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5篇
  免费   1457篇
  国内免费   3189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75篇
地质学   9278篇
海洋学   33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76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73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545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547篇
  2006年   532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304篇
  1997年   250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区域性张性断裂把鲁西地区分割成凸起、凹陷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控制着该区含煤地层及煤炭资源的分布。山东省单县煤田张集井田位于青崮集凸起(潜)北侧,单县断层以南,含煤地层盖层为第四系、新近系和古近系,厚度约500~700 m,沉积基底为奥陶系,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石炭-二叠纪是海相到陆相的过渡时期,在古气候、古环境和古构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煤层;同时,该区所处的特殊构造位置为煤层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92.
鲁西地区石门山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原划为新太古代早期侵入岩。根据新测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530±8)Ma,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太古代晚期。凤仙山岩体为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13±12)Ma,并侵入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石门山岩体属峄山岩套,为TTG质花岗岩,是地幔岩浆侵入混入地壳物质形成的。凤仙山岩体属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为上地壳物质重熔(深熔)作用形成的。峄山岩套TTG类岩石是2560~2530 Ma壳幔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普遍具有片麻状构造,表明经历变质变形作用。未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傲徕山岩套大规模壳源花岗岩是2530~2500 Ma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超大陆拼合有关,2530 Ma是鲁西地区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黔南坳陷和桂中坳陷的地层对比和分析,识别出了8种层序界面标志,共划分两个超(二级)层序SS1和SS2,并讨论了各体系域特征。在层序格架中对研究区内的储集体类型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生物礁(滩)储集体、白云岩储集体和缝洞型储集体等3种类型。对层序格架中储集体的成因类型进行了总结归纳:有利的储集体主要有TST礁滩灰岩储集体、HST礁滩灰岩、白云岩储集体。  相似文献   
994.
北羌塘地区北缘上三叠统若拉岗日岩群分布于北羌塘陆块与拉竹龙-金沙江缝合带之间的若拉岗日冲断带,以砂泥质复理石、中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及大理岩组合为特征,夹晚二叠世灰岩岩片及蛇绿岩残块。岩石低-中级变质,构造变形强烈,顶底均被断层切割断失,为总体无序、局部有序的构造-地层体。若拉岗日岩群中基性火山岩具有洋岛和岛弧型成因,它是金沙江洋盆在晚三叠世向南俯冲,而在其南缘形成的岛弧带沉积。在若拉岗日岩群采获大量上三叠统常见的孢粉、腕足、双壳类生物化石,其玄武岩年龄值为201±4Ma(Ar-Ar法),时代属诺利期。  相似文献   
995.
根据碳酸盐岩建造基底的成因,将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的碳酸盐台地划分为火山垫高型(HEP)、三角洲垫高型(DEP)、海岸沉没型(CSP)和陆架变浅型(SSP)4类.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台地具有不同的沉积模式,造就了地层形态及夹层岩性各异的沉积建造,形成不同的生储盖组合.火山垫高型碳酸盐岩建造,基底和建造内的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建造石灰岩和砂砾岩夹层构成储集层,建造上覆或侧翼的浅海相暗色泥岩和建造石灰岩、暗色泥岩夹层为烃源岩,建造上覆的浅海相泥岩为盖层,形成较复杂的自生自储式岩性圈闭;三角洲垫高型碳酸盐岩建造,储层主要是基底的辫状三角洲(扇三角洲)砂砾岩和建造内的砂砾岩夹层,烃源岩为建造上覆或侧翼的浅海相暗色泥岩和建造内的暗色泥岩夹层,侧翼或上覆的暗色泥岩为盖层,构成较复杂的自生自储式岩性圈闭;海岸沉没型和陆架变浅型的碳酸盐岩建造,储层可能仅有石灰岩,烃源岩和盖层为浅海相暗色泥岩,形成相对简单的自生自储式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996.
河南省栾川县石瑶沟钼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江明 《华北地质》2010,33(1):19-27
在东秦岭钼成矿带最近探明的石窑沟大型钼矿床,位于近东西向马超营断裂带与北东向焦园断裂带的交汇部位,获得钼金属储量10余万吨,平均品位0.064%。矿区位于狮子庙金矿田上,钼矿外围有多个金及多金属矿床及矿点。笔者根据石瑶沟钼矿的赋矿地质条件和化探异常特征,阐述了钼矿的成矿地质条件,钼矿与外围金(银)矿之间的成因联系,提出本区成矿母岩为隐伏的小斑岩体,矿化富集部位为小岩体内外接触带,金银矿质来源主要为坡前街组地层,其成矿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同时指出钼矿与金(银)矿床应属于同一成矿系统。据化探成果和钻探资料推测,在隐伏小岩体的周边还存在有类似石瑶沟隐伏岩体的小隐伏岩体,为该区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997.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层序界面的识别及划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掌握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和岩石地层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测井/录井、地震、古生物、岩心及成岩等相关资料的研究,将珠江组划分出四个三级层序和五个层序界面,归纳出四类界面标志,即沉积标志、成岩标志、测井标志和地震标志。各种界面标志的识别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实际应用时应综合利用,相互印证,以使层序界面划分更具有可靠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998.
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扎赉诺尔群孢粉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地区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扎赉诺尔群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云杉粉Piceaepollenites sp.-单束松粉Abietineaepollenites sp.-三角粒面孢Granulatisporites 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罗汉松粉Podocarpidites sp.-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 sp.-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 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二段;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 sp.-刺毛孢Pilosisporite sp.-水龙骨单缝孢Polypodiaceaesporites sp.组合,分布于伊敏组一段;有突肋纹孢Appendicisporites sp.-桫椤孢Cyathidites sp.-星粉Astropollis sp.组合,分布于伊敏组二、三段。上述孢粉组合研究证明,大磨拐河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Valanginian-Hauterivian),尽管没有出现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粉,但也不排除部分进入巴列姆期(Barremian)的可能,伊敏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阿普第期(Barremian-Aptian)。据此认为扎赉诺尔群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阿普第期(Valanginian-Aptian)。  相似文献   
99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砂岩型铀矿等有机矿产共存的代表性地区之一,煤系烃源岩作为原始物质,在多种能源矿产成藏(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煤系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析入手,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的种类、岩性、聚积环境、发育程度、时空分布等。结果表明,煤系烃源岩随时间在纵向上的变化与盆地的演化阶段相一致,盆地相对稳定期,烃源岩发育程度最好,初始和退覆充填期次之;空间上总体分布为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层数增多,厚度增大。该区广泛发育的煤系烃源岩为多种能源矿产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时空分布对多种能源共存成藏格局具有初始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宣化——下花园煤田位于燕山山脉的西段,区内地形复杂,成孔形式不一,采集难度大;火山岩覆盖范围广,浅层地震地质条件较差,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为了查清宣东矿井深部煤炭资源状况,除了克服地表影响因素外,还需攻克该区火山岩对地震信号的屏蔽难题。通过对岩石出露区及黄土覆盖区进行试验分析,采取了高叠加次数等措施,有效地压制了干扰,提高了信噪比,在此基础上对地震记录进行一些有针对性资料处理技术,如绿山静较正技术等,使目的层有效波反应明显。本次勘探圈定了上覆火成岩范围及火成岩破坏区,控制了区内主要可采煤层Ⅲ3、Ⅴ2煤层的埋藏深度及构造形态,解释断层20条及Ⅲ3煤层火成岩破坏区3处,勘探成果表明,本次勘探所采用的野外采集措施和资料处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