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419篇
测绘学   723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1160篇
海洋学   164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全球大地构造为背景讨论了玄武岩浆起源和演化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合理解释各种环境中火成岩的形成机制,也有助于依据野外岩石组合来判别古构造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资料和观察,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及中-新生代基性火山岩成因提出了一些新解释.这些解释与地质观察相吻合,且符合基本的物理学原理.虽然中国东部基性火山活动可称为"板内"火山活动,但它实际上是板块构造的特殊产物.中国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是其下部被改造为软流层的缘故.这种改造是加水"软化"所致.水则源于中国东部地幔过渡带(410~660 km)内古太平洋(或其前身)俯冲板块脱水作用.其将岩石圈底部改造为软流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岩石圈减薄的过程.因为软流层是地幔对流的重要部分,而大陆岩石圈则不直接参与地幔对流.中生代玄武岩具有εNd<0的特征,说明其源于新近改造而成的软流层,亦即原古老岩石圈之底部.中国大陆北北东-南南西向的海拔梯度突变界线与东-西部重力异常,陆壳厚度变化,以及地幔地震波速变化梯度吻合.因此可将北北东-南南西向梯度线称为"东-西梯度界".该界东-西海拔高差(西部高原与东部丘陵平原),陆壳厚度差异(西部厚而东部薄)和100~150 km的深度范围地幔地震波速差异(西部快而东部慢),均受控于上地幔重力均衡原理.这表明西部高原岩石圈厚度>150~200 km,而东部丘陵平原岩石圈厚度<80km."遥远"的西太平洋俯冲带具有自然的地幔楔吸引作用.此吸引作用可引起中国东部"新生"软流层东流.软流层东流必将引起西部高原底部软流层的东向补给(流动).这一过程必然导致东移软流层的减压,即从西部的深源(岩石圈深度>150~200 km处)到东部的浅源(岩石圈深度~80km处).东移软流层的减压分熔可合理解释具有软流圈地球化学特征(εNd>0)的新生代中国东部基性火山活动及玄武岩的成因.这些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质过程的解释,将为更加细致的,以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为主的讨论所验证.  相似文献   
102.
青藏高原南部天然地震体波的层析反演图像描绘出拉萨地体内在15~90km深度内低速异常的分布特征。在研究速度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熔融程度与纵波波速呈倒数衰减的特性,论证了拉萨地体中低速体的出现与壳内的局部熔融有关。壳内局部熔融则来源于板块俯冲、地壳增厚产生的热而非幔源侵入所造成。同时,也发现了在拉萨以东中下地壳低速体有向东发展的趋势。大面积部分熔融层分布的深度范围约在15~35km处。另外,据藏南地区的SKS波分裂时间延迟很小的特点,推测藏南地幔中可能不存在各向异性,也就是没有足够的热源使各向异性矿物的品格重新定位。这从另一方面佐证了部分熔融仅存在于地壳内而不是地幔中。  相似文献   
103.
On the basis of the first systematic mapping of Ua Pou, longknown for its exceptionally abundant phonolites, we estimatethat these rocks cover 65% of the surface of the island whereasmafic lavas cover 27% and intermediate ones 8%. The silica-undersaturatedsuite was erupted in a restricted time span (2·9–2·35Myr), following the emplacement of tholeiites derived from ayoung HIMU-type source at c. 4 Ma. Primitive basanites, derivedfrom a heterogeneous mantle source with a dominant EM II + HIMUsignature, represent likely parental magmas. The series is characterizedby a Daly gap defined by a lack of phonotephrites. We considerthat the most likely model for the origin of evolved lavas ispartial melting at depth of primitive basanites, leaving anamphibole-rich residuum and producing tephriphonolitic magmas.These tephriphonolitic magmas may have evolved by closed-system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towards Group A phonolites. Threeother groups of phonolites could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ephriphonoliticmagmas by open-system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processes,characterized respectively by seawater contamination (GroupB), assimilation of nepheline syenite-type materials (GroupC) and extreme fractionation coupled with assimilation of theunderlying oceanic crust (Group D). The prominence of evolvedlavas is a consequence of their origin from partial meltingof mafic precursors followed by crustal contamination. KEY WORDS: Marquesas; French Polynesia; phonolite; partial melting;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104.
汪晓慧  吴晓培 《测绘通报》2019,(10):150-154,159
徕卡RTC360不仅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而且非常智能。可以实时跟踪计算两个连续站点间的相对位置,点云实时预拼接。后期搭配Register360智能拼接软件,点云智能拼接处理,无需人工干预,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105.
利用GLAS激光测高数据评估DSM产品质量及精度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利用卫星激光测高数据直接优化提升数字表面模型(DSM)产品精度的方法。选取境外中亚地区的资源三号DSM开展试验,通过采用多准则约束方法提取激光高程控制点,分别利用偏度、中值、线性、二次多项式等进行DSM误差修正,发现4种模型均能有效消除DSM系统误差,其中基于二次多项式的方法更适用于平地和丘陵地貌,线性模型更适用于高山地貌。试验验证了采用卫星激光测高数据优化境外DSM技术流程的可行性,最终可提高DSM的绝对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106.
王芬  徐炳前  郝旦 《测绘通报》2019,(4):159-16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由于可快速获取高精度、高密度点云数据,可将拟验收建筑及周边情况几乎完全无差地复制到电脑中,是规划验收测量特别是复杂建筑规划验收测量的理想方法,但是其数据处理一直是影响甚至制约其应用的瓶颈。本文简述了规划验收测量要点,以及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初步处理流程,并针对制作规划验收测量各类图件的不同需求,提出了分别通过直接取线、切片、投影等方法制作成果图件的工作思路及各方法的特点。但是还需研究和解决海量点云的数据处理,以及根据验收测量特点获得测量成果图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宋云记  王晓民  王智 《测绘通报》2020,(12):160-163
钢结构在长期荷载及不均匀受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空间变形,其中扰度是其重要的衡量指标。通常采用全站仪采集钢结构轴线上若干特征点进行分析、计算,由于钢结构特征点难以捕捉,测量存在误差,并且有限的空间离散点难以全面反应钢结构空间变形。本文采用徕卡RTC360三维激光扫描进行钢结构扰度测量;介绍了其作业流程及数据处理方法;利用标靶将各个测站的三维点云拼接成一个整体;采用拟合的方法提取空间特征点及轴线;利用三维点云构建空间模型,并与设计模型进行碰撞分析;可全面地反映钢结构的空间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08.
平原地区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的抽稀算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在测绘行业中的应用还存在较多的瓶颈。为了使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更好地服务等值线等数据的生产,发挥其高效和高精度的优势,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LiDAR点云数据抽稀算法,并通过对比分析现有LiDAR点云数据抽稀算法存在的优缺点,如系统抽稀、格网抽稀、TIN抽稀和坡度抽稀等算法,结合平原地区激光点云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了更适合平原地区点云数据的抽稀方法,通过大量的数据测试和试生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应用项目精度约束下保证数据质量,减少了后期数据处理应用的难度,提升了后续成果数据的质量,提高了作业生产效率,对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在测绘行业中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曹宁  周平  王霞  唐新明  李国元 《遥感学报》2019,23(2):291-302
资源三号02星搭载了中国首个对地观测试验性激光测高载荷。借鉴目前较成熟的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激光测高数据精度的大幅提升以及资源三号02星激光测高数据的特点,首次提出了激光测高数据辅助卫星立体影像进行成像几何模型精化处理的通用理论。首先,利用传统的区域网平差算法对所处理影像进行高精度连接点匹配处理,并对其进行无约束的自由网平差处理,获得高精度相对精度及不亚于原始成像几何模型的绝对精度;其次,根据激光测高数据3维坐标和精化后参考影像成像几何模型获取激光数据参考影像坐标;而后将参考影像坐标通过几何模型映射获取目标影像上待匹配影像坐标,通过连接点匹配算法,对待匹配目标影像坐标进行精化获取高精度像方同名点;最后,以同名点作为高程控制进行区域网平差计算,对影像成像几何模型进一步处理,获取高精度补偿参数。通过湖北、青海两测区的试验,以激光测高数据辅助卫星影像几何模型精化精度可分别达到1.97 m、3.23 m,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有效提高卫星立体数据测图精度。  相似文献   
110.
Brillouin light scattering technique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whole set of elastic and piezoelectric constants of a ZnO single crystal irradiated by different laser energy densities, into a micron range (radiation layer thickness). It is found that the scattering intensity, the linewidth and the Brillouin scattering shift of acoustic phonons are all strongly dependent on laser energy density. Based on the sound propagation equations and these results, the directional dependences of the compressional and shear moduli of the irradiated ZnO sample in the (001) plane are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under an appropriate laser condition, 248 nm KrF excimer laser irradi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rface quality and increase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ZnO single crystal. This procedure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e fabrication of ZnO-based surface acoustic wave and optic-electronic de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