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617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406篇
地质学   1225篇
海洋学   321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彭勇  丁云娟  林洪  王静雪 《海洋科学》2013,37(1):96-101
为探究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生物防治方法,从水产品市场处污水中分离出一株副溶血弧菌噬菌体 VPp1.并借助噬菌斑形态、电镜、酶切等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测定了其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以研究其裂解性能.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核酸是线型双链DNA,大小在15 kb 左右.具有一个正二十面体的头部,头部直径大约为44 nm,无尾,属盖噬菌体科(Tectivirus);裂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其在双层平板上培养12 h 可形成中心清亮的噬菌斑,周围有大而明显的晕环.最佳感染复数为0.0001,潜伏期为10 min,裂解量为90.3,是符合条件的潜伏期短裂解量大的理想噬菌体,可用作进一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2.
海底沉积物纵波波速与物理-力学性质的理论关系和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以密度变化比和等效弹性模量变化比为参数描述海底沉积物纵波波速,得到密度变化比是由孔隙率、海水密度和海底沉积物固相密度构成的复合参数,建立了以复合参数和等效弹性模量变化比为变量的泰勒多项式海底沉积物纵波波速公式。基于单因素分析法得出纵波波速可表示为参考声速与调制函数的乘积,沉积物的参考声速由海底底质物理性质确定,建立了复合参数-声速的近似理论模型。对该理论模型与现有的主要纵波波速经验公式的分析结果表明,孔隙率-纵波波速经验公式只是参考声速不同,但调制函数是互相等效的,验证了本文海底沉积物纵波波速理论关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3.
颗粒物粒径分布(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SD)代表了颗粒物浓度与颗粒物粒径之间的关系, 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和水体光学特性等。文章基于2016年夏季航次调查的生物光学剖面数据, 研究了南海海盆海域PSD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 幂律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南海海盆区域的PSD, 对数空间中的实测的PSD与模拟的PSD平均决定系数高达0.95。PSD斜率(ξ)的分布范围为[1.27, 7.65], 均值为3.93±0.56。南海海盆区域表层水体的ξ均值与全球大洋表层水体的ξ均值相近, 但高于海湾等表层水体的ξ均值。ξ能较好地表征颗粒物平均粒径DA的大小, 两者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 即ξ值越高, DA越小; 反之, DA越大。通过分析T1断面的生物光学剖面数据及总体平均的PSD剖面数据, 发现PSD剖面分布特征如下: 1)表层水体的ξ值相对较高, 且DA值相对较低, 推测可能是由于微微型藻类为主导颗粒物所致; 2) ξ值极小值层出现在次表层叶绿素浓度极大值层(Subsurface Chlorophyll Maximum Layer, SCML)中, 并伴随DA极大值层的出现, 其原因可能是SCML中的大粒径浮游植物占比显著增加; 3)弱光层中的ξ值较SCML中的高, 但略低于表层的ξ值, 而DA则位于表层与SCML的DA之间, 这可能与浮游植物及其碎屑的絮凝、分解、沉降等过程相关。PSD特征影响着海水的固有光学特性, 分析发现: 由于SCML中的叶绿素浓度增加, 颗粒物散射系数(bp(532))和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bbp(532))也相应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弱光层中的平均bp(532)与平均bbp(532)最小。ξ与颗粒物衰减光谱斜率之间呈高分散性, Boss 等(2001b)的模型适合用于粗略估算区域性的ξ分布范围及均值。  相似文献   
124.
库车坳陷下侏罗统岩石古应力场与砂岩储层性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寿建峰  斯春松  张达 《地球学报》2004,25(4):447-452
对库车坳陷下侏罗统野外定向岩石样品的岩石力学性质的测试结果表明,下侏罗统以压扁变形明显、拉伸变形较弱为特点。自侏罗纪以来,该区经历了至少4期古构造变形作用,其变形方式主要为近EW向的以脆性变形为主的褶皱变形作用。在平面上,该区明显地表现为东弱西强的构造挤压变形特征,并对砂岩的储层性质产生重要影响。东区平均古构造应力值为19.8~28.3MPa,对应的平均砂岩孔隙度为17.1%;西区平均古构造应力值为62.6~80.1MPa,对应的平均砂岩孔隙度为6.4%~4.6%。  相似文献   
125.
断层周围的弹塑性区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弹塑性有限单元方法 ,通过模拟符合实际状况的逐步加载过程所引起应力场和塑性形变区的研究 ,得出如下结果 :①在塑性或韧性剪切形变情况下 ,断裂或形变带的共轭剪切角往往大于 4 5° ;②在双向挤压应力条件下 ,先存断裂的前缘部位没有拉伸应力存在 ,但可能有伸展形变发生 ;③与最大主压应力夹角为 3 0°~ 90°的断层前缘是偏应力的优势方位 ,容易发生塑性剪切形变 ,特别是夹角为 60°左右的断层是最易发生新的构造活动的断层 ;④多数断层两侧一定范围内以及断层内部是相对的低应力区。这些应力的低值区 ,非常有利于矿液和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  相似文献   
126.
潘金平  胡晓君  陆利平  印迟 《海洋学报》2010,32(10):7410-7416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B掺杂纳米金刚石薄膜,并对薄膜进行真空退火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B掺杂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微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升高到800 ℃后,薄膜的Raman谱图中由未退火时在1157,1346,1470,1555 cm-1处的4个峰转变为只有D峰和G峰,说明晶界上的氢大量解吸附量减少;并且D峰和G峰的积分强度比ID/IG值变为最小,即sp2相团簇  相似文献   
127.
李世娜  刘永 《海洋学报》2010,32(10):6882-6888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研究了立方反ReO3结构Cu3N在零温(0 K)零压下的平衡晶格常数、体弹模量及其对压强的一阶导数,计算结果与其他实验及理论结果基本相符. 同时得出Cu3N的弹性常数,Poisson比等,并分析出Cu3N在零温零压下是稳定的. 通过准谐Debye模型计算Cu3N的热力学性质,得到了Cu3N的晶格常数、等压比热容、等容比热  相似文献   
128.
于峰  王培吉  张昌文 《海洋学报》2010,32(10):7285-7290
采用全电势线性缀加平面波(full potential linearized augmented plane wave method,简记为FP-LAPW)方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N掺杂SnO2材料,研究了在N替代O原子和N替代Sn原子情况下的电子态密度、电荷密度分布以及光学性质.研究表明N掺杂替代Sn较之N掺杂替代O原子的带隙要宽,都宽于SnO2的本征带隙,且两种情况下N分别处于负氧化态和正氧化态,其介电函数谱也与带隙对应发生蓝移,从理论上指出  相似文献   
129.
130.
A new methodology to classify European North-East Atlantic transitional waters into ecological types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the most important hydr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that are likely to determine the ecology of aquatic systems in transitional waters. Hydrological indicators help identifying if a transitional water area is dominated by fresh or sea water and/or by intertidal or subtidal areas, while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 allow an estimation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transitional water 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habitats involved. Twelve transitional waters of the southern Bay of Biscay were classified using this methodology and the five hydro-morphological types obtained were validated with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data. Transitional waters with a complex morphology showed the highest values of species diversity, while those with a smaller tidal influence showed lower species diversity. The ‘Scrobicularia’ and ‘Abra’ assemblages, previously identified in the study area, were found to be related to different types of transitional waters. The ‘Abra’ assemblage only appeared in estuaries with a complex morphology and dominated by tidal influences, while the ‘Scrobicularia’ assemblage was detected in all the transitional waters except for a single coastal lagoon. This classification of transitional waters may therefore be useful to establish the biological reference conditions needed for European Direc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