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4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121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523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3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14云南省丽江市首场区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高空槽东移引导弱冷空气南下,同时受500 h Pa两高辐合区和700 h Pa切变线共同影响所致;孟加拉湾水汽为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同时强水汽辐合中心的存在和移动过程经过丽江是此次区域性暴雨形成的主要特征;强降水时段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有强烈的斜压上升运动;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合并及加强,TBB值小于220 K是此次强降水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972.
Severe weather has important 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s. Some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its intensity may increase over this century as a consequence of climate change induced by greenhouse gases.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a future increase in deep convective events over North America resulting from the evolution of favourabl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Our analysis is based on an ensemble of projections performed using the Canadian Regional Climate Model (CRCM) at 45?km resolution, driven by different Global Climate Models (GCMs) and reanalyses. We concentrate our study on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 vertical wind shear, and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Based on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linking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nd severe weather, we find that the number of extreme weather events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during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agreement with other studies on this subject, we find that CAPE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whereas wind shear is expected to decrease slight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RCM's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outputs, we show that severe convective liquid precipitation events may become both more frequent and slightly more intense.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show that results depend on the driving GCM although they confirm the general conclusions. Additional experiments conducted with reduced humidity input at the lateral boundaries show the significant role that the humidity level of the driving GCMs has on simulated extreme regional events. At the regional level results are, in general, consistent with those found at the continental scale, but large inter-regional variations exist.  相似文献   
973.
针对毫米波雷达测量的数据需要进行验证,提出利用雨滴谱反演雷达观测量:回波强度、径向速度、速度谱宽和归一化的功率谱密度数据对比毫米波雷达在最低有效观测高度处探测弱降水数据的方法及分析毫米波雷达观测量误差来源。结果表明:2种观测仪器得到的回波强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变化幅度差异较大,误差主要源于雷达天线的积水;径向速度由于空气的上升速度、湍流等影响使两者数值有一定差异,但是变化趋势却十分接近。速度谱宽两者结果是演变趋势和变化范围都非常接近;两者归一化功率谱值曲线随速度变化趋势相似,然而由于空气的上升速度、湍流等影响导致两者曲线出现整体平移。  相似文献   
974.
2014年6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月  何立富 《气象》2014,40(9):1159-1164
2014年6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双极型,较常年略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南海季风爆发较常年偏晚3候。2014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5℃,较常年同期(20.0℃)偏高0.5℃,与常年相比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南方地区人梅开始晚,降雨量偏少,江淮地区出现空梅。江淮、黄淮、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20%以上。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0.7 mm,较常年同期(99.3 mm)略偏多1.4%。月内出现4次主要的降水过程。南方强降水天气较多,多地遭受洪涝灾害,云南干旱有所缓解,东北、华北等地多阵性降水;全国22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全国101个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今年第7号台风海贝思在广东登陆,是今年第一个登陆我国的台风。  相似文献   
975.
短时强降水特征统计及临近预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段鹤  夏文梅  苏晓力  王秀英  刘建平 《气象》2014,40(10):1194-1206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探空和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对2010 2012年,滇西南普洱、西双版纳537次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三种短时强降水概念模型,分别是:低质心弱辐合型短时强降水、低质心辐合型短时强降水、高质心短时强降水。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的强度特征、移速特征、生命期特征、垂直风切变特征等,探讨了辐合作用与强降水维持时间的关系、辐合切变量与雨强的关系、D_(VIL)与降水量的关系。并得出预警方法:满足如下条件时,出现短时强降水的可能较大:(1)低质心强降水中,回波无倾斜特征,强度以40~45 dBz为主,强度从低层到高层维持或缓慢减弱,大部分回波的H_((40dBz))≥H_0,且0℃层高度上40 dBz的回波的累计长度/回波移速≥0.67 h(辐合切变量≥2.2 m·s~(-1)时,累计长度/回波移速≥0.50 h),预报提前时间30~40 min。(2)高质心强降水中,强回波边缘存在宽≥3 km、强度为40~45 dBz的回波,且0℃层高度上40 dBz的回波的累计长度/回波移速≥0.47 h,预报提前时间28 min左右。此外,对短时强降水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6.
陈小敏  邹倩  廖向花 《气象》2014,40(3):313-326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GRAPES业务模式耦合混合相双参数云微物理方案,对2010年12月15日的两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催化数值模拟分析。分析得出:GRAPES模式基本能给出正确的中低层天气形势场和降水的动力结构,较大降水的落区和范围基本可信,降水强度较实况偏小;按照作业实况进行催化模拟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与实况降水在较强降水区域有较好的对应性;两次播撒都取得了增加降雨量的效果,24 h平均增雨量在3~5 mm,最大增雨量达7 mm,两次播撒后增雨作业区的累计降水总量较未播撒时增加约一倍;播撒有效时段在4 h内,播撒后1~2 h雨量增加最大,增雨区域初期与播撒区域一致,随时间延长而在播撒区附近扩散;第一次播撒时,播撒冰晶消耗液态水,转化成固态水,水汽流入速度加快,向液态水转化加快,液态水迅速恢复,未出现减雨现象;第二次播撒时,云中固态水争食水汽增长,液态水得不到补充,云中上升运动减弱,自然降水阶段出现减雨现象。  相似文献   
977.
一次暴雨与特大暴雪并存的华北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亮  王咏青  杨敏  李江波  张叶  田雨润 《气象》2014,40(12):1446-1454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1月3—4日华北地区产生大范围雨雪天气的成因和降水相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低涡和地面气旋是本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东南风低空急流带来东部海上的充沛水汽,使得暴雨雪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远高于当月平均值;低涡和气旋等低层辐合系统与高空辐散叠置,为强雨雪天气提供了持久强烈的上升运动,暴雨区、暴雪区分别为对流不稳定、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大气层结,而锋生作用更有利于暴雪产生;雪花形成和增长的环境条件与雪花下降过程是否融化在判断降水相态方面同等重要,二者兼具才能保证地面降雪的出现。  相似文献   
978.
一次冬季暴雨过程中的锋生和条件对称不稳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芳华  陈涛  杨舒楠  孙军 《气象》2014,40(9):1048-1057
基于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并结合中尺度数值模拟,对2012年1月14—15日我国江南和华南冬季暴雨过程中的锋生与条件对称不稳定(conditional symmetric instablility,CSI)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支锋区上短波槽东移配合低层冷空气活动,在江南南部到华南地区形成了明显的锋生过程,构成了有利于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来自孟加拉湾异常充沛的水汽输送形成了冷季暴雨所必须的水汽条件,异常强盛的高空急流人口区右侧的强辐散区也有利于暴雨的形成。在降水过程中锋面附近有多条中尺度雨带活动,锋生函数分析表明,14日夜间广西境内锋生明显增强,在潜热释放的影响下CSI开始发展,相应的锋生次级环流也有所发展,锋前暖区中的上升运动随之增强,导致广西北部形成较强的中尺度降雨带。分析表明,锋生次级环流和CSI实质是锋面次级环流方程(Sawyer-Elissen方程)在不同稳定性条件下的解,锋生强迫环流的性质可由湿位涡作为等价判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79.
低频天气图方法在湖南省雨季强降水过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青  廖玉芳  杨书运  赵辉 《气象》2014,40(2):223-228
利用2006—2010年4—6月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和700 hPa风场逐日格点资料及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运用低频天气图方法,确定影响湖南强降水过程天气关键区,分析影响湖南强降水过程的低频天气系统活动周期、变化路径及低频天气系统与强降水过程的配置的基础上,建立了湖南省4—6月延伸期强降水过程预报模型,回报拟合率以4月最高,平均为64.4%;5月次之,平均为54.9%;6月最低,平均为50.7%;10、15、20、25和30 d等不同预报时效的准确率以提前30 d的回报准确率最高。应用于2011年4—6月强降水过程预报,准确率为70%,其中报对7次强降水过程,空报3次,无漏报。  相似文献   
980.
赖芬芬  何立富 《气象》2014,40(2):253-260
2013年11月大气环流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主体位于北极圈内,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欧亚中高纬环流经向度较小;南支槽平均位置大致位于80°E附近,同时,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偏强,位置偏西、偏北。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2.5 mm,较常年同期(18.8 mm)偏多19.7%。全国平均气温为3.6℃,较常年同期(2.9℃)偏高0.7℃。月内,我国出现3次冷空气过程和6次较强降水过程。东北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雪过程,部分地区出现暴雪到大暴雪;台风海燕给华南地区带来较大风雨影响;北方冬麦区及江南大部出现明显降水,干旱缓解;由于冷空气势力弱,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频发,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