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319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61.
人工湿地复合基质深度净水除磷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垂直上升流人工湿地模拟柱实验,研究了泥炭、蛭石、砾石以不同体积比(柱1比例1:1:3,柱2比例1:1:2, 柱3比例1:1:1,柱4全为砾石)组成的复合基质对人工湿地出水的深度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填充复合基质的柱1-3对总磷和正磷酸盐的处理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7%和90%以上,明显优于填充单一基质砾石的柱4(27%和 21%);蛭石、泥炭价格远高于砾石,从经济、有效的原则出发,用蛭石、泥炭、砾石以1:1:3的体积比例混合作为复合填料比较合理;该复合基质适合于水质深度净化,在进水总磷浓度不超过0.1 mg/L的情况下,除磷效果相当稳定,可以保证 0.02mg/L以下的出水浓度(地表Ⅲ类水质标准),并达到80%左右的去除率;遇到高浓度磷污染负荷冲击时,磷去除率会降低;该复合基质的除磷机制主要为吸附净化,单独使用易吸附饱和,而与人工湿地中与湿地植物的吸收净化衔接起来,就能形成稳定持久的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562.
Using high-resolution Google EarthTM images in conjunction with Landsat images, the glaciers and lakes in the Baspa basin are classified to explore the recent changes. A total number of 109 glaciers (187 ± 3.7 km2) are mapped and subsequently classified as compound valley glaciers, simple valley glaciers, cirques, niches, glacieretes and ice aprons. The compound and simple valley glaciers contribute 67.1 ± 1.3% and 19.8 ± 0.3% to the total glacier cover of the basin. Similarly, a total number of 129 glacial lakes (0.360 ± 0.007 km2) are identified. From 1976 to 2011, the compound valley glaciers have lost a small area of 10.3 ± 0.03% at a rate of 0.41 ± 0.002 km2 a-1, whereas the niche glaciers have lost higher area of 40.1 ± 0.001% at a rate of 0.04 ± 0.0001 km2 a-1. Change detection of two benchmark glacial lakes revealed a progressive expansion during recent decades. The Baspa Bamak proglacial lake has expanded from 0.020 ± 0.0004 km2 (2000) to 0.069 ± 0.001 km2 (2011). Due to the complete loss of source ice, another glacial lake has expanded from 0.09 ± 0.001 km2 (1994) to 0.10 ± 0.002 km2 (2011).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that is Tavg, Tmin and Tmax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e 95% confidence level by 1.5 oC (0.070 °C a-1), 1.8 oC (0.076 °C a-1) and 1.6 oC (0.0071 °C a-1) from 1985 to 2008. However, the precipitation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1976 and 1985 to 2008.  相似文献   
563.
中草药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病助长无残留等特性,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复方中草药(由黄芪、党参、大黄等12种中草药组合而成)不同剂量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19.16±0.25) g,体长为(10.63±0.56) 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4%、0.8%、1.2%、1.6%和2%复方中草药连续饲喂珍珠龙胆28 d。结果显示,该种复方中草药在添加剂量1.6%以内时,能有效降低石斑鱼的饵料系数(P<0.05),对石斑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能显著提高石斑鱼血清中总蛋白含量(TP)、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对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剂量在0.8%和1.2%时能很好地提高石斑鱼的免疫能力。石斑鱼肠道中的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受该种复方中草药的影响显著(P<0.05),在添加量为1.2%以内显著提高了肠道中脂肪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和肠道总蛋白含量,而对淀粉酶活性影响不明显(P>0.05),中草药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添加剂量为1.2%时尤为明显。综合石斑鱼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消化性能结果,认为该种复方中草药的最适添加量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564.
文章通过对佛子冲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构造变形和动力成矿特征分析,提出了承压流体参与下断层活动和流体沿构造薄弱带上升、液压扩容致裂的新观点。认为该矿床是以构造动力为主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565.
采用红外光谱法对海藻多糖作为糖基配体与VO2+络合后形成的钒氧多糖络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并利用原子发射光谱测定了钒在络合物中的质量分数(0.11%),同时分析了钒氧多糖络合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糖尿病小鼠的体质量、血糖水平以及糖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钒氧多糖络合物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小鼠对钒氧多糖的最大耐受量为2.4 g/kg,在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实验中高剂量组(0.5 g/kg)对空腹血糖和糖尿病小鼠糖耐受量有显著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566.
广东海岛资源特征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逸  周厚诚 《海岸工程》2010,29(1):75-82
从空间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海洋能资源、战略资源等方面阐述广东省海岛资源特征,分析了广东省海岛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和海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总结海岛资源的组合类型,提出海岛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567.
设计波高推算的一种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台风影响海域的设计波高,结合复合极值理论和最大熵原则,构造了1种新型的具有4个待定参量和1个台风频次参量的poisson-最大熵分布函数模型,并推导出求解参数的方程组,参数的数值解可通过年极值实测数据的期望、方差、偏度和峰度得到.以黄海某观测站26 a极值波高的实测数据为例计算了新模型中4个待定参量和多年一遇设计波高,并与传统常用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比较表明,新模型相比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68.
伴随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极端环境对交通造成了复杂多样的灾害。穿越新疆库木托拜沙漠的克特公路冬季遭遇频发的风沙-风雪复合灾害,危害严重。此种灾害的发生与区域特殊孕灾环境有关(冬季有强劲的“闹海风”和丰富的风沙(雪)源),也与公路防沙体系布局和路基断面设置以及清沙(雪)堆放等人为扰动有关。本研究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顺应自然、标本兼治的防治原则,提出了加强防护能力、机械防治与植物防治相衔接的防治思路,制定了路侧地形平整、阻-固-输结合防护体系建设及后期科学管护的综合治理方案,以统筹防治春季风沙灾害与冬季风沙-风雪复合灾害。  相似文献   
569.
以武汉市烽火村岩溶地面塌陷为例,在对大量地质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岩溶地面塌陷坑的发育形态与其形成机理相结合,借助室内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和FLAC^3D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从分析砂层中扰动带和土洞发育及其破坏方式入手,通过对单一扰动带和土洞发育形态的分类,以及扰动带和土洞之间相互干扰和联合的分析,综合提出了一种复合型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理。岩溶地面塌陷分为小型塌陷和大型塌陷两大类,小型塌陷是单个扰动带和土洞发育的结果,大型塌陷是多个扰动带和土洞共同发育、相继失稳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