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3篇
  免费   1115篇
  国内免费   88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4148篇
海洋学   39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1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巢湖凌家滩遗址古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巢湖凌家滩文化遗址的野外勘查、采样和室内磁化率、烧失量、化学元素及光释光年代分析,结合巢湖湖泊岩芯记录的中全新世环境特征、研究区较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文物考古成果,综合研究表明:古凌家滩人生活于中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处在气候由温暖湿润向温和略干转换的过渡阶段;晚更新世末期堆积形成的地面(OSL年代11.6 ±1.0 ka B.P.)是古凌家滩人生活的地貌面,本区古地貌面海拔以及拔河高度与现今不同,这与该区新构造运动沉降和气候-水文因素作用有关;中全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太湖山南麓台地被进一步切割为山前长条形岗地与河流相间的地貌形态,遗址所在的长岗岗地是东、西、南三面临水的"半岛"环境,河川相连,便于水运交通、渔猎和水稻种植。  相似文献   
952.
通过对穿越西北次海盆的3条地震测线以及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对其新生代的构造 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伸展模型,并进而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次海盆在30 Ma时开始发育,断层的活动期集中在渐新世,并大致以海盆中部的岩浆岩凸起为轴对称分布,对渐新统的沉积起控制作用。海盆扩张东强西弱,西部显示出更多的陆缘裂谷盆地的特征。25 Ma后扩张轴向南跃迁,西北次海盆的海底扩张运动停止,进入裂后沉降阶段。构造展布方向受到其南侧的中-西沙地块的影响,大致沿其北部边界展布。深反射地震剖面所反映的深部地壳结构也显示出大致沿海盆中轴对称的特征,显示研究区很可能为纯剪的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953.
海南岛海岸沙丘岩的特征、成因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海南岛海岸沙丘岩的沉积结构与构造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实验分析。研究表明,海岸沙丘岩的沉积构造和结构特征有别于其他海岸沉积类型,既有风成特征,也有成岩作用特征。海岸沙丘岩的形成需要具备物源、气候和水分3个条件,并经历初始沉积物堆积、初步胶结和溶解—沉淀3个形成阶段。海岸沙丘岩具有一定的环境指示意义,即海岸沙丘岩形成于冰后期的相对高海面时期,能指示风力较弱、沙丘固定和湿热的气候条件。近1 000多年来,研究区的季风风向与现代盛行风风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4.
东营凹陷永55区块沙四上亚段深水浊积扇沉积与油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深水浊积扇是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永55区块沙四上亚段最发育的沉积相,也是最有利的砂砾岩储层。在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综合地质、物探和测井资料,对永55区块砂砾岩体储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深水浊积扇沉积具有如下特征:(1)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2)碎屑物质以递变悬浮搬运为主;(3)沉积构造具有典型的重力流成因特征;(4)岩心中见典型鲍马沉积序列。建立了深水浊积扇退积型沉积模式,并进一步细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及4个微相。位于中扇的辫状沟道砂体物性好,可以构成优质储层,较深湖暗色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和盖层,本区生、储、盖发育齐全,有着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55.
川东北地区沉积波动特征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东北地区是上扬子板块北缘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具有复杂的构造和成藏历史。采用沉积波动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了川东北地区沉积波动过程的主要周期,得出控制该区沉积波动的5个周期分别为760、220、100、35、20 Ma,以及存在2个周期为200 Ma的一级波动周期和4个周期为100 Ma的二级波动周期。通过分析二级波动周期与成藏旋回的关系,将该区分为3个成藏旋回。  相似文献   
956.
西藏纳木错盆地116ka以来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的铀系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116kaB.P.以来,在西藏纳木错沿岸,发育了拔湖48m以下的6级湖岸阶地和拔湖48m以上,最高至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可划分出3个沉积相组合,其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①116~72kaB.P.,为深湖环境,古湖面拔湖高于现今纳木错140~48m;②72~37kaB.P.,为半深湖环境,拔湖为48~26m;③37~30kaB.P.,为浅湖环境,拔湖26~19m;④30kaB.P.以来,湖水逐渐变浅,拔湖<19m.纳木错盆地沉积与青藏高原隆升响应关系,揭示出高原自116kaB.P.以来先后经历了稳定期、持续逐步较快隆升期(116~37kaB.P.)、急剧强烈阶段性隆升期(37~30kaB.P.)和较稳定期(30kaB.P.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957.
桦甸盆地古近系桦甸组油页岩矿床沉积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桦甸盆地位于敦密断裂带主干断裂的北侧,是一个半地堑式盆地。受同生控盆断裂的控制,含油页岩段厚度和油页岩单层厚度均由北缘向南缘断裂(F1)方向逐渐增厚。盆地内古近系(下第三系)桦甸组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油页岩形成于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浅湖—深湖环境中。共发育可采油页岩13层,含油率较高(一般8%~13%),质量较好,具有很好的工业前景。  相似文献   
958.
南海海域新生代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南海新生代经历过大陆张裂与分离、海底扩张和地块碰撞等构造演化历史,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南部是碰撞挤压边缘,东部为俯冲聚敛边缘,西部是走滑边缘。在这种构造体制下,形成了许多沉积盆地。北部和西部边缘上发育着张性沉积盆地和走滑拉张盆地;在南部边缘上,其北部发育着张性盆地,南部为挤压环境下形成的盆地,如前陆盆地、前孤盆地;东部边缘上发育着前孤盆地。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究其原因,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张性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较小,而南部挤压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大;北部的地热流较南部小,因此地温梯度也较小,故南部边缘烃源岩的成熟度比北部高;由于南部边缘处于挤压构造环境,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挤压构造,而北部边缘一直处于张性构造环境,形成的构造较少且较小;同时,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烃源岩生烃与构造形成在时间上搭配较好。因此,在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大型油气田,而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大型油气田较少,中小型油气田较多。  相似文献   
959.
萨拉瓦提盆地位于东印度尼西亚巴布亚岛的鸟头部分,萨拉瓦提盆地中新世发育的Kais组碳酸盐岩是东南亚第三系碳酸盐岩的主要勘探对象之一。Kais组生物礁是盆地的主要储层和产层。在前人对Kais组碳酸盐岩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特别是沉积特征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近年勘探的新资料,进一步探讨萨拉瓦提盆地中新世泻湖相沉积特点,对Kais组生物礁类型、圈闭类型及其储集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萨拉瓦提盆地Kais组碳酸盐岩具有4种生物礁类型、3种圈闭类型。Kais组碳酸盐岩总体上为二元结构,在Kais组碳酸盐岩下部的滩礁层分布稳定,可作为区域油气运载层。正确认识和把握该盆地生物礁圈闭的特征对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0.
陕北靖边波浪谷丹霞地貌区是近年来国内外地学界的新发现和持续关注点.论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粒度分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等研究,探讨红色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物源性质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红色砂岩以中—细砂为主,SiO2和Al2 O3含量之和在85%以上,沉积环境为河湖相,为水动力中等,水面较浅的河流入湖三角洲河口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