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439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374篇
地质学   517篇
海洋学   267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1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直升机凭借着其灵活的机动性能,在反恐演习,社会治安和抗震救灾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升机的机动除了受地形制约外,受气象要素影响较大。分析了影响直升机机降的相关因素和多因子下的模糊叠置分析模型,并在Visual Studio 2008和ArcGIS Engine环境中对直升机应急机降选址原型系统进行了实现,分别对地形与风力、地形与能见度以及三者共同影响下的直升机应急机降选址进行了分析。该实验对顾及气象环境要素情况下的选址分析进行了探索,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992.
一次伴随强烈龙卷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研究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利用徐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常规观测和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05年7月30日发生在安徽北部的伴随强烈龙卷和暴雨的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环境条件和回波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该强降水超级单体产生在中等大小的对流有效位能和较大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同时抬升凝结高度很低,边界层内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很大,地面存在阵风锋。上述中等程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值和大的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超级单体风暴的产生,而大的低层垂直风切变、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地面阵风锋的存在有利于F2级以上强龙卷的产生。(2)该超级单体的演化可以归结为“带状回波-典型强降水超级单体-弓形回波” 三个阶段。在带状回波阶段,该超级单体的发展从一条狭长对流雨带的变短变粗开始,雨带中间的对流单体内首先有中气旋发展,从4 km左右高度首先出现,然后同时向上和向下发展,前侧入流缺口变得明显,接着雨带南端的单体中也有中气旋发展。在典型强降水超级单体阶段, 雨带南端单体逐渐与中间单体合并,构成一个庞大深厚的强降水超级单体和被包裹在其中的直径12 km左右、深厚强烈的中气旋,然后由于后侧入流的开始出现,低层回波形态层演变为“S”形,而中层回波呈现为螺旋型。(3)龙卷出现在“S” 形回波阶段,在龙卷出现前,有一个龙卷涡旋特征TVS(Tornadic Vortex Signature)出现在中气旋的中心,其对应的垂直涡度值估计为6.0×10-2s-1。龙卷地点上空有很强的风暴顶辐散, 散度值约为0.8×10-2s-1。弓形回波阶段的开始由在弓形回波北部逗点头回波的中心的另一个中气旋形成为标志,原有的中气旋位于弓形回波顶点附近,随后弓形回波的北宽南窄的不对称结构逐渐明显,原有的位于弓形回波顶点附近的中气旋消失, 并出现地面直线型风害。另外,还对此次过程中气旋产生和超级单体形态的演变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小波分析在空间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GIS中,海量数据的处理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如果解决了海量数据的网上传输,则在WebGIS中就可以实现大范围矢量影像叠加漫游及大范围地形三维浏览飞行展示。在研究基于小波系数的地形、DEM及影像简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大规模地进行简化算法;其思路是先将大地形、影像分块管理并作小波变换,然后根据视野从中提取可见的一组子块,最后基于小波系数进行简化并绘制地形和影像。试验结果证实了小波分析方法对地形简化的有效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小波变换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相似文献   
994.
三峡水库引水工程(方案)是南水北调的重要补充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在分析现今构造应力场、地壳结构、构造格架、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工程地质岩组等影响地壳稳定性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分构造稳定性和岩土体稳定性两个层次评价工程场地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引水工程场地地壳稳定性较高,适合兴建大型引水工程。同时,运用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对三条规划线路进行了优化比选,结果表明以中线为最好。  相似文献   
995.
对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时,地震记录的选择是关键.提出基于基础隔震结构弹塑性动力放大系数谱进行地震记录选取的方法:首先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基础隔震结构的两自由度简化模型进行分析,得到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谱;然后采用谱匹配的方法选取地震记录,对一8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地震易损...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探讨的是见于甘肃古浪地区石炭系羊虎沟组含煤建造中普遍发育的层间褶皱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对煤层储聚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石炭纪地层中的层内褶皱具有多方位的褶皱枢纽,具非共轴叠加褶皱形态,经历了早期B形和晚期A形褶皱演化过程,最终形成AB复合型褶皱,此类褶皱普遍控制了该套岩层中煤层的储聚。本文在分析了该类褶皱的几何形态特征及其变形控制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它的形成演化机制和控煤特征。  相似文献   
997.
[研究目的]"图谱合一"的GF-5 AHSI国产卫星高光谱数据可以根据光谱精细特征进行蚀变矿物的直接识别,一次过境成像即可获取宽幅大面积高光谱数据,能够为陆域自然资源调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本文开展了GF-5高光谱数据蚀变矿物提取、分析与验证研究,以期推动国产卫星高光谱数据在地质领域的深化应用.[研究方法]建立了GF-...  相似文献   
998.
张正  朱恒银 《探矿工程》2017,44(9):17-20
钻探装备及工艺方法是钻探工程技术的核心,其中钻探设备又是实施钻探工艺的基础和硬件条件。施工中由于使用条件不同,则需要不同类型的钻探装备。所谓钻探装备是指完成一个钻孔所必b 需的钻机、泥浆泵、钻塔、动力、机具及其它技术装备的总称。通过分析设备配置对钻探效率的影响,对深部地质岩心钻探关键设备与机具的优选与配置展开讨论,提出了深孔岩心钻探关键设备优选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地理国情普查水域数据中线状水系数据存在部分数据属性不明确的情况,目前主要通过人工填写逐个修正,效率低且易出错。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线状水系要素属性自动校正的算法,通过对数据结构特征和拓扑关系的分析,提出了考虑水系网络邻近关联性、结构健壮性及拓扑延展性的属性校正三大基本原则,并依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制的WJ-Ⅲ地图工作站实现了水系要素的自动化校正;最后用实际数据测试验证了这些基本原则的合理性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0.
为满足藏北高原地区给水站快速选址的需求,从该区气象水文、地质环境和地貌条件出发,对给水站选址的遥感多指标评价模型进行了优化,减小了模型复杂度和遥感信息提取的工作量。采用模糊评价算法对各指标进行规范化,构建高原地区给水站选址多指标评价模型; 采用加权合成算法计算给水站选址评估指数。研究区实地勘查表明,选址评估指数的验证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该模型在高原地区给水站选址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