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326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425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一般不同底质的海底声纳图的纹理特征不同。重点分析了不同底质声纳图像纹理特征的差异,为底质分类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并提取了海底声纳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将灰度共生矩阵的统计特征作为特征向量。最后应用自组织迭代(ISODATA)分类算法依据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从而实现了海底底质的划分。  相似文献   
122.
明代石碑高精度真实纹理三维建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精细化文物三维测绘精细建模的难题,本文利用手持式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栅栏墓园内的利玛窦墓碑、汤若望墓碑、南怀仁墓碑进行了高精度真实纹理三维激光扫描建模的研究,保证了文物模型的精度、精细度和完整性。手持式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了三角测量、激光测量、近景摄影测量、自定位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具有一定体量的复杂纹理文物的精细化测绘。本文通过对三角测量技术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基础原理进行分析,将两者的特点相结合,摸索出一套针对精细纹理和复杂雕刻的文物三维扫描技术流程。通过对手持式激光扫描技术的研究,验证了该技术对文物测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中尺度体量文物测绘总结了一套全新的技术流程,为今后探索针对不同体量的文物三维测绘,以及多种测绘技术相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3.
针对目前高分二号卫星数据(GF-2)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而在农业领域应用较少和农作物分类普遍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的现象,以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以西的新开河村周边为试验基地,利用最佳波段组合指数法(OIF)对所选取的高分二号(GF-2)卫星数据的纹理特征和植被指数以及波段信息进行筛选,选取最佳的波段组合,以增加分类信息、减少数据冗余。最后,针对筛选后的数据,使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得到农作物的分类结果。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农作物进行分类,分类精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为目前大规模农作物种植面积的精确、迅速统计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4.
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发育上部层状矿体和下部脉状矿体。上部层状矿石重晶石的δ~(34)S值为+14.10‰~+18.90‰。上部层状矿石黄铁矿和方铅矿的δ~(34)S值为+3.50‰~+5.84‰,下部脉状矿石黄铁矿的δ~(34)S值为+4.80‰~+6.80‰。下部脉状矿石中脉石英的δ~(18)O值为+14.3‰~+1 8.5‰,δ~(30)Si值为-0.3%0~-0.2‰。下部脉状矿石黄铁矿Re/Os比值为78.342~175.540,上(顶)部层状矿石中黄铁矿Re/Os比值为62.298~169.545。从下部脉状矿石到上部层状矿石,δ~(34)S值、Re/Os比值和流体包裹体温度249 ℃→97 ℃逐渐降低,~(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平均值和Os_总、Re、~(187)Re等含量逐渐增高。矿石黄铁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303±33 Ma。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为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25.
埋藏环境白云石结构类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我国在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白云岩储层绝大多数为埋藏阶段形成的白云岩,同时大量研究也证实地层中大部分白云岩形成于埋藏环境。国际学术界对埋藏环境白云石的成因结构分类比较细致,但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本文借助国际上对埋藏环境白云石成因结构的分类方法,并结合中国白云岩研究的实际情况尝试提出埋藏环境白云石结构分类方案。该方案首先以白云石在岩石中的产状分为基质白云石和胶结白云石两大类,再以晶粒大小、晶型、晶面特征、接触关系为分类依据,将埋藏环境白云石分为六种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26.
The Chatree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Loei‐Phetchabun‐Nakhon Nayok volcanic belt that extends from Laos in the north through central and eastern Thailand into Cambodia. Gold‐bearing quartz veins at the Q prospect of the Chatree deposit are hosted within polymictic andesitic breccia and volcanic sedimentary breccia. The orebodies of the Chatree deposit consist of veins, veinlets and stockwork. Gold‐bearing quartz veins are composed mainly of quartz, calcite and illite with small amounts of adularia, chlorite and sulfide minerals. The gold‐bearing quartz vein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based on the cross‐cutting relationship and mineral assemblage. Intense gold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in Stages I and IV. The mineral assemblage of Stages I and IV is characterized by quartz–calcite–illite–laumontite–adularia–chlorite–sulfide minerals and electrum. Quartz textures of Stages I and IV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microcrystalline and flamboyant textures, respectively. Coexistence of laumontite, illite and chlorite in the gold‐bearing quartz vein of Stage IV suggests that the gold‐bearing quartz veins were formed at approximately 200°C. The flamboyant and brecciated textures of the gold‐bearing quartz vein of Stage IV suggest that gold precipitated with silica minerals from a hydrothermal solution that was supersaturated by boiling. The δ18O values of quartz in Stages I to V range from +10.4 to +11.6‰ except for the δ18O value of quartz in Stage IV (+15.0‰). The increase in δ18O values of quartz at Stage IV is explained by boiling. PH2O is estimated to be 16 bars at 200°C. The fCO2 value is estimated to be 1 bar based on the presence of calcite in the mineral assemblage of Stage IV. The total pressure of the hydrothermal solution is approximately 20 bars at 200°C, suggesting that the gold‐bearing quartz veins of the Q prospect formed about 200 m below the paleosurface.  相似文献   
127.
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分布十分广泛,形成时代集中于248~234Ma和224~211Ma两个阶段.其中,夏河岩体(248~238Ma)和温泉岩体(223~216Ma)的部分样品被厘定为埃达克岩(Sr>400×10-6,Yb<2×10-6),指示陆壳厚度大于50km.本文对西秦岭同仁地区舍哈力吉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舍哈力吉岩体主要由石英二长岩组成,同时含有许多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MME).寄主岩中发育少量的钾长石巨晶,并且部分巨晶具有环斑结构.舍哈力吉石英二长岩化学成分比较均一,而且也显示出类似埃达克岩的一些地球化学特点,如富SiO2(66.07%~67.52%)和Al2O3(14.85%~15.95%),高Sr(560×10-6~692×10-6),低Y(11.4×10-6~12.9×10-6)和Yb(0.99×10-6~1.09×10-6),并具有较高的(La/Yb)N比值(27.8~34.3)和微弱的负Eu异常(δEu=0.77~0.95).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34.1±0.5Ma,表明其形成于印支早期.岩石为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且K2O/Na2O>1,高Mg#(59~60)、Cr(69.1×10-6~81.2×10-6)和Ni(31.6×10-6~36.1×10-6),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为特征,(87Sr/86Sr)i=0.7075~0.7077,εNd(t)=-6.3~-6.1,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1.25~1.33Ga.舍哈力吉石英二长岩起源于石榴角闪岩相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之后经历了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和以斜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寄主岩的环斑结构和相对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很可能是高温幔源熔体对壳源富钾高黏度岩浆改造所导致的晶粥快速再活化的结果.西秦岭在印支早期可能并未经历显著的地壳加厚过程.西秦岭印支早期花岗岩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局部伸展环境,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壳俯冲极性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8.
清江画面石是近二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观赏石石种,原石主要为中泥盆统云台观组灰白色石英砂岩.清江画面石具有观赏价值的关键因素是构成画面的各类图案.本文将画面石图案的纹理类型划分为三种类型——线型、条带型和梳型,并对每种类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岩石特征、微观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对三种类型的清江画面石图案的地质成因进行初步讨论,认为线型(即裂隙)的形成可能与燕山期或之后区域构造活动有关,条带型(即层理)形成于泥盆纪的原生沉积构造,而梳型则可能是由于外来物质在成岩期后沿着层理面或纹层面向下渗流而成,推测形成于燕山期之前,但需进一步研究确定.三种图案中的不同颜色,是由含有铁锰质氧化物的地下水或地表径流水等沿裂隙、层理面或渗流面浸染或部分交代填隙物而成,在现代河流下切作用下,崩落入水,经过流水搬运、冲刷,最终形成了清江画面石.  相似文献   
129.
为了挖掘国产单极化SAR数据在自动化识别尾矿库中的作用,辅助光学数据以提高锰渣尾矿库的识别精度,针对锰渣尾矿库及其在光学遥感图像中容易混淆的目标,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的散射特性以及在SAR图像中的差异特点;并开展锰渣尾矿库自动化识别研究;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光学遥感图像进行分割;选取典型锰渣尾矿库及其易混淆目标,进行纹理特性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纹理特征有效地建立锰渣尾矿库在雷达图像中的识别规则,为实现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数据相结合的计算机自动识别锰渣尾矿库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0.
针对遥感影像道路中心线提取问题,提出利用方向纹理特征辅助道路中心线匹配搜索的思想,以人工给出的道路种子点和初始搜索方向为基础,运用方向纹理特征直接从遥感影像上匹配搜索道路的中心线。算法通过预测道路的宽度、弯曲等情况来自动调整纹理窗口的大小,因而能够很好地搜索到道路中心线,此外算法针对树木遮挡、车辆压盖设计了相应的处理策略。实验表明:该方法对遥感影像上不同类型道路均有很好的提取效果,且提取效率高于现有的道路提取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