种改善是通过迭代反演来获得的,另外其精度与效率依赖于求解波动方程算法的精度与效率.本文给出了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结合最小二乘算法与非结构化网格精细刻画地下界面以及随速度自适应剖分的优点;并采用带补偿的拉普拉斯滤波算法,来消除梯度计算中的低频噪声,从而加速目标函数的收敛速度.通过简单倾斜模型以及复杂Marmousi模型测试,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潜力.  相似文献   
89.
基于平面波加速的VTI介质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各向异性集中表现为速度各向异性,势必影响地震波运动学特征.传统声波逆时偏移(RTM)和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SRTM)没有考虑介质各向异性特征,导致反射波不能正确归位、同相轴出现扭曲及寻优速度慢或不收敛等,VTI介质逆时偏移(VTI-RTM)矫正了声波成像的不足,但仍存在低频干扰严重、中深部成像不佳、振幅保持差等缺陷.为此,本文首先实现了VTI介质最小二乘逆时偏移(VTI-LSRTM)方法,为了节省I/O及内存需求并提高效率,进一步引入平面波编码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波加速的VTI介质最小二乘逆时偏移(VTI-PLSRTM)策略.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简单模型及复杂Marmousi模型成像试验,并与标准逆时偏移剖面对比表明:本方法能够校正各向异性造成的相位畸变,且在迭代中自动压制串扰及低频噪声、补偿中深部能量,是一种兼具质量与效率的保幅成像策略;对速度误差的敏感性测试说明该方法需要相对正确的偏移速度及Thomsen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90.
Though it is well known that vegetation affects the water balance of soils through canopy interception and evapotranspiration, its hydrological contribution to soil hydrology and stability is yet to be fully quantified.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hydrological process, soil water dynamics have been monitored at three adjacent hillslopes with different vegetation covers (deciduous tree cover, coniferous tree cover, and grass cover), for nine months from Dec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5. The monitored soil moisture values were translated into soil matric suction (SMS) values to facilitate the analysis of hillslope stability. Our observations showe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tions in SMS for each vegetation cover condition. Howeve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vegetation covers was only evident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where the mean SMS under coniferous tree cover (83.6 kPa)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under grass cover (41 kPa). The hydrological reinforcing contribution due to matric suction was highest for the hillslope with coniferous tree cover, while the hillslope with deciduous tree cover was second and the hillslope with grass cover was third.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s for all cover types were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the wettest period of the monitoring study, the additional hydrological reinforcing contributions provided by the deciduous tree cover (1.5 to 6.5 kPa) or the grass cover (0.9 to 5.4 kPa) were insufficient to avoid potential slope failure conditions. However, the additional hydrological reinforcing contribution from the coniferous tree cover (5.8 to 10.4 kPa) was sufficient to provide potentially stable hillslope conditions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Our study clearly suggests that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the hydrological effects from both deciduous tree and grass covers are insufficient to promote slope stability, while the hydrological reinforcing effects from the coniferous tree cover are sufficient even during the winter season. Copyright © 201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