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1篇
  免费   699篇
  国内免费   1203篇
测绘学   171篇
大气科学   459篇
地球物理   822篇
地质学   2655篇
海洋学   738篇
天文学   116篇
综合类   219篇
自然地理   46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urnagain Arm is a macrotidal fjord‐style estuary. Glacier Creek is a small, glacially fed stream which enters the estuary tangentially near Girdwood, Alaska. Trenches and daily sedimentation measurements were made in a mudflat along the fluvio–estuarine transition of Glacier Creek during several summers since 2003. Each year, the flats appear to erode during the winter and then accrete vertically 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In each of the years studied, tidal laminae in vertically thickening and thinning laminae bundles were deposited by twice daily tides in neap–spring tidal cycles. In 2004, bundles of thickening and thinning laminae couplets were noted in trenches cut into the flats. Five laminae bundles alternated between thicker and thinner bundles, corresponding to the perigean (high spring) and apogean (low spring) tides. Well‐preserved apogean–perigean cycles have rarely been documented in modern tidal flat sediments. At this location, vertical accretion of tidal rhythmites with well‐developed neap–spring cyclicity is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near‐complete removal of the flat from the previous year, which creates accommodation space for vertical accretion without significant reworking. Macrotidal conditions, no reworking by infaunal invertebrates, protection from the main tidal channel by a gravel bar and protection from storm waves and fluvial erosion by a recess in the sedge marsh that surrounds the flats all aid in preservation of rhythmites during aggradation. The position of the flats relative to tidal range allows for accumulation of complete spring cycles and incomplete neap cycles. In the summer of 2004, apogee and perigee were closely aligned with the new and full moons, resulting in successive strong perigee and apogee tides which probably aided in the accumulation of successive thick–thin spring cycles encoding the apogean and perigean tidal cycle. The apogean–perigean signal was not observed in subsequent years.  相似文献   
992.
宋春霞  黄茂松  吕玺琳 《岩土力学》2011,32(9):2645-2650
非均质是软黏土地基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而目前隧道开挖面稳定研究中比较成熟的理论主要是针对均质土体。因此,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的基本原理出发,采用平面应变隧道刚体平动破坏模式(多块体上限法),考虑软黏土地基的非均质性,推导了平面应变隧道极限支护压力关于隧道埋深、土体重度及土体强度的上限公式。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分析,证明了极限分析方法在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方面的可行性;利用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详细探讨了隧道开挖面稳定的影响因素;而且由计算结果可知,地基土的非均质性在影响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的同时,也影响着隧道开挖破坏面的位置和形状,为工程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邹伟  邹杰 《新疆地质》2011,29(1):110-112
砂砾岩体为近物源、快速堆积近岸水下扇沉积,扇体厚度大,横向变化快,巨厚砂砾岩体内部精细地层划分对比为勘探难点.通过三维地震资料时频分析技术,砂砾岩体内幕岩性划分结果与岩心资料、成像资料吻合率较高,为该区厚层砂砾岩体内部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提供可靠地质依据,对隐蔽油气藏勘探具良好实用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长期动荷载作用下冻结粉土的变形和强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长期动荷载作用下的蠕变试验结果,研究了冻结粉土的变形和动强度特征.试验分3组,第一、二组是小振幅动荷载试验,且第二组的动荷载幅值为第一组的两倍;第三组是大振幅动荷载试验,荷载最小值取接近于零的值,最大值与第一组对应.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振幅的动荷载作用下,冻土的累积应变随荷载振动次数的变化规律相同(都包括初始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渐进流阶段)但数值上有差异.在初始和稳定蠕变阶段,第三组试验的累积应变小于第一、二组的,但是第三组试验稳定蠕变阶段的应变速率很大,蠕变曲线迅速进入渐进流阶段,此后其累积应变值大于小振幅动荷载试验的;第一、二组试验的应变幅值随振次的变化规律相似,但与第三组的有明显不同,而且,第三组试验的应变幅值明显大于第一、二组试验的.各种振幅动荷载作用下冻土的残余应变随振次的变化规律相同,且偏移荷载载越大或动荷载振动幅值越大,残余应变越大;冻土的动强度随荷载振动次数的增加而衰减,直至趋于极限动强度,大振幅动荷载试验的极限动强度明显小于小振幅动荷载试验的.  相似文献   
995.
循环冻融条件下安山岩和花岗岩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青藏铁路块石护坡路基处于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对用于青藏铁路护坡的两种主要岩石(花岗岩和安山岩)进行循环冻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岩石在经历了数次冻融循环后都出现了微细裂纹;声波监测表明,超声波速同冻融循环周期呈指数下降关系,显示了冻融循环对岩石风化的影响以及循环后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变化的趋势.结果说明,花岗岩的冻融...  相似文献   
996.
发生于中生代-新生代之间的事件是地质历史上一次重大灾变和异常事件,因此白垩系-古近系之间的界线(K/T界线)就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地质界线之一.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地区库孜贡苏河剖面海相上白垩统-古新统地层的岩性和沉积环境变化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重点利用沉积物色度、有机碳含量、碳酸钙和碳、氧稳定同位素的明显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97.
地球化学异常提取的自适应衬值滤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数据分布,特别是微量元素的频率分布,是正向偏斜的,其异常下限的计算也是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当定性分析元素的分布状态时,大部分样本分布状态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当定量计算异常下限时,一定要结合具体样本的实际分布情况。引入g-h分布函数对样本数据进行拟合,根据所得到的参数确定异常下限,将异常下限与标准离差分割开来。结合子区中位数衬值滤波法,对个旧及其外围成矿区的化探数据进行处理,同时自适应的调节滤波窗口大小,提取化探异常,从而对预测靶区进行圈定。  相似文献   
998.
有机溴化物已成为继有机氯化物之后又一值得关注的全球性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稳定Br同位素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有机溴化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支撑。在综述稳定Br同位素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认为:①基于GC-MC-ICPMS技术基础上的有机单体Br同位素(CSIA-OBr)是Br同位素研究的主要趋势,难点是...  相似文献   
999.
黄河源区陆面过程观测和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面过程对黄河源区水资源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探索黄河源区陆面过程和水分循环特征的关联机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简述了黄河源区气候变化背景和陆面过程的基本特征,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黄河源区开展的一系列陆面过程野外观测试验及相关研究主题和研究进展;进一步给出了在野外试验观测资料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同化应用和数值模拟等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1000.
陈中笑  赵琦 《地球科学进展》2011,26(11):1225-1233
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δ13C观测在全球碳循环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讨论关于碳循环中δ13C的Suess效应、分布特征和同位素分馏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观测事实,介绍应用δ13C辨别碳的源汇问题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KeelingPlot方法分析该方法在研究大气CO2背景特征中的意义。着重讨论δ13C在研究大气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