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8篇
  免费   2230篇
  国内免费   3546篇
测绘学   1857篇
大气科学   2065篇
地球物理   3285篇
地质学   6145篇
海洋学   1654篇
天文学   371篇
综合类   1248篇
自然地理   144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593篇
  2018年   556篇
  2017年   630篇
  2016年   614篇
  2015年   665篇
  2014年   791篇
  2013年   882篇
  2012年   792篇
  2011年   839篇
  2010年   688篇
  2009年   920篇
  2008年   858篇
  2007年   914篇
  2006年   848篇
  2005年   714篇
  2004年   710篇
  2003年   597篇
  2002年   545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407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315篇
  1997年   317篇
  1996年   301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IntroductionThe dispersion phenomena, which can be observed when surface wave travels through the Earth interior, 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in investigating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Earth interior. Usually, the dispersion curve is a nonlinear function of the thickness, S and P wave velocities and density of each layer. Because surface wave inversion is a multiple-minima problem, the result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initial model in traditional linear inversion. Genetic algorithm (GA) …  相似文献   
972.
The polar motion prediction is computed as a least-squares extrapolation of the polar motion data. The least-squares model consists of a Chandler circle with constant or variable amplitude, annual and semiannual ellipses, and a bias. The model with constant amplitude of the Chandler oscillation is fit to the last three years of polar motion data and the model with variable amplitude of the Chandler oscillation is fit to the whole time series ranging from 1973.0 to 2001.1. The variable amplitude of the Chandler oscillation is modeled from the envelope of the Chandler oscillation filtered by the Fourier transform band pass filter from the long-term IERS EOPC01 polar motion series. The accuracy of the polar motion prediction depends mostly on the phase variation of the annual oscillation, which is treated as a constant in the least-squares adjustment. There were two significant changes of the annual oscillation phase of the order of 30° before the two El Niño events in 1982/83 and 1997/98.  相似文献   
973.
罗炳佳  陈洪 《贵州地质》2001,18(4):260-262
通过蛮寨滑坡的调查与分析认为,特有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古滑体的存在,是该滑坡形成的内在原因,降雨及人为活动是滑坡的外在因素。蛮寨滑坡属危险性滑坡,目前处于蠕动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974.
通过内蒙古固阳渣尔泰山群的岩性、岩相和相序研究,对其进行了层序分析和层序划分,识别出一级、二级、三级层序层面,包括海侵沟蚀面和暴露-淹没复合型层序界面。共划分出1个超层序,3个大层序和8个层序,总结出渣尔泰山群的不同古地理背景如碎屑滨岸、台缘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碳酸盐台地、台前斜坡和陆棚盆地层序发育模式以及内部构成特征,并探讨了复合海平面变化以及对层序发育和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5.
储层岩石表面接触角的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储层岩石表面粗糙,非均质性及高的能量,使我们难以用接触角来量度它的润湿性质,由于储层岩石孔隙结构不符合毛管束模型,使得Laplace公式仅在表现接触角趋于2度或180度时可用于根据毛管压力曲线计算储层岩石的孔径分布,好在由于储层岩石表面粗糙使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一极端情况。  相似文献   
976.
安徽巢湖—滁州地区中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安徽巢湖—滁州地区位于张八岭冲断带的南东侧 ,中生代构造活动十分强烈。早印支期 ,区内以北东—北北东向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变形为特征 ,形成区内主体构造格架 ,为下扬子构造带的组成部分 ;晚印支期以近南北向挤压作用为主 ,形成北西西—近东西向叠加褶皱构造。燕山期 ,受郯庐断裂构造活动的影响 ,区内断裂活动加剧 ,形成多期不同性质的脆性断裂及其所控制的沉积盆地 (拗陷 )。  相似文献   
977.
基坑变形影响因素与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坑变形影响因素是其变形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自制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优化设计及其有限元数值模拟系统(SDCDEFEM)的基础上,重点对影响基坑变形的各因素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并对实测和计算的基坑周边最大沉降、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和坑底最大隆起及其位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简明估算基坑最大变形及其位置的统计关系式,提出了经济有效的变形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78.
归纳了煤矿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非均一性的表现形式,从地质工程角度分析探讨其产生的原因。认为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非均一性与软岩及其环境的非均一性和工程因素有关,是这些因素导致巷道软岩力学行为过程与支护结构体系力学行为过程不相适应、非耦合之故。文中总结了相应的控制对策,指出多种对策的有机结合的必要性,强调要正确使用这些技术对策,必须首先对巷道工程地质进行细致研究,要全面掌握巷道工程地质条件,掌握软岩的力学行为特征。强调支护设计要遵循大变形岩土工程设计的思想与原则。  相似文献   
979.
陈泉水 《江西地质》2001,15(1):61-63
本文介绍一种快速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自制简易装置,利用该简易装置和表面张力的标准测定仪器-界面张力仪分别对几种纯液体和溶液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简易法的实验条件比较简单,实验数据容易测准,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表面张力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80.
2 0世纪 70年代新三论的崛起 ,即耗散结构、突变理论和协同论以及分形几何学、混沌等理论的问世 ,对传统的科学思维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将耗散结构论应用于岩土体变形研究 ;工程岩土体的变形问题是巨型的复杂系统 ,变形岩土体是一种非平衡态有序结构 ,岩土体的变形是不可逆的过程 ,岩土体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作用是非线性的 ,自然界的触发因素 (涨落 )对岩土体的变形影响是显著的。由此建立了岩土体变形耗散结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