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88篇
  免费   3717篇
  国内免费   2823篇
测绘学   957篇
大气科学   2050篇
地球物理   9252篇
地质学   5436篇
海洋学   1939篇
天文学   363篇
综合类   911篇
自然地理   202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461篇
  2021年   609篇
  2020年   671篇
  2019年   831篇
  2018年   679篇
  2017年   687篇
  2016年   627篇
  2015年   738篇
  2014年   911篇
  2013年   1045篇
  2012年   986篇
  2011年   1009篇
  2010年   876篇
  2009年   1062篇
  2008年   1072篇
  2007年   1215篇
  2006年   1187篇
  2005年   1002篇
  2004年   974篇
  2003年   806篇
  2002年   735篇
  2001年   563篇
  2000年   575篇
  1999年   501篇
  1998年   455篇
  1997年   398篇
  1996年   436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90篇
  1993年   274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方法无法对年、月、旬等现今时间尺度上的断层活动变化进行有效预测。运用基于地震活动定量指数运算程序的地理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被应用于贝加尔裂谷系(BRS)及邻区的研究当中。研究发现,断层活动变化发生在以几年为周期的时间尺度上,这无法用区域应力场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沿着穿越贝加尔裂谷系的剖面编制了活动断层图以及地震活动定量指数曲线。提出的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地震活动定量指数对活动断层进行仔细的分类,从而为解决地震中期预报相关问题开辟了重要途径。这种方法还被用来研究断层现今活动的时空变化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在实时尺度上断层活动具有高频发生的特征,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脆性岩石圈板内和块体内部运动产生的慢变形波的干扰导致的。利用变形波的通过速度可以对活动断层进行分组,各组具有不同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参数,同时还可以对变形波波前的方向以及某一区域内主要断层在实时间隔内(地质上的瞬间)的活动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2.
The energy balance of a solid subject to fracture has been explored using heat and mass transfer equa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volumetric and superficial components. In the suggested model, brittle fracture of a cracked solid considered as a heterogeneous two-phase medium is described by an equation analogous to the Griffith’s criterion for propagation of a single crack. The derived equation is used, together with estimates of relative change in specific interface area, to study the respective change of free strain energy and pressure in rocks associated with failure.  相似文献   
163.
Internal surface, formation fact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T2 relaxation times and pore radius distributions were measured on representative core samples for the estimation of hydraulic permeability. Permeability is estimated using various versions of the classic Kozeny–Carman-equation (K–C) and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K–C, the fractal PaRiS-model,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ternal surface. In addition to grain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directly connected to permeability, internal surface reflect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micro morphology”). Lithologies could be grouped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ces in internal surface. Most melt rich impact breccia lithologies exhibit large internal surfaces, while Tertiary post-impact sediments and Cretaceous lithologies in displaced megablocks display smaller internal surfaces. Investigations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nfirm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nal surface and micro morphology. In addition to different versions of K–C, estimations by means of NMR, pore radius distributions and some gas permeability measurements serve for cross-checking and calibration. In general, the different estimations from the independent methods and the measurements are in satisfactory accordance. For Tertiary limestones and Suevites bulk with very high porosities (up to 35%) permeabilites between 10−14 and 10−16 m2 are found, whereas in lower Suevite, Cretaceous anhydrites and dolomites, bulk permeabilites are between 10−15 and 10−23 m2.  相似文献   
164.
大别山黄石-六安反射地震剖面新的地质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别山黄石至六安反射地震剖面上有很多近水平的反射体,表明大别山中心部位的中、下地壳内也有近水平的分层性。反映有流变性和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与大型薄皮构造理论对岩石圈性质的认识一致,因而在其运动过程中应服从薄皮构造的运动规律。结合以往对大别山区划分的岩石一构造组合,在前人对此反射地震剖面所作的地质解释的基础上,对反射地震剖面作了较为详细的地质解释,并建立了大别山造山带在此剖面上的两维几何结构。剖面南部为造山过程中形成的背斜构造。地表15km深度内为由碰撞混杂岩组成的扬子与中一朝大陆之间的主滑脱带。剖面中部为造山期后的侵入体。剖面北部为主滑脱带的根带(通常认为的缝合带),根带被中生代形成的晓天磨子潭断裂带切割。剖面最北端为变质复理石中略晚于主滑脱带的反向冲断带。推溺l下地壳的断开距离在扬子大陆俯冲时(三叠纪前)规模较大,然后逐渐缩小,直至保留到今天的规模。  相似文献   
165.
地面核磁共振模型约束反演含水层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导电模型的地面核磁共振感应电动势是含水量的非线性函数.引入模型约束的迭代反演方法求解该非线性问题的反演.在反演过程中,根据理论公式计算迭代过程中灵敏度矩阵,并采用平坦模型和光滑模型两种约束.对均匀半空间、层状导电模型和实际数据进行了反演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约束迭代反演方法能从地面核磁共振感应电动势获得含水层较为合理的含水量及分布,且该结果可以从作为初始模型的均匀含水量分布反演得到.对无噪音数据,平坦模型和光滑模型约束对反演的含水量分布影响不大;但当数据存在一定的噪音时,平坦模型约束将比光滑模型约束获得更为精确的含水层参数.  相似文献   
166.
运用强度参数的改变对边坡破坏面形迹影响不明显这一特点,在数值模拟过程中通过改变岩体强度参数,有效地获取潜在滑动面的位置和形态,较好地解决了滑动面搜索的难题。将该法应用于广州科学城某人工高边坡稳定性的研究,在三维数值模拟过程中,将强度参数大幅度折减,计算后获得各剖面的剪应变增量图,从这些图中可获得潜在滑动面。这与人们通常将此类边坡的中风化面作为滑动面存在较大差别。将该滑动面运用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各剖面的安全系数基本都大于1.2,边坡稳定但仍需要加固处理,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相一致。由此认为用这种分析法确定出的潜在滑动面合理、计算结果可靠,可作为搜索边坡潜在滑动面并计算安全系数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7.
针对野外数据采集参数对分辨率的影响,对资料处理过程中静校正、反褶积、速度分析、Q补偿及谱白化等几个重要模块原理进行分析,指出在高速岩层中数据采集,应采用小药量激发,小道距,小排列,全三维,不组合、单点数字检波器接收。高密度多点采集,能够充分保护有效地质信息的高频成份,在更大范围内满足高分辨地震勘探的要求。资料处理过程中,在保证同相叠加和高信噪比的前提下,采用提高分辨率的模块以弥补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损失的高频成份。实践证明通过高保真、宽频带数据采集和高信噪比前提下的高分辨率数据处理,完全能够为矿井采掘提供高精度地震勘探资料。  相似文献   
168.
受限于地震波主波长的1/4,常规地震处理难以分辨较薄煤层。基于模型的波阻抗反演虽然克服了厚、薄煤层计算问题.但因难以得到准确的高频部分,很多情况下反演结果的精度和分辨率往往不能满足地质预测的要求。小波边缘分析建模波阻抗反演方法是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地震特征参数,用于建模并参与迭代反演。该方法即可以弥补反演过程中高频成分的误差,减少对钻井数据的依赖程度,得到较为合理的初始模型,又可提高反演的精度和分辨率.使反演结果更好的反映实际地下地质情况。利用该方法,对大井-将军庙及新疆红沙泉2个勘探区的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含煤地层进行波阻抗反演,反演结果与钻井资料进行比较,其中大井一将军庙0802及0809号孔单煤层厚度误差分别为3%、8%.新疆红沙泉多煤层厚度及煤层之间的夹层厚度预测结果除B6煤层误差较大外,其它误差均小于7%.可见该反演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69.
为研究冲击钻机、打桩机、打夯机以及筑路机等设备工作时产生的震源,对开展工程地震勘探时的利用价值,在东庞矿2093工作面治水钻孔冲击钻进过程中进行了该项实验工作。试验采用WF-1006遥测数字地震仪及CGS-40型加速度检波器,接收排列之间方位角间隔20。,接收道数24道,道距5m,采样率1ms,记录长度2s。最近检波器距钻孔7m。利用SCHRAMM钻机产生的强大振动为被动震源,进行了250m、257m、183m、263m等不同钻井深度,以及与此相对应不同方位角(250°、250°、230°275°)的地震波接收试验。通过分析其地震记录,判定引发东庞矿矿井突水的陷落柱中心位于治水钻孔西南方向。该结论与三维地震勘探确定的陷落柱位置一致,可见通过选择合理的接收方式及参数,被动震源也能够用于地震勘探。  相似文献   
170.
总结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在毛乌素沙漠开展地震勘探攻关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取得的成果,认为该区虽然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勘探难度较大,但勘探精度基本上可以达到解释5m断层的的精度。并以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的依托工程,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庙地区SZT井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对地震激发、接收技术进行改进,并采取精细静校、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等处理手段,结合多参数信息,进行资料精细解释。成果表明:依托工程野外原始资料甲级率达到70%以上,获得的三维数据体信噪比高,构造及煤层解释成果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