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361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Fluorine is in the dynamic balance of two geochemical processes, enrichment and leaching, reflecting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fluoride by clay minerals, respectively. The two geochemical processes of fluorine in soil are influenced by factors including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clay minerals, pH and sanity of soil solutions, climate, grazing and agriculture activities.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enrichment and leaching process of fluorine in soil can be found with interaction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62.
长江上游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以长江上游攀西大梁子铅锌矿区水系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查明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重金属来源,探讨了在不同pH条件下重金属的淋滤规律,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攀西大桥河流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其含量明显要高于长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重金属生态风险属于很强风险,Hg和Cd呈高度富集、严重污染;Pb和Zn呈中度富集、中等污染。淋滤实验结果表明Pb、Zn、Cd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淋滤浓度先快速下降,后逐渐趋于平衡,而As在快速下降后又有缓慢升高的趋势。大桥河流域水系沉积物中As、Cd、Pb、Zn主要来源于大梁子铅锌矿的采选活动,Hg为岩石风化和土壤剥蚀来源,而Cu和Cr主要为农业和工业活动来源。综合对比发现,攀西成矿带铅锌矿周边土壤富Cd而贫Cr,此外Cd、Pb、Zn、Hg是主要潜在污染物,且生态风险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3.
尽管连续混合器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壤中溶质迁移转化规律计算,但却仅限于饱和土壤条件。通过采用Kostiakov公式描述非稳定入渗过程,并结合活塞假设计算入渗过程中土壤水分的运动和分布规律,将连续混合器模型扩展应用于非饱和土壤的盐分淋洗过程计算,并求出了模型的解析解。分析发现,在一定的土壤质地、初始含水率剖面和初始含盐量剖面下,模型的计算结果会受到土层划分厚度的影响,而合理的土层厚度又与饱和导水率和溶质弥散系数之间存在量纲一的函数关系。当土层厚度选取合理时,连续混合器模型与HYDRUS-1D的计算结果十分接近,采用该模型模拟试验土壤盐分淋洗过程,显示了较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4.
湿法浸取硫酸镍工艺研究中,净化提纯工艺采取了蒸发浓缩浸液、分步沉淀杂质的技术方案。中试表明,采用此种工艺生产效率很低,还导致生产流水线上的设备匹配性差。为此,作者提出了二次浸取的技术方案。实验室及中试试验表明:采用二次浸取工艺替代蒸发浓缩工艺,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65.
堆浸生产中高锑样品金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贵琴 《贵州地质》2004,21(2):127-128
堆浸提金生产中,高锑样品的湿法测金,用氯化铵和溴化氢挥发法除去锑对金测定的干扰,用氢醌容量法测定,快速、简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6.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稀土浸出工业指标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风化壳型稀土矿床均以全相品位来圈定矿体,计算全相储量。而矿山实际生产长期以来是用浸出稀土品位及其总量为依据。在用浸出品位作为基本分析项目时,其分析成本仅有原全相分析的四分之一,且分析周期、普查周期亦大大缩短。同时选取合适的组合样求取浸出率可以求出全相储量,为国家提供稀土总量数据。总之,浸出工业指标比全相分析指标更能反映采选工艺的进步,保证充分利用资源,又能提供二种合理的储量。缩短资源评价周期。节约资源评价费用,是一种经济适用的工业指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张亭亭  李江山  王平  薛强 《岩土力学》2019,40(10):3928-3936
采用硫酸亚铁(FeSO4)对铬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选用浸出试验、Cr(VI)残留值试验和形态提取试验,研究了粒径和有机质对铬污染土稳定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粒径和有机质对铬污染土稳定特性有较大影响。粒径的减小可显著降低稳定土中Cr(VI)和总Cr的浸出浓度及稳定土中Cr(VI)的含量;当污染土粒径小于2 mm时,Fe(II)/Cr(VI)摩尔比为3,稳定土中Cr(VI)和总Cr的浸出浓度分别为4.68、8.9 mg/L,均低于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T5085.3-2007)的限值。有机质添加量的增加可明显降低稳定土中Cr(VI)和总Cr的浸出浓度及Cr(VI)的含量。当Fe(II)/Cr(VI)摩尔比为3时,有机质的添加量为5%,稳定土中Cr(VI)的含量为28.3 mg/kg,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中工业和商业用地限值(30 mg/kg);当有机质的添加量为10%时,稳定土中Cr(VI)的含量为4.8 mg/kg,低于居住用地限值(5 mg/kg)。形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粒径的减小可降低弱酸提取态的铬含量,增加可还原态的铬含量,而对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的铬含量影响不大;有机质可促使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的铬转化为可氧化态的铬,而残渣态的铬变化不大。稳定土中铬从活性态向较稳定态转化,是铬稳定土稳定特性和环境风险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8.
本文探讨了纳滤分离Al~(3+)和Li~+的可行性,研究了含盐量和铝锂比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从锂云母浸出液中分离回收锂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对Al~(3+)和Li~+的截留率随含盐量的升高而降低,其中Li~+始终呈现负浓度梯度扩散的趋势,而Al~(3+)的截留率始终稳定在99%以上。当含盐量为45 g/L时,铝锂分离因子最高可达248.33,膜面相应Zeta电位的绝对值达到最大。随着溶液中铝锂比的变化,Al~(3+)和Li~+的截留率分别在不同铝锂比的条件下出现拐点,溶液的pH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下降的复杂趋势。本实验研究发现,DK膜能够在酸性环境下实现高效的铝锂分离和锂的浓缩,从而为锂云母浸出液中锂的提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不同类型含金属沉积物在物质组成和元素赋存状态的差异,对东太平洋海隆13°N洋中脊两侧表层含金属沉积物(站号:E271和E53)进行了矿物学、地球化学分析,顺序提取实验,并与前人对轴部表层沉积物(站号:17A-EPR-TVG1)的研究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E271和E53是远端含金属沉积物,由非浮力热液羽状流中颗粒物沉降所形成的;17A-EPR-TVG1沉积物是近喷口含金属沉积物,由黑烟囱或者热液硫化物丘状体崩塌、堆积,或者由热液羽状流中Fe-Mn氧化物和硫化物快速沉淀而形成的,近喷口沉积物比远端沉积物更富集Fe、Cu和Zn等元素。元素在两种含金属沉积物中的赋存状态基本相同,除了Fe,Cu,Zn,Mo和稀土元素(REE)等元素在远端沉积物中主要存在于Fe-Mn氧化物相,在近喷口沉积物中主要在残留相中。远端沉积物中REE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与海水相似,表明REE主要来自海水,而近喷口沉积物中REE配分模式与热液流体相似,说明REE以高温热液流体来源为主。相关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热液沉积作用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0.
粉煤灰中污染离子淋释试验及其运移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不同介质条件下粉煤灰中污染离子的淋释实验,得出一些离子淋释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粉煤灰中淋释污染离子在地下水中的浓度变化从理论上给出两种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