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篇
  免费   309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84篇
地质学   1254篇
海洋学   14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北京平原东北部晚新生代地层划分及地层层序初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长安 《地层学杂志》1994,18(2):138-145
HR88-1孔是北京平原区北部继顺5孔之后,又一重要的第四系钻孔。本文描述了该钻孔的岩心特征,运用生物地层学、气候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以及岩石地层学等综合分析的方法,对HR88-1孔岩心的地层时代进行了研究与划分。并结合地表区域资料,初步建立了本区第四纪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992.
安徽庐江龙桥铁矿层新资料及成矿作用多阶段演化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倪若水  汪祥云 《地质论评》1994,40(6):565-575
根据龙桥铁矿层位岩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南京地区中三叠世周冲村期含膏岩系的对比,结合含矿层位的展布与区域构造及火山岩盆地的构造分析。论证龙桥铁矿含矿层位是中三叠世东马鞍山期(周冲村期)萨布哈-泻湖沉积环境下,含铁沉积(菱铁矿,铁白云石,磁铁矿及赤铁)矿源层。经燕夺浆侵入的热变质和热液叠加构造,成矿作用经历多阶段演化。  相似文献   
993.
试论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沉积响应─—以成都盆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现今龙门山前陆盆地(成都盆地)沉积特征和龙门山冲断带第四纪以来的逆冲推覆事件,研究了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对成都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和成都盆地沉积对龙门山逆冲推覆作用的响应,总结了龙门山冲断带逆冲推覆作用的沉积响应模式和地层标识,为研究龙门山冲断带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4.
北部湾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内部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西栋  张启明 《地球科学》1994,19(4):493-502
本文根据地震剖面、测井曲线及钻孔岩心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工作方法对北部湾盆地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并在此基础上作了沉积体系分析和相分析。  相似文献   
995.
钟蓉  孙善平  陈芬  付泽明 《地球学报》1995,16(3):291-301
作者依据镜下岩矿鉴定,首次在大青山煤田和大同煤田太原组中发现一层高岭石化流纹质沉凝灰岩。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也证明了它的存在。火山灰可能来自大同煤田东北方向。根据火山事件层及植物群特征,作者对两个煤田的太原组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96.
In order to examine whether the anelastic strain recovery (ASR) method can be applied for determining the in situ stress in hard rocks at great depths, the anelastic strain recovery of oriented cores was measured in six independent directions. The core specimens were taken from four depths within the range of about 2400–4500 m MD at the METI Niitsu well in Japan; the rock materials were mudstone, dolerite, basalt and andesite. For all the rocks the expansional anelastic strains were obtained, the magnitude of the strains in various directions continuously measured for 1 or 2 weeks was of the order of 1000 × 10− 6 in mudstone; in contrast, strains of the other cores did not exceed a few hundred microstrains. These strains were used for a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principal in situ stresses. At the third depth, the principal stress directions were considered to be affected by fractures pre-existing near the core, and showed the features of a very local stress state.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is data, the directions determined by the ASR method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determined using other in situ measurement methods. Based on two assumptions, i.e., (i) the rock stress in vertical direction is equal to density-related gravitational overburden stress, (ii) the ratio of anelastic strain recovery compliance of shear deformation mode and the compliance of volumetric deformation mode is equal to 2, the values of the three principal stresses were estimated. The values of the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in the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well axis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determined based on extended leak-off tests (ELOT or XLOT) conducted at the same well. Therefor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ASR method is well suited for use in directly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s of principal in situ stresses in three dimensions and in estima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stresses in isotropic rocks at great depths, such as those encountered when drilling deep into a submarine seismogenic zone.  相似文献   
997.
陆相储层稠油热采时移地震监测数据开展的互均衡处理结果表明,此项处理有利于有效时移地震异常的识别与热前缘位置的准确确定。当原始采集资料的一致性极差时,互均衡处理虽然可以改善资料的一致性,因此,提高野外采集震源子波和采集资料的一致性,是陆相薄互层油藏时移地震监测顺利实施的关键。振幅属性是陆相薄储层油藏时移地震监测的主要标志之一,笔者在振幅处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98.
傅强  李益 《现代地质》2006,20(4):579-58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8—长7油层组位于延长组中下部,代表湖盆最大扩张期,主要属于湖成三角洲相。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8—长7油层组地层沉积的基准面旋回特征,识别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MSC3、MSC4、MSC5)和15~25个短期旋回,分析得出长8油层组为三角洲环境,到长7油层组则演变为半深—深湖环境。3个中期旋回当中,MSC3、MSC4是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对称旋回,并在MSC4上升半旋回顶部形成盆地最大湖泛面,MSC5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对称旋回,发育浊积扇。对不同井基准面旋回的分析得出:储集层段多发育于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浊流沉积砂体中,且砂体与前三角洲泥构成的烃源岩相匹配,形成岩性油气藏。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地层格架对指导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内蒙古扎赉特旗德发屯地区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的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扎赉特旗德发屯地区的木化石原定为PhoroxylonmultiforiumZheng&Zhang,现修订为Scalaroxylonmultiforium(Zheng&Zhang)Zhang&Zhengcomb.nov.,Scalaroxylon迄今仅见于德国南部的晚三叠世沉积中。根据区域地层对比,含木化石的地层是一套红杂色陆相沉积,其地层层序、岩性、岩相特征与邻区的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完全可以进行对比,含木化石的地层层位应为下三叠统老龙头组,而不是“上侏罗统”大磨拐河组。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对大兴安岭中部地区的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及哈达陶勒盖组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和对比。  相似文献   
1000.
岩溶石山地区土壤退化与恢复的成因和机理一直是近年来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贵州西南部贞丰—关岭岩溶石山区为对象,选择了区内退化地、农用地、恢复地等生态样块以及与未退化地为对照,采集了其中的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分别进行了土壤的养分库量、微生物活性与功能和土壤酶活性等化学分析。研究表明土壤养分库是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基础,微生物量碳随土壤养分库容的退化或恢复而相应变化,退化岩溶地植被恢复3~6年后,主要养分总库容得到明显恢复(恢复程度55%~65%),因而带动了微生物量碳的恢复(平均恢复程度60%以上),但养分的活性(有效磷)、微生物的功能(呼吸熵及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并没有得到相应程度的恢复(平均恢复程度仅在25%~40%)。这些结果提示,限制性养分活性和微生物功能的恢复是植被恢复下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重要指示。因此,在分析岩溶土壤和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本质以及评价生态恢复的效应时,不仅应将微生物量碳和总养分库指标作为岩溶土壤退化恢复的指标,更应将微生物区系的质量和功能指标纳入关键评价内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