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9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652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71.
描述了发现于合川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三种似木贼植物化石,即Equisetites flus Harris,E.1ateralis(Phillips)和E.columnaris(Brongn.)Phillips。标本保存良好,依据植物和双壳类化石的分布关系,提出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同时,分析了东岳庙段的岩相特征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2.
黄河源区早更新世含植物化石地层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1919.6kaB.P.)、棒咯涌K5号钻孔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135.9~945.4kaB.P.)、野牛河西岸早更新世河湖相地层(1548.2~765.4kaB.P.)以及产于扎根加陇早更新世湖相地层中的植物化石、各剖面孢粉资料的分析,获知黄河源区早更新世早期为亚热带山地针叶林植被景观,地层中木本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以针叶植物云杉属、松属、冷杉属、铁杉属为主,是源区动植物发育的鼎盛时期;进入早更新世晚期初,乔木植物花粉迅速减少乃至全部消失,草本植物花粉大幅度增加。晚期末,孢粉出现贫化,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呈现荒漠草原植被景观。提出了现今黄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形成是地质演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3.
INTRODUCTIONThe Permian-Triassic ( Tr/P) boundary , datedto be (251 .4±0 .3) Ma ago ,is marked by the mostdrastic mass extinction of organisms in the Phanero-zoic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attern and the cause ofthe mass extinction,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on biostratigraphy , isotopic chronostratigra-phy , event stratigraphy , ecostratigraph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Payne et al .,2004 ; Reichowetal .,2002 ; Yin et al .,2001 ;Jin et al .,2000 ;Zhanget al .,1996 ,1995 ;…  相似文献   
74.
贵州紫云扁平剖面早二叠世非筵有孔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紫云扁平剖面紫松阶上部一罗甸阶非筵有孔虫动物群由25属82种(含相似种、亚种而不含未定种)构成,其中7属(Cribrogenerina、Nodosaria、Glomospira、Tetrataxis、Palaeotextularia、Climacammina及Globival-vulina)的物种分异度最高,合计占总种数的71%;该动物群自紫松期开始发育,在隆林期类群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并繁盛至罗甸早期,在罗甸中晚期明显衰落。研究剖面由下至上可划分为Cr拍rogPnP-nncelebrata-C.hemispaera间隔带、Glomospira-Nodosaria富集带(又可进而分为Geinitzina postcarbonica-Globivalvulina cyprica间隔亚带、Climacammina elegantula延限亚带)、Lasiodiscus-Eotuberitina间隔带。  相似文献   
75.
西藏羌南坳陷中侏罗统夏里组硅化木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建清  杨平  陈文斌  陈文西  付修根 《地质通报》2007,26(12):1692-1696
首次在羌南地区的地层中发现了硅化木化石,对硅化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地层定为中侏罗统夏里组,硅化木初步定为南洋杉。同时,孢粉组合的特征反映出该区中侏罗世具干旱古气候特点。结合前人晚三叠世硅化木的发现,对羌塘盆地的性质及演化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6.
A bette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age between paleo-CO2 and climate during geological history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in plant physiology since the 1980s has led to the realization that fossil plants can serve as a proxy for paleoatmosphere and paleobiosphere. As a relict gymnosperm with evolutionary stasis, Ginkgo is well suited for pal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fossil Ginkgo species from integrated strata in the north of China using anatomic data of plant physiology. Using stomatal parameters, a trend for the paleo-CO2 level during the Early-Middle Jurassic and the Early Cretaceous was obtaine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stimates by GEOCARB. The trend is also similar to that of Mean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in geological time. Compared with three other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parameters, the trend of paleo-CO2 level based on the stomatal parameter of the fossil Ginkgo specimens from three contiguous strata is more exact.  相似文献   
77.
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内蒙古准格尔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的腕足类物种多样性、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指出本区海进序列的腕足类物种多样性远高于海退序列;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水深的海进序列是腕足类辐射、分异、物种多样性升高的重要环境体系;本区腕足类辐射起步于晚石炭世早期之初,物种多样性出现了3次峰值(晚石炭世早期之中期、晚石炭世早期之晚期、晚石炭世晚期之中期),其中晚石炭世早期之晚期是本区腕足类物种多样性的顶峰期。  相似文献   
78.
本文论论了浙东南中生代火山岩区“硅化带(帽)”的地质特征、成因、分类及其找矿意义。提出风化淋滤型“硅帽”是叶蜡石、地开石、明矾石等的找矿标志,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硅化带”是银金铅锌火山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9.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在化石燃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志农  牛菲 《岩矿测试》1998,17(1):58-63
对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在化石燃料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评述,重点介绍了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机、高压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联机、薄层色谱/红外光谱联机、超临界流体色谱/红外光谱联机、裂解色谱/红外光谱联机、热重分析/红外光谱联机、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质谱三机联用技术等在化石燃料的结构组分分析、成因机理研究及其勘探等诸方面的重要应用,尤其是在芳香族化合物和几何异构体的分离鉴定方面发挥出的突出功效。引用文献59篇。  相似文献   
80.
地质体中主要生物分子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洪  程安进 《地质论评》1998,44(1):44-51
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领域的发展,为古生物研究者在发子水平上探索地质生物世界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技术手段,本文着重讨论了可用于分子古生物学研究的生物分子,例如,维管植物的木质素等稳定生物聚合物,古生物细胞内的类脂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氨基酸和含遗传信息的核酸,分子古生物资料可用于探讨化石埋藏学,古生物分子系统学,生物演化模式与机制,分子演化速率,古生态环境再造等问题,本文较详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