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8篇
  免费   1350篇
  国内免费   111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49篇
地质学   5458篇
海洋学   47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8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渤海古近系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是渤海油田的主力含油层系.从构造、储层与沉积、流体和油藏等方面对渤海海域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按河流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油藏两种沉积相类型分别对储层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此类油田的流体分布特点和油藏模式,并认为渤海东营组三角洲相油田以中到大型为主,储层岩性大都属于高孔高渗的疏松砂岩,储层具有分布较稳定、油层厚和物性好等特点,原油以普通稠油为主,其次是中、低黏油.  相似文献   
992.
海口湾西海岸海滩沉积物与海滩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滩是砂质海岸重要的沉积地貌单元,其沉积特征和稳定性对于海滩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海口湾西海岸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阐述了该区域海滩沉积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通过对比滩面高程数据和水下地形数据分析了该区域的岸滩稳定性。结果表明:海口湾西海岸海滩处于滩面微蚀的轻度不稳定态,其岸外浅滩处于边坡侵蚀的轻度不稳定态。另外,根据波浪作用和泥沙来源进一步探讨了海口湾西海岸海滩沉积物动力机制及其海滩侵蚀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3.
川东北飞仙关组沉积控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礁滩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沉积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至关重要。以川东北普光和元坝地区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台地边缘浅滩相储层为例,在沉积背景及其演化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飞仙关组沉积亚相及微相发育特征,划分并描述了典型钻井储层高频旋回,讨论了层序演化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高频旋回发育及其与孔隙发育的相关性、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以及沉积、成岩环境对储层早期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以沉积相为基础,利用各类分析化验资料,对白豹油田长8油藏岩石学特征、储集特征和成岩作用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石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表现为细孔、微孔和细喉、微喉特征。依据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对研究区4种主要的成岩作用进行定量评价,表明储层成岩作用以中等-强压实、中等-强胶结、中等-强交代、中等溶蚀为主。综合以上研究,将白豹油田长8油藏划分为强溶蚀弱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中等压实中等溶蚀复合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中等胶结残余孔隙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强胶结微孔隙成岩储集相4种类型,其中,强溶蚀弱胶结混合孔隙成岩储集相油气储渗能力最强,强压实强胶结微孔隙成岩储集相油气储渗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995.
A polymetallic layer is usually developed at the bottom of the early Cambrian black shale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mineral that makes up the polymetallic layer is related to the sedimentary facie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iation mechanism between polymetallic deposits (Ni-Mo and V), the Zhijin Gezhongwu profile located in the outer shelf and the Sansui Haishan V deposit located in the lower slope a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in situ sulfur isotopes and trace elements of pyri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δ34S values of pyrite vary widely from ?7.8 ‰ to 28 ‰ in the Gezhongwu profile, while the δ34S values are relatively uniform (from 27.8 ‰ to 38.4 ‰) in the Haishan profile. The isotopic S composi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ansition that occurs in the sedimentary phase from the shelf to the deep sea on the transgressive Yangtze platform;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δ34SO42? values in seawater must be differently distributed in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The sulfur in the Ni-Mo layer is produced after the mixing of seawater and hydrothermal fluid, while the V layer mainly originates from seawater. Overall, the Ni-Mo and V deposits have been differentiated primarily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continental weathering and hydrothermal fluid.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东北地区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6条野外实测剖面和38条收集剖面的基础上, 通过剖面的岩石组合特征及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对中国东北地区晚二叠世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东北地区上二叠统样品常量元素具有高Si、Al, 低P、Mn、Ca的特点;微量元素具有高V、Rb、Zr、Ba, 低Be、Mo、Cd、Ta和U的特点;稀土元素表现为轻、重稀土分异显著, 轻稀土相对富集, Eu负异常的特征。沉积环境主体为陆相淡水还原环境;存在北部、东部和西部3个物源, 其中北部和东部为主要物源方向;发育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此外, 林西组底部样品在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异常和杨家沟组底部大量碳酸盐岩砾石的出现, 说明晚二叠世初期局部有海侵发生。中国东北地区晚二叠世沉积初期为海陆交互环境, 主体为陆相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97.
从基础地质条件出发,全面分析了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铀成矿条件,认为该组广泛发育河流、三角洲相带,为铀成矿流体提供了疏导通道和储存空间.环绕盆地西、北、东缘的3条富铀花岗岩山脉,是良好的铀源.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在挤压应力体制下形成的构造剥蚀天窗附近,是铀富集的有利区域.盆地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具备渗入型自流水盆地特征.姚家组沉积时,主要为干旱、半干旱或温热的古气候环境,有利于地层中铀的预富集或同生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998.
沉积韵律是控制厚层砂体内部水淹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只有在同一口井内同一个沉积韵律内部各小层的电性特征才具有相对可比性,因此,也只有在同一口井同一个沉积韵律内部判断各小层水淹级别高低才更具有实际意义。以稳定泥岩隔层为划分标志,将测井曲线划分为与沉积韵律一一对应的解释单元。联合深(浅)电阻率曲线与密度测井曲线,以厚层砂体电阻率曲线的平均斜率倾斜角及密度曲线的相对重心为判别参数,利用计算机自动判别出每一个解释单元中所包含的原始沉积韵律类型。3口密闭取心井处理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划分原始沉积韵律,与人工解释结果对比,符合率达到92.5%。  相似文献   
999.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是主要勘探目的层段,也是盆地周边地区寻找新气源最有利层位之一。根据钻井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岩石学、测井及地震等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相带,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相和微相。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在须家河组识别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选择各长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四川盆地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结果表明,须家河组5个长期岩相古地理沉降中心、迁移方向和沉积相带的展布严格受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两造山带非同步的构造格局控制。  相似文献   
1000.
内蒙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寿山沟组地层发育良好,岩性相对稳定,变质、变形程度较低,是研究区范围内早二叠世地层层序研究的理想地区。该课题逐层实测了寿山沟组剖面,从剖面的岩性地层入手,着重分析了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的岩性组合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旋回特征;同时根据古生物化石类型和组合,推断该区域形成的地质时代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寿山沟组剖面厚度为9598.98m,根据岩性和粒度的大小,可分3个岩段:一段为滨浅海浅海陆棚沉积;二段、三段为一套浊流沉积岩系,发育特征性浊流沉积构造,为典型的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