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3篇
  免费   2498篇
  国内免费   3325篇
测绘学   276篇
大气科学   1498篇
地球物理   1859篇
地质学   8720篇
海洋学   115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905篇
自然地理   1211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539篇
  2021年   633篇
  2020年   587篇
  2019年   815篇
  2018年   579篇
  2017年   544篇
  2016年   604篇
  2015年   646篇
  2014年   829篇
  2013年   696篇
  2012年   801篇
  2011年   766篇
  2010年   679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667篇
  2007年   679篇
  2006年   613篇
  2005年   556篇
  2004年   496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83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通过对取自MBR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加入菲进行富集培养、驯化,分离、纯化出一株能以菲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菌J-1,细菌长2~5μm,宽1~3μm;研究了初始底物浓度、温度、pH对菌株J-1降解菲的影响,探讨了菌株J-1胞内酶对菲降解的底物抑制动力学。试验表明:菌株J-1在48h内能将不同浓度菲的水溶液中的菲完全降解;菲浓度增加,达到完全降解的时间延长。温度对细菌的降解能力影响较大,菌株J-1对菲降解的最佳温度为28℃。1.15mg·L-1的菲,28℃时48h内能完全降解,而相同时间内10℃时的降解率仅为36.65%。菌株J-1对pH的波动具有一定的适应性,pH在一定范围内(6.0~8.4)变化对菲降解的影响不大,降解反应的最佳pH为7.2。菌株J-1对菲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方程。较高的底物浓度对酶促降解反应具有抑制作用,酶促反应的最大速率常数vm=1.17mg·L-1·h-1,米氏常数Km=61.70mg·L-1;底物抑制常数kS=49.60mg·L-1;最佳底物浓度[S]opt=55.32mg·L-1。  相似文献   
142.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杭州湾沿岸平原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特征,扼要分析了钱塘江与杭州湾岸线的变迁历史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指出海平面持续上升带采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是未来杭州湾海岸带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对环杭州湾城市化发展规划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3.
大泉水-白沙岘矿区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区内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靖远组和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可划分为两个沉积旋回。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组赋存于羊虎沟组,厚1.71~9.00m,沿走向由西向东厚度变小,在大泉水井田可采厚度主要分布在V线以西,其东区段只是零星分布且不可采;在白沙岘井田煤层总厚度为2.99~5.15m,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煤:层组赋存于靖远组,仅分布在大泉水井田,厚1.33~8.88m,沿走向由西向东呈长透镜体状,西段和中段煤层发育较好.V线以东区段煤层变薄并出现无煤区。  相似文献   
144.
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赋存着较为稀缺的煤种一焦煤,煤田内存在的火区不仪烧掉了宝贵的焦性煤炭资源,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的事故隐患,对当地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的破坏。经查明区内有26处子火区,分布面积约760万m^2,通过煤田地质特征、煤质特征、地表指示特征、同位素氡气的浓度相对分布特征、物性特征分析了区内煤层发火原因,根据桌子山煤田火区特点,建议采用浅剥、深灌与覆盖相结合的灭火方法,并对火区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45.
邢东矿井位于太行山隆起带与华北沉陷带的过渡带,通过区域构造应力-应变场分析,本区先后经历了由挤压-拉张的变形过程,变形强度由弱到强。海西期构造应力影响较弱,印支期-中燕山期构造应力作用较为强烈,形成了大量的挤压结构面和压缩构造.燕山晚期-喜山期是构造形成的最终阶段,以拉张伸展变形为主,现今的多数正断层的断裂结构面仍保存有先期的挤压结构面特征。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要形式,断层组合形式多样,这些构造形成期次不同,北西向断裂对北东向断裂具有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6.
基于天池煤矿地质勘探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天池煤矿构造属简单构造,地层总体呈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矿井内褶皱发育程度较低,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其次为低角度逆掩断层。陷落柱分布较为杂乱,成群出现,常见于褶皱轴部。自三叠纪末期开始一直受到区域构造活动的控制作用,印支期受SN向的挤压,形成了一些近EW向的构造;燕山期经历两期NWW--SEE向挤压使井田内地层及煤层主体呈NE走向;喜山早期的NE—SW向挤压,导致NE向断层的性质发生转变;上新世开始表现为区域上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147.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meteorological, hydrological, limnolog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watersheds of density-stratified (meromictic) lakes around Taconite Inlet, Northern Ellesmere Island, N.W.T., Canada was carried out from 1990–1992. Lakes C1 and C2 contain seawater trapped by isostatic uplift as the former embayments became isolated from the sea. These lakes, and Lake C3, contain varved sediments which provide an annually resolvable paleoclimatic record. By studing the major systems influencing sedimentation in one of these lakes (Lake C2)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limatic controls on varve formation, and hence on the paleoclimatic signal in the varved sediment record, was obtained. The varves of Lake C2 provide a proxy record of summer temperature for the region.This is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papers published in this issue on the Taconite Inlet Lakes Project. These papers were collected by Dr R. S. Bradley.  相似文献   
148.
The Wattkopftunnel, near Ettlingen (Nordschwarzwald), drives through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Rheingraben. The tunnel passes cenozoic and mesozoic sediments. Early quarternary and tertiary beds are situated west of the main thrust of the Rheingraben. Fossil record indicates upper Oligocene age (Chatt) for parts of the tertiary sediments. At the eastern border of the Rheingraben, wedges of jurassic and middle triassic series are squeezed. East of the Rheingraben the tunnel drives in the lower triassic Bausandste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Rheingraben wa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during tunneling. Faults of the Rheingraben margin are distributed in an 130 meter wide fault zone in the tunnel. Total stratigraphic separation by the normal faults reaches more than 2 000 meters. The cenozoic sequence suffered synsedimentary to early diagenetic deformation, while the mesozoic ser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ruptural deformation. The fault- and joint system is directed in the rheinische Richtung (SSW-NNE). East of the Rheingraben a second direction occur, running parallel to the lower Albtal (W-E).
  相似文献   
149.
倪婷  凌新锋  黄勇  汪才军 《气象科技》2021,49(6):897-902
利用2008—2016年中国区域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多卫星降水数据相融合的、分辨率为0.1°×0.1°的逐时降水量数据集,将每年5—8月分为梅雨前(5月1日至入梅前1日)、梅雨期(入梅当日至出梅当日)和梅雨后(出梅次日至8月31日),分析了大别山区梅雨季节降水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大别山区梅雨期间年平均降水量360.3 mm,梅雨前平均降水量279.7 mm,梅雨后平均降水量287.0 mm。梅雨季节主要存在3个降水大值区:山区北侧中段、主峰东南侧和西南侧。从日变化情况来看,梅雨期降水日变化呈现双峰特征,出现峰值的时间分别是09:00、16:00。梅雨前、梅雨后降水日变化呈单峰特征。强降水出现频率的空间分布大值区也随着梅雨前—梅雨期—梅雨后的时间变化逐渐北抬。  相似文献   
150.
利用华中区域代表性站点金沙国家大气本底站2007—2018年的PM2.5、PM10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2019年3月—2019年6月反应性气体数据,对华中区域空气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并分析了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反应性气体CO、SO2、NO、NO2质量浓度其日平均最大值、平均值均达到一级标准,O3日平均值超标率为10.6%,PM2.5超标率为18%,PM10超标率为17%。从颗粒物质量浓度多年变化来看,2007—2013年金沙站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属于上升趋势,2013年至今质量浓度呈现下降趋势,风向风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颗粒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